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法律实践中法理学的着眼点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刘学灵副研究员法理学的永恒主题是:"法、法律是什么?"于是,人们延伸探讨:"理念中的法是什么?""生活中的法律是什么?"结果答案甚多,分歧甚多。其实,人们只要读一下法律思想史,就会有一个发现,在法律思想史中...  相似文献   

2.
<正> 法理学是一盘大杂烩,在它里面分类归纳着关于法律的种种普逼思考。法所代表的是什么?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应当对法作何种评价?法是如何得以进一步完善的?法是不是可有可无的?谁创立了法?我们应该到何处去寻找法?法对于道德、正义、政治、社会实践或者无法律保障的约束力而言,二者的关系是什么?我们是否应该恪守法规?法是为谁服务的等等?这些都是普通法理学所内含的问题。它们可能被忽视,但却不会消失。据说主张法律学者掌握法理学的正当理由是法理学能造就他们成为素质良好的法学家。我不赞成这种观点,至少就普通法理学而论并非如此,人们获得了法理学中法律推理和法律  相似文献   

3.
论法的保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的保守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本文力图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角度说明什么是法的保守性以及为什么法具有保守性。文章还分析了中国当代部分法学家的法律观念中的保守倾向  相似文献   

4.
歧义与沟通:法律语境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站在哲学和人类学的高度 ,从语境论分析古今中外人们对法律理解所造成的差异或歧义 ,着重阐述了中西法律的语境差异及近现代中国法律话语的置换 ,从时间和空间的层面看待法律语境存在的差别以及这种差别给法律带来的影响 ,并从观察者的认知思路和角色差异造成的语境分化沟通和反思“什么是法”。  相似文献   

5.
日本行政法     
<正> 序章行政法的整体结构公务员的工作一切依据法律来进行。作为公务员,掌握行政法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行政法的根本是什么?它就是依法行政的原理。LEC(法律综合情报中心)以依法行政的原理为中心,将行政法分为四个方面,通过各个指导原理,以通俗易懂的方法帮助人们理解该法。例如,为了保护国民的权利自由免受行政权的滥用所造成的侵害,限于国民代表机关即国会在未制定法律的前提下,根据不应承认的行政权的行使这一申请(依法行政)和通过对  相似文献   

6.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追求法律的最大价值。所谓法律价值是指在人与法的关系中,法所包含的满足人的需要的内在属性,即法对人的积极意义或有用性。可见,法律价值从人的需要与法的有用性之间形成的特定价值关系中,进一步揭示了法的本质和功能。法律价值由法的价值取向、法的价值目标和法的价值评判标准三大要素组成。法的价值取向,实质上是一定社会的主体对法的有用性的选择。其宗旨是,立法所产生的后果对谁有利、有什么利等。法的价值目标,实质上是一定社会主体根据需要而对法有用性的“界定”。法的价值评判,指的是在不同…  相似文献   

7.
宫楠 《中国公证》2014,(12):73-76
正公正是"法"最高的和最永恒的价值追求。司法公正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解决社会冲突所持有的理想目标和法律价值,特别是在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形成过程中,人们一直将司法公正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准。可以说,古往今来,人们对司法公正的价值追求与评价一直相伴随,司法公正的标准与司法公正的评价标准也一直是难分彼此。所以,什么是司法公正,用什么标准来评价  相似文献   

8.
法律双重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下,我国法学界掀起了关于法律价值问题的讨论,这是法哲学永恒命题对一个走向法治社会人们的当然要求。虽然人们对其表述各异,但强求一律还需要什么探讨呢! 一、现状:我国目前的法律价值学说 法律价值是个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所以,法律价值学说的总结,不能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9.
法律效力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效力,有时也称法的效力,是在法律文件和法律文书及各类法律教科书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个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法律效力,在人们看来似乎不成问题。在我国现有的各类教科书或论著中,几乎毫无例外地认为,法律效力就是指法律对空间的效力、时间的效力和对人的效力,也可简称为法律的适用范围。如中国最有权威的法律辞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也对“法的效力”解释为:“法的生效范围,即法律规范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发生效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85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理论上的误解。法律效力的涵义是较为广泛的,而上述对法律效力的解释仅是法律效力蕴含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如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不完全一样,到目前为止,法学界对“法律文化”也没有取得普遍认同的解释,以至法律文化研究仍被释义问题所困扰。根据现有的文献材料看,在国外,美国法学家倾向于把法律文化界定为“人们对待法和法律制度的态度、信仰、评价、思想和期待”。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门新兴的学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蓬勃的发展。经济法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影响也越来越大,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现在不仅立法、司法、科研和教学等各个部门认真研究经济法,而且其他各个方面的同志也关心它学习它。现在就我的认识,谈几点体会,以供律师函授学员学习经济法时参考。一、什么是经济法? 经济法是指国家调整纵向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经济法和其他部门法一样,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是根据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反过来又为经济基础服务。由于它所调整的对象主要是经济关系,而不是其他关系,所以它是更直接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法规。但根据最近颁布的《民法通则》  相似文献   

12.
谈到中国古代夏商周时代的法律制度,人们就会想到“礼”。“礼”究意是什么了它与我国古代法有何关系?这是历年来史学界所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传统观念认为,古代法制史中,礼与法都是统治者治国安民的政治工具,且更多地认为礼是法的一部分,起着“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我认为,在西周,上述礼与法的关系是根本不存在的。周代统治者治国  相似文献   

13.
《法学》1983,(5)
一、什么是法?怎样理解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14分) 二、简析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14分) 三、试述社会主义法在组织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作用。(14分) 四、什么是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试分析下列规范的逻辑结构:(12分) 1.以营利为目的,制作、贩卖淫书、淫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相似文献   

14.
“法律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术语,人们对它有不同解释。资产级级思想家把它解释成“心理的综合”、“合法感”、“法律感觉”等等,从而将它归结为人们非理性的心理现象,并认为它是不可思议的。如德国法学家耶林说:“法律意识和法律信念是为人民所不得而知的科学抽象”。苏联学者多将法律意识理解为法律观点的总和。如卡列娃认为:“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一定阶级的法律观点的总和,而在人民道义上和政治上一致的条件下则是全体人民法律观点的总和”。罗马什金认为,法律意识是:“传播于社会中的反映人们对现行法的态度的法律观点的总和”。我国法学界对法律意识的理解也不统一。有人说:“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有人说,法律意识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也有人说: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和观点的总称”。还有人说,法律意识就是:“人们法律观点的统称。”上述观点虽然揭示了法律意识的基本属性,但是我们认为不准确,或者说不全面。其一:法律意识不限于法律观点。其二:用法律观点、法律思想、法律知识共同解释法律意识,外延重叠、层次不清。 什么是法律意识呢?我们认为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理  相似文献   

15.
三、法律改革方案布莱克在《司法社会学》中,根据纯粹法社会学关于法的量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关系的一系列公式,针对当代西方社会法律生活中的大量的不平等现象即歧视,提出了进行法律改革的三个方案:法律集体主义、法的非社会化和社会的非法律化。1.法律集体主义这是布莱克根据法的量与组织性的公式所提出的改革方案。如上所述,布莱克认为,在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法?法的基础是什么?在法学发展史上,哲学家们和法学家们对于这些问题的争论,从国家和法律成熟之日起即已开始,延续至几千年,但大体上都徘徊于“法的实然”与“法的应然”之间,在法的二律背反中寻求法的真谛。在西方,自古希腊以来,人们对于自然法的意义及其与成文法(人定法)的关系存在着  相似文献   

17.
法律该不该限制自由,法律该在怎样的程度上限制自由,法律限制自由的目的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长久以来一直被人们所争论着。法律与自由的关系的确是很多人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结合《Problems of Political Philosophy》中关于法律与自由在多个领域中的关系的阐释框架,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论尚法精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究生论坛尚法精神是指人们对现行法所持的一种尊重、信赖并积极认同的态度。如果说法律至上是法治国家的旗帜,那么尚法精神则无疑是撑托起这面旗帜的无可替代的旗手:法律至上的基础性前提是法具有君临一切的权威,而法的权威不仅源自于法内在的强力因素,更源自于人们对法的尊重、信赖和崇尚,法因其代表正义和理性而赢得了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人们的信赖和尊重又是构筑现行法至高无上权威地位所不可或缺的外源性动力。一、尚法精神是确立法律权威实现法律至上的外源性动力从操作层面讲,法律至上指的是一切国家及社会行为均必须以法律为依…  相似文献   

19.
杨红  许卫岗 《法制与社会》2010,(32):296-296
法理学中经常探讨自然法学派和分析实证法学派对于"恶法亦法的观点",自然法学派探讨"法律应该是什么",而分析实证法学派则研究"法律是什么"。随着法治的发展,中国从关注法律是什么逐渐转变到关注法律应该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法律保护什么,反对什么,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凡违反我国法律的行为,都要负相应的法律后果,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这种依据法律对违法者采取的惩罚措施,叫做法律制裁。根据违反不同的部门法律应受的制裁,一般可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三类。刑事制裁,就是违反刑法或具有刑法效力的有关法规,构成犯罪,并受到公安、司法机关的依法追究,承担刑事法律规定的责任,受到管制或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或者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