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与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的统战关系是在毛泽东灵活、娴熟的统战政策、策略指导下得以建立和维持的.阎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间长、作用大、影响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完全实现党在山西的既定目标的关键所在,是中共统战史上的一次成功典范,其历史经验值得总结,其现实意义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
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与地方实力派建立统战关系的典型,也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国民党内部集团之间的冲突、群众运动、阎锡山本人的守土观念和爱国情怀等原因,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阎锡山最终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促进了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形成。  相似文献   

3.
70年前,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为了迅速实现直接对日作战,推动华北的抗日救亡运动,组成了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驰骋三晋。东征期间,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统战工作,与军事斗争密切配合,相辅相成,最终促成了同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张学良、杨虎城及阎锡山等统战关系的形成,适时完成了由“抗日反蒋”向“逼蒋抗日”策略方针的转变。红军东征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指引下进行的,东征胜利是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4.
瓦窑堡会议决议和报告。深化了当时党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回答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目标、对象、领导权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方针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是“九一八”以来.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全面的理论阐述.标志着党关于建立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思想的基本形成,为我们党从容应对新形势的变化.组织全国民众,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军,迎接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做好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会议决议和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石。此后.我们党所有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对这一理论思想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置身于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积极展开对民主党派及相关民主人士的统战工作,以其卓越的统战策略和高超的统战艺术"拨云见日"、"互通有无"、"雪中送炭"、"同舟共济"、"同仇敌忾",开创了我党统一战线的光辉历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此后党的统一战线事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化统战是指基于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体系,利用文化的功能和理念,促使一定的社会力量形成有机的整体联盟来促进共同目标实现的一种统战形式.鲁迅作为推动中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的一面旗帜,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统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学界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研究热情一直都很高,近几年来更是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就学者们所关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中国共产党和中间力量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地方的贯彻实施以及人物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作一归纳和述评。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共中央适时地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理论、新政策,为中共与新桂系统战关系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川桂红协定》的签定,首开了中共与地方实力派签定抗日协定的先河,在军事上协同作战取得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在文化上携手创造了桂林抗战文化城的奇迹。中共与新桂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为中国共产党统战理论的宝库增添了许多新鲜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六十年前,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神的感召下,一个以文教科技界人士为主体的民主科技政党在重庆建立,后改建为“九三学社”,其成立的宣言、基本主张、章程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精神一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队伍中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及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0.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还原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中针对不同群体及在不同时间的策略变化,总结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统战策略的历史功用,对于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和治国理政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统一战线理论,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并随着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确立而不断发展完善。随着民主联合战线与国共合作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理论和主张。大革命失败后,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心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调整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明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尤其是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阐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统一战线理论走向成熟。中共早期统一战线理论是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际出发,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日军侵华使中国国内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步取代国内阶级矛盾而转化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出《八一宣言》,提出“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抗日救亡主张。同年底,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和总策略。中共中央北方局遵照中央指示,迅速在华北以及西北、东北等地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其中,除中共中央直接与西北地区国民党党、政、军等各地方势力开展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北方局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也与张学良东北军、杨虎城十七路军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关系,对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充分挖掘统战资源,立足闽台"五缘"优势,以打造"海峡百姓论坛"品牌为重点,进一步拓展文化统战领域,以加强海外联谊活动为基础,进一步深化闽台民间交流合作,以闽台文化理论研究为抓手,进一步突出我院科研特色,在服务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中凸显学院的特色和作用,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论文化统战在新时期统战工作中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我党统一战线九十年的实践历程,统一战线的理论内涵逐步由政治体系向文化体系转变。新的历史转型期,伴随着我党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等工作思路的提出,统战工作中文化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文化统战在新时期的统战工作中具有高度的战略地位,这是由文化的功能和特点、新时期我国统一战线所面临的社会背景、党在新时期工作重心的逐渐转变等因素决定的。我们必须强化文化统战意识,把握文化统战在统一战线体系中的引领作用,并在实际工作中创新方式,转变观念,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的巨大功能。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文化的前沿阵地,亦是深化统战文化研究、挖掘统战文化内涵、彰显统战文化价值功能的重要窗口。高校“统战成员”是统战文化的一如既往的践行者、不可或缺的创造者和举足轻重的传播者。高校“统战成员”的使命和任务从根本上说是与中国共产党是一致的。高校“统战成员”务必有机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内化为自身的精神需求、价值取向和政治理念,自觉地成为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和观念的体现者,有力推动我国和谐高校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陕甘宁边区的民众教育在启迪边区人民的心智、进行抗战宣传、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同时,它还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统一战线工作实践,以及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示范典型,对新中国的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前期,国统区各党各派和各界各地广大妇女空前团结,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妇女界抗日救亡统一战线,创造了民族解放史和妇女解放史上的奇观。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统一多民族共存的现状决定了民族问题的极端复杂性。面对复杂的民族形势,习仲勋在主政西北期间,充分运用统一战线的工作方法,在团结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平息叛乱、尊重宗教信仰、推进土地改革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具体而切实的民族统战工作。这些工作不仅稳定了民族地区局势、巩固了新生政权,而且对于当前全面建设爱国统一战线也产生了深刻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11年胡锦涛同志提出"同心思想",如今已在统战部门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大力执行。那么,在新形势下,加强统战文化建设,如何来实现"同心思想"与统战文化的契合?这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事业的重要课题。对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同心思想"的重大意义,为适应统战文化的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同心思想"与统战文化的契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在开展统一战线服务社会建设工作中积极更新观念,培养带头人,激发统战成员的积极性,在制度建设与创新、工作体系构建、工作平台的拓展、信息数据库与交流渠道完善等方面取得了有效经验,呈现出党建工作与统战工作互相促进、多种类型工作新平台共存合作、以服务与活动凝聚人心、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等突出特色。在进一步的工作中,需要继续扩大统战工作的开放性,激发基层社会活力,促进社会组织发育,创新工作理念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