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发展已经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跨域治理是破解跨域公共问题的有效方式,已经成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多元主体在跨域治理中的行为就是各方力量的博弈,必须推动区域跨域治理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制约机制建设,以规范和引导治理主体的合作行为,推动区域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民族史是基于一定区域的民族历史。在近年出现的著作中,《南丹土司史》是一部力作。该书是客观书写区域民族历史的好作品、"解剖麻雀"式研究的好成果、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好范式以及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好探索。  相似文献   

3.
整体国家与局部治理的不同前提和政治历史的双重叙事催生了区域与政府发展的理论发展,并从治理空间、公民自由与国家正义的多重视角确认了区域政府理论。在区域政府初步发展阶段,这种治理变革不仅体现为国家治理的局部模式,也表现为区域治理的合作形态。  相似文献   

4.
省际接边地区因地域毗邻、发展相近、形成区域公共性事务,以单一的行政区划行政无法高效治理,需要建立以政府合作共治、社会参与的区域行政与区域治理机制。本文通过梳理政府治理形态和公共事务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与进程,具体研究湘鄂渝黔桂五省(市)(五溪源)接边地区的状况,认为省际接边地区的治理必须变革,可能的前景不是不断调整行政区划来适应这一进程,而是走向以政府间合作的区域行政和以政府为中心、社会广泛参与的多中心的区域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时期,长江经济带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压力。目前,长江经济带的整体生态治理能力呈现出薄弱、分散和高损溢的现状。长江经济带生态治理环节中每一生态要素的强度及衔接程度决定了其生态治理的整体能力。本文试图寻找一个新的视角,以政治生态学来分析长江经济带生态治理能力的现状,通过选取政治、经济与社会三大生态要素中的六个关键变量,分析长江经济带生态治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长江经济带生态治理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公共治理组织的兴起缘于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区域公共管理的需要。国外区域公共治理组织可归纳为科层制、市场化和中间型三种类型,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其实际功效因具体环境而异。成功的区域公共治理组织要解决好合法性、执行力和稳定资金来源三个核心问题。相对而言,科层制模式在不跨省区域治理和外部效应显著的专项区域问题治理中较为适用,而中间型模式在跨省区域治理和综合性区域治理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区域公共治理组织的兴起缘于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区域公共管理的需要。国外区域公共治理组织可归纳为科层制、市场化和中间型三种类型,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其实际功效因具体环境而异。成功的区域公共治理组织要解决好合法性、执行力和稳定资金来源三个核心问题。相对而言,科层制模式在不跨省区域治理和外部效应显著的专项区域问题治理中较为适用,而中间型模式在跨省区域治理和综合性区域治理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研究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对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测度。作为地方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级市政府的治理现代化程度从某种层面上表征了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本文以内地所有292个设区地级市为样本,建立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标准离差与指标法测度2016年地级市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具有3个主要特征:一是,我国东、中、西、东北等区域之间地级市政府治理现代化推进程度不均衡,各地差异明显,从高到低排列,地级市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分布趋势;二是,个别来自中部及西部的地级市,其治理现代化水平很高,成为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一大亮点;三是,地级市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因此,提升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需要综合施策:既要积极借鉴东部等地区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共性经验,又要充分发挥治理现代化水平较高地级市的示范作用,还要加快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秩序转型背景下,回归区域成为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的新发展态势。这一转向形成了更具伸缩性的区域高等教育治理结构,能够在国家与全球治理之间寻求兼容。究其缘由,高等教育问题边界模糊、全球治理机制失灵、区域治理优势凸显与国家主义回归决定了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必然转向区域。在这一过程中,如若将中国嵌入以区域为单位的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框架,则能够更加清晰地识别处于全球与区域之间的中国角色。面对这场全球范围内的转型,中国应把握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区域转向的程度、限度与幅度,实现中国经验与全球治理兼容、增强协调周边的区域治理能力以及推进区域间主义治理合作,从而系统构建高等教育全球治理与区域治理互动的战略选项。  相似文献   

10.
省际接边区域在土地革命、抗日根据地建设以及解放区发展中走向了历史时代的中心舞台,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对省际接边区域的利用主要是通过武装割据、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以及经济建设来实现的,采用了一种与省域中心区不一样的治理模式。今天,省际接边区域是经济发展的低各地区,为此,可以借鉴党早期对省际接边区域治理的智慧,打破行政壁垒,走片区治理之路,推进经济一体化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是香港顺利回归并保持经济繁荣稳定的重要保障,这些方针的制定以英国对香港的统治历史为背景,通过基本法的有效实施,实践了一种区域宪政的治理思想.区域宪政是对传统宪政理论的突破和发展,是指在主权国家下享有较大自治权的地区,依据一部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宪法或宪法性法律进行治理,以实现一系列民主原则与制度为主要内容,以厉行法治为基本保证,以充分实现最广泛的人权为目的的一种政治组织形态,它以国家主权和地方自治为基本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有嘉鱼,鱼米水乡。咸宁市嘉鱼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这里丘陵、平原汇集,有着"一山三水四分田、两分道路与庄园"的地貌格局。古往今来,嘉鱼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征召下,嘉鱼县以创新党建引领村湾治理为题,探索"345"治理模式(即三方联动、四强四好、五项制度),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把红色力量延伸到底。  相似文献   

13.
赤水地处贵州西北部,是贵州北入长江的要塞,也是黔北通往川南的重要门户,素有“黔北明珠”之称。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赤水位于川黔渝金三角交汇处,是遵义乃至贵州联结川黔渝经济圈的重要结点。赤水市面积1800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办,总人口30万。  相似文献   

14.
区域公共管理的兴起带来区域政府以共管理职能的广泛变革。区域公共管理使政府管理职能、市场经济职能、文化职能以及公共服务与合作治理职都都发生了广泛变化。应对这一变革,政府应逐渐向强政府——强市场,冲突——合作协调治理,引领——提供模式型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15.
肖明华 《社会主义论坛》2007,(9):I0007-I0007
剥隘古镇位于滇桂两省交界处,与广西百色市相邻,属云南省富宁县所辖,是驮娘江、那马河、普厅河3条江河交汇而成的右江起点,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波罗的海与南海存在若干相似之处,前者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丰富,治理机制相对成熟,值得后者借鉴。在波罗的海区域,赫尔辛基委员会是海洋环境治理的主要机构,制定了旨在实现良好环境状况的波罗的海区域计划。除此之外,欧盟和一些跨国网络也参与治理。国际法和欧盟法构成了该治理机制的法律基础,各沿岸国家签订的区域协定《赫尔辛基公约》为波罗的海的环境保护做出了全面而详细的规定。瑞典和俄罗斯代表了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两个类型,其各自的国家实践以不同方式在国内实施赫尔辛基委员会等机构的治理方案。波罗的海区域的治理经验不仅适用于南海的区域治理层面,也能为我国内部海洋治理机制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云南省地处长江、珠江等六大江河的源头或上游,林业生态事关流域内各省区市和周边国家的生态平衡与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云南省又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省份,94%的面积是山区.60%的土地为林业用地。对于云南的大多数农民来说.困难在山,希望在山,  相似文献   

18.
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某种意义上,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经验、总结经验、积累经验、运用经验的历史。我们党在近30年的时间里,对历史经验进行了八次比较系统、全面的集中总结。这些经验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实践的智慧,是历史的精髓,是推动未来发展的支点性元素,必须坚持好、运用好  相似文献   

19.
区域协同治理是区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讲,区域协同治理的目的是追求区域空间正义。空间正义为区域协同治理的价值取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空间正义自身的价值诉求,是区域协同治理的必然要求。目前区域治理中还普遍存在空间分割、空间失衡、空间侵夺和空间悲剧等非正义问题。实现区域空间正义,需要强化识别认同机制,完善生产运行机制,以及构建支持保障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语境下,城市治理与区域治理通常是彼此割裂的.西柏坡会议确定城市发展的优先性,基于政治优先、资源集聚等优势,城市不但形成了完善的治理机制,也形成了区域性的治理高地.20世纪80年代市领导县体制实施以后,城市治理开始进入市域治理时期.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以及城市治理在制度与技术方面的积极推进,完成了市域治理向区域治理的创新扩散.随着技术与制度的完善,作为城市治理到区域治理中间环节的市域治理成为消除城乡不平等和区域不平等的核心环节;同时,城市治理机制的区域扩散表明,城市、市域、区域治理并不截然分离,而是一个逐步推进的治理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以城市治理现代化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和区域治理现代化,从而实现城市治理、市域治理、区域治理的目标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