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生问题向来就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要从解决民生问题开始。保障与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之基。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是我党始终关注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改善民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造福百姓,取信于民,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改善民生都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和改善民生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改善民生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而践行科学发展观则需要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科学发展观和改善民生的关系,是事物发展保持必要的张力、到达微妙平衡的辨证智慧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4.
鄂州市鄂城区汀祖镇位于鄂州市东南部,曾先后获得“湖北省文明乡镇”、“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镇政府所在地距黄石市区9公里,距鄂州市区16公里,距武汉市区56公里。武黄高速、大(庆)广(州)高速、汉鄂快速在境内互通.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抓住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牛鼻子"。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与保障民生有着内在的联系,保障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与民生保障的内在联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政府的根本职责。要通过优先发展教育,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公共文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民生的有效改善,构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政党的民生实践绩效是其取得并长期保有执政地位的重要考量。无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苏共,还是资产阶级政党的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印度的国民大会党,他们的民生实践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启示:改善民生是政党彰显其先进性和社会制度优越性的直接体现,是政党能够长期执政的生命线,而政党腐败则是其失去政权的致命原因。这对于我们党深刻把握民生的规律,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法律援助是民生之依,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能够在实现司法公正的同时,保障人权,调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民生之魂,文化民生深刻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的优秀传统,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其实质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在当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是促进文化民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民生问题涉及人民幸福安康,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改善民生作出了全面部署,意味着和谐社会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一个重大课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然要求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成为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阶段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治安状况如何,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在现实生活中,影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因素有很多,民生问题是重要因素之一。不断改善民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秩序,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延边民生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民生问题有相当的尖锐性和复杂性,在整体上具有密切相关性,在具体问题上具有层次渐进性的特点。我们要把改善民生工作做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对待,做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和长期性的重要任务来抓,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块基石,一根贯穿始终的红线,有学者甚至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本文认为,“实践”一词不仅仅是我们用来解释世界历史的中心词,试图从人类解放的角度来探讨实践,挖掘“实践”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30年中的最显著成绩,是赢得广大人民群众支持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已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并为今后改善民生提供了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16.
民生内涵的多层次性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民生改善是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要切实改善民生,增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深刻认识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搞好教育实践活动,说一千道一万,还得看解决问题,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人民权益得到保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襄阳市在深入推进教育实践活动中,着力深化“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坚持立行立改.积极同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盼.  相似文献   

18.
民生问题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的具体体现,其实质是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造成的,这些问题的存在源于制度创新滞后所引起的制度缺失。要从制度创新的角度解决民生问题,应该做好改革和创新利益分配制度,改革和创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创新城乡二元治理结构制度3方面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目前,保持经济增长是当务之急.然而,改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重大民生问题的力度也必须继续加大.党和政府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统筹兼顾,才能有序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成都自统筹城乡以来,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明指导民生实践,以满足城乡居民的民生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主体作用,城乡一体化等重大举措及制度创新有效提升了民生建设水平,初步形成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成都实践”,为新时期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