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平 《党史博览》2005,(7):30-34
今年是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0周年。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军未能实行军衔制度。但是,当时我军部分人员曾有过军衔,有些高级干部还佩戴过缀有金星的中将、少将领章。而且,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战争年代我军还曾两次酝酿在全军范围内实行军衔制度,只是受当时战争环境和物质条件的限制,这一愿望未能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革命军里许多中共党员都有军衔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武装,许多后来的我军将帅当时都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职,并且都有军衔(当时叫军阶或阶级)。譬如朱德就曾有过中将军衔…  相似文献   

2.
赵劲 《党史文苑》2022,(9):16-19
<正>1955年国庆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了首次军衔制。在中南海怀仁堂内,一幕盛大的授衔仪式就此展开:毛泽东向朱德、彭德怀等10人颁授元帅军衔;周恩来向粟裕、徐海东等10人授予大将军衔。此外,还有1000多位高级将领分别被授予上将、中将和少将军衔;全军各部队指战员也都先后被授予各衔级的军衔。这次授衔所代表的不仅是将军的个人荣誉还代表着我军已开始向正规化方向发展。这次授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大授衔,前后也发生一些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单杰华 《党史博采》2002,(10):43-44
上将在我军军衔制度中是有着特别意义的一级军衔。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在1955年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的实施过程中,上将仅次于元帅和大将,级别高,人数少。二是因为在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制  相似文献   

4.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加快了正规化建设的步伐。1954年,当时担任总参军务部队列处处长的李平奉上级命令,临时抽调到军衔办公室担任领导工作,负责主持全军实行军衔制的具体筹划以及军装制式、军衔标识的设计组织等工作。当年秋天,我军实行军衔制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主要参照苏联军服设计的我军军官制服和军衔标识,也基本确定下来。 根据军委及总参谋部有关首长的指  相似文献   

5.
李意根 《党史纵览》2008,(10):53-56
谭政(1906-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我军第二任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因其在我军政治工作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被授予大将军衔。谭政一生历经坎坷.1960年因受林彪等人的迫害被打倒,“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被关了将近9年。1975年被释放后.  相似文献   

6.
在我军1955年授予元帅、将军衔的1614名开国元勋中,只有66人受过正规教育,其中相当一部分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尽管他们出身不同,爱好各异,但在刻苦学习上却有着惊人的共同之处,而这正是他们成为我军杰出高级将领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李聚奎回忆录》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李聚奎同志是我省涟源县人,他一生先后参加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等,是我军的优秀指挥员之一,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担任过重要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第一位获得我军军衔的外国女性是法国人王安娜“安娜利泽”,她是一位哲学博士,从1931年起便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1935年,她和一位在德国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2012,(9):33-33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时,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主动提出不要军衔,对全军指战员是一个很大的教育,解决了评衔工作中的许多矛盾。在毛泽东的带动下,我军许多高级将领纷纷提出让衔或降衔。  相似文献   

10.
洪学智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两次担任总后勤部部长,领导我军后勤工作近20年.长期以来,洪学智在我军后勤工作领导岗位上,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后勤工作新局面,为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0周年。新中国成立前,我军曾两次酝酿在全军范围内实行军衔制度,只是受当时战争环境和物质条件的限制,这一愿望未能实现。第一次是在抗日战争初期。1937年8月1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工农红军即将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之际,红军总政治部在《关于新阶段的部队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指出:“红军的改编在某些制度上有了原则上的改变(如采用官阶制度等)。”所谓“官阶制度”,就是当时军衔制的别称。1939年4月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致电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并中央书记处,询问“…  相似文献   

12.
王耀南(1911—1984),江西萍乡上栗人,原萍乡煤矿工人。1922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7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爆破队副队长。此后.他一直战斗在我军工兵战线.是我军工兵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  相似文献   

13.
阎双平  靳超 《世纪桥》2005,(8):24-29
军衔是区别军人等级地位、权力责任、荣誉待遇的符号和标志.通常钉缀于肩章或领章等处。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军队都实行了军衔制。我军创建之初,艰苦的战斗环境甚至不能保证军服样式颜色的统一。根本谈不上实行军衔制。随着我军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完成军事斗争任务的需要.我军的这衔制在曲折中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4.
曾宪池少将(1910-1988) 曾宪池,金寨县南溪镇人,1910年9月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入党.曾任防化兵科学技术研究院政委等职,是我军政工战线优秀的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快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步伐 ,经过相当时间的酝酿和准备 ,1 95 2年冬 ,在彭德怀、罗荣桓直接关怀和指导下 ,军队有关部门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开始着手进行军衔评定工作。经过精心细致的充分准备 ,有关部门很快拿出了一个评衔授勋工作的初步方案。这个方案基本上还是合理的 ,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当然 ,在少数人当中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想法。听到初步方案后 ,有的虽然嘴上说满意 ,而在心里却不十分舒服 ;有的公开跑到领导那里为自己评功摆好 ,要军衔 ;有的为了要到更好的军衔 ,甚至在领导面前哭鼻子。毛泽东得知这些情况后 ,很不高兴…  相似文献   

16.
王宗槐,江西万载县人,1915年8月生。革命战争年代,他曾任红军组织科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华北军区第三纵队政治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总政治部青年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我军政治工作战线上的卓越将领。  相似文献   

17.
1955年9月27日下午,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披上了节日的盛装,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仪式在这里举行.在众多元帅、将军的行列里,有一位被授予正军级少将军衔的越南人洪水格外引人注目.早在1948年,洪水就被授予越南当时的最高军衔--少将,故而,他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外籍将军",还是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集中越将军军衔于一身的"两国将军".  相似文献   

18.
陈再道是我军著名战将,以骁勇著称,是刘邓麾下的著名"三陈"(陈赓、陈锡联、陈再道)之一,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再道是军委铁道兵最后一任司令员。随着1984年1月1日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铁道兵作为一个兵种不复存在,因而陈再道被人戏称为"末代司令"。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到我军高级将领,陈再道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14,(8):35-35
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举行的授衔仪式上,年仅33岁的吴忠被授予少将军衔,从而成为迄今为止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  相似文献   

20.
王耀南(1911—1984),江西萍乡上栗人,原萍乡煤矿工人。1922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7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爆破队副队长。此后,他一直战斗在我军工兵战线,是我军工兵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解放军工程兵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王耀南任红一方面军工兵营营长兼第一连连长。他率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