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通过民间文艺学研究的历史回顾和现实考察,认为我国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民间文艺学体系,与国内外进步的资产阶级学派对民间文学的运用和解释,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同:一、社会主义民间文艺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进步的资产阶级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进化论;二、我国社会主义民间文艺学是以从文艺角度研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三、社会主义民间文艺学与资产阶级各种学派对民间文学的研究,有截然不同的目的。因此,社会主义民间文艺学体系的建立,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为基础,并吸收国内外各种先进流派合理因素的多元化结构。  相似文献   

2.
卢永和 《求索》2007,(6):167-169
本文认为,通过对经典文本的阐释而抽绎出来的经典文艺学具有很大的理论片面性,无法阐释各类型的文艺活动现象;相反,它遮蔽了文艺生态的多样性。针对经典文艺学的理论局限,我们须以一种新的非经典的视野去拓展文艺学研究的学术空间。文艺学的非经典化不是对经典文艺理论的颠覆解构,而是在研究观念和方法上进行重新调整,以弥补它的理论缺陷,包括:重新审视边缘文艺观念;对文学史观的再认识;关注活的文艺形态。  相似文献   

3.
王青 《理论月刊》2006,(11):57-59
文章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文艺理论与批评以及文艺学学科建设的发展,特别分析了在当下全球化语境的条件下,中国的文艺学研究应如何处理好马列文论、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学研究问题。文章指出,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文艺理论与批评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真正建立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文艺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的看法     
<正> 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归根结底,就是要正确解决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郝孚逸同志经过认真思考,在《“文艺——人民双向同构”原理简论》一文中,就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问题,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见解,我以为是很有意义的。新时期以来,在文艺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指引下,当代文坛打破万马齐瘖的沉闷空气,开展百家争鸣,学术空气活跃。不少文章、论著探讨了文艺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诸如文艺的上层建筑、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文艺的主体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与人性、文艺与人道主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艺学的方法论,等等。这些探讨对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起了积极作用,但检索十年来有关文艺论争的文章和出版的论著,却使我感到,文艺界对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问题研究不多,讨论甚少。郝孚逸同志在充分研究文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文艺——人民双向同构”原理,“希望能引起广大文艺工作者对丈艺学基本问题的关注,共同来思考探求当前文艺理论建设的途径。”这一想法不仅是切合时宜的,而且是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如“人民是文艺的根,是文艺审美  相似文献   

5.
<正> 文艺学方法是不是“斯芬克司之谜”?不敢说。读赵宪章的《文艺学方法通论》,倒也明白文艺学方法这个谜也是可以解开的。 1985年前后,中国的文艺理论界空前热闹,从新闻传播媒介到各种学术刊物,无一例外地讨论起文艺学的方法问题。不经意就可看到运用各类“新方法”操作理论批评的文字。“方法论”,其时仿佛成了整个文艺理论界最感兴趣、最饶有意味、也最时髦的话题,以致1985年遂被人们称作“方法论年”。赵宪章的论著,可以看作是对这些年“方法论”研究的一个总结。文艺学作为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有其一定规则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与此相应,文艺学方法在结构上便有其自身起点、操作过程和终点,有一定的范式和参照系。考察古今中外文艺学理论和批评的历史,文艺学方法的范式可归纳成五大基本类型,即:文艺学经验方法;文艺美学方法;文艺社会学方法;文艺心理学方法;文  相似文献   

6.
张荣翼 《思想战线》2003,29(5):109-114
文艺研究可以从文艺学之外寻求研究的方法和思路。这是由于:第一,文艺研究视角的多方面性,它们分属不同学科;第二,文艺研究视角导引出具体观点,这些观点是所由依托的学科预设的;第三,从文艺研究的变化来看,它更多地是受哲学和社会思潮的影响;第四,从文艺研究的内容来看,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并不是文艺自身的问题,但文艺研究又不能够回避这些问题。对文艺研究的这一认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该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 社会主义文艺主旋律、多样化的内涵 主旋律是一个从音乐术语中借鉴来的概念,原本指体现于交响乐各个声部的、贯穿始终的、决定乐曲基调的旋律。在社会主义文艺学中,人们把它借用过来,作为与多样化相对的一个概念,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给它作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目前,对社会主义文艺主旋律这个概念的理解,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一是将其纯粹理解为一种文艺创作的题材  相似文献   

8.
正当今,人类历史的脚步已迈入互联网主导文化格局的时代,文化发展的视听化、网络化、数据化、数字化是大势所趋。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网络文艺形态、门类和群体不断涌现,传统文艺发展的形态正处于向新形态转型和转换的过程之中。无论我们是欢迎还是抵抗,都不能改变这样一种趋势,所以我们对网络文艺应该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一方面,网络文艺发展得很快,如浪披沙,来势迅猛,我们的理论研究、学术现有探讨跟不上;另一方面,网络文艺发展动  相似文献   

9.
当前,关于中国文艺学学科的反思性研究正不断深入,其"问题群"的核心指向新时期文艺学学科的知识生产问题。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一种凸显实践性的社会学考察分析范式,为文艺学学科的反思性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野。解析和应用场域理论,可以启示我们从文艺学场域的社会-历史分析、内部结构功能分析等入手,从反思社会学的学理逻辑上梳理、分析文艺学学科知识生产状况和"场域化"过程,为重审本学科的合法性、确立今后的发展走向等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0.
顾凤威 《桂海论丛》2005,21(4):55-57
把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称为"过时的思辨美学"是经不起论证和推敲的忽略了文化对社会现实的建构作用,是没有道理的.文艺社会学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一方面需要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指导,另一方面也为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展开了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文艺的认识性与文艺的情感性问题,一直是文艺理论界分歧论争的一个热点。应当看到,新时期以来许多论者重视和探索文艺的情感性,确有不少积极的成果,有益于清除极左思潮在这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曲解。不过,在近几年,有的论者却鼓吹一种所谓“情感说”,认为文艺不是认识而是情感,认为作家不是进行自觉的理性思维,而是在潜意识引导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当代的文艺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反反复复、风风雨雨,尤其是经过新时期十余年来的文艺实践和文艺论争,在认识文艺的一个基本点上逐步取得了共识,这一基本点就是众所周知的一个文艺理论命题:文学是人学。当代文艺理论中,无论何种文艺观念和文艺学说几乎都与这一基本论点保持着某种精神上的连结。文学是人学命题的主要内涵是,文学是表现人的,表现人的性格、情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文艺思想阐述和解决了当代文艺领域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指明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新贡献,其"新"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艺意识形态属性新内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文艺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列宁提出了文艺的党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文艺意识形态属性新内涵,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  相似文献   

14.
刘坤媛 《长白学刊》2006,3(3):100-103
20世纪90年代,以钱中文先生为代表的文艺理论家提出了“新理性精神”,引起了文化艺术理论界很大反响,至今仍成为关注的理论热点。新理性精神是对旧理性的反拨,一种注入新质的理性,它以现代性为指导,以新人文精神为内涵与核心,以交往对话精神为思维方式;新理性精神为当代文艺理论重构提供了新的观念、立足点意识和思维方式,对文艺学建设具有突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边界是解决当代诸多文艺学问题的关键。这一边界表现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为哲学基础,以认识、历史、实践、价值和总体的观念为基本观念,以文艺与人类日常生活的解放关系为理论主题。由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不是僵死的固化形态,而是发展的理论过程,所以,这一边界不能完全绝对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交流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使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在学校范围内普遍出现的欺凌现象也扩展到了虚拟的世界,转变为一种新的形式,即网络欺凌.儿童网络欺凌现象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定义、现状、成因等四个方面,对现有的文献进行疏理和回顾,以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及服务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网络造句”是近年来在我国青年网民中出现的特有的、空前的、最热烈的文化现象.本文撷取网络造句的大量语料做微观考察,同时将它们纳入后现代社会、泛娱乐化的宏观视野,以及草根文化狂欢现象的宏大叙事中,运用大众文化理论、特别是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从多学科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系统地分析当前网络传播中草根狂欢现象背后的各种建构性力量,从而揭示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和一个时代的深层图景,并希望对未来文艺走向和文本模式的嬗变具有前瞻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为主要传播载体、以网络"原住民"为主要传播对象是当前我国文艺传播的新兴生态。在网络文艺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如何高度重视网络文艺安全、坚守国家文化长城,是研究当前网络文艺的重要课题。对此,应从"经权"之间、"国风"之辨、"铸魂"之路三个维度,着力倡导网络文艺应当以培根铸魂守正创新发展网络文艺为己任,以文化人以艺养心为传播旨趣,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当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9.
李霞 《求索》2011,(6):216-218
桑塔格和马尔库塞的"新感性"思想曾经是文艺学美学的热点,国内学界已有不少学者撰文对之进行阐述。但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研究,至今未有。此二人之"新感性"都重视感性和艺术,差别在于对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存有不同。明辨二者"新感性"思想之异同,对于我国文艺学美学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青少年是网络社会的主体.网络对青少年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已引起许多青年学者、社会学者和教育学者的关注,并做了大量的研究探索.本文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总结并简要分析了我国学者关于网络与青少年的研究成果,以推动此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