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兵 《奋斗》2012,(6):30-31
今年联合国确定3月22日“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宣传主题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一宣传主题,对于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推动我省“大水利”建设、加快农业“水利化”进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高度依赖土地、水、气候等自然资源。当前,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淡水资源短缺、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等,给粮食增产带来很大制约。面对国际粮食供应的严峻形势,维系粮食稳定增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有系统的大生态思维,强化有利于  相似文献   

3.
近日经过全省观摩、评比,衡水市桃城区荣获“2011年度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海河杯’竞赛先进县”荣誉称号,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去年以来,桃城区水务局共完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大力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联村集中供水、节水灌溉、桥闸泵站修建、堤防除险加固等民生水利工程,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超额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确保“十二五”时期水务事业开好篇、起好步.  相似文献   

4.
1957年冬、1958年春,全国普遍开展了大规模群众性农田水利建设运动。以此为起点,我国的农田水利事业拉开了"跃进"发展的序幕。相较于此前的农田水利兴修,"全党动手"、"全民参与"是"大跃进"时期的这场群众运动的显著特征。在乡村基层,政府通过放、鸣、辩论等动员方式,为农田水利设施的兴修计划指标不断增订制造了舆论环境。农田水利兴修的规模,集中表现在农村劳动力大批量投入。取得丰硕成果的1957年冬、1958年春的农田水利兴修,为此后对农业和农田水利发展形势过于乐观的估计提供了依据。农田水利建设集中转向大中型工程以及大力推行"农业技术革命"即是这一形势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水利兴修中资金、技术缺乏以及劳动力难以持续投入困境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农田水利建设高潮作为农业学大寨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同步并行的。农田水利建设主要集中于兴修大中型水库及小型水库灌区配套设施、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普遍发展各种水电站等方面。大致说来,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初期搞得较好,后期搞得较差;多数搞得较好,少数搞得较差;之所以搞得差,是因为把大寨经验形式化、绝对化,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学大寨运动后期出现的不顾条件的大干农田水利建设,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是极左思潮的反映,但不能因此否定大寨经验及大寨精神,更不能因此抹杀农田水利建设取得的成绩。对学大寨高潮中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评价应该是:规模很大,成绩不小;浪费也大,问题不少。  相似文献   

6.
山东海水灌溉农业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海水灌溉农业是以海水资源、沿海滩涂资源和耐盐植物为劳动对象的特殊农业,它是大农业的一个新分支。对于承受着巨大人口压力而拥有3122公里漫长海岸线和32万公顷沿海滩涂的山东来说,发展海水灌溉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意义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多少年来的农作物灌溉,靠的是淡水而怕的是海水。解决农作物用海水灌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从全局上进行运筹,解决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并健全相关的社会支持体系。发展海水灌溉农业的必要性1.人均耕地和淡水日益缺乏,使得海水灌溉农业成为合理的选择。到1996年底,山东人口已经达到8…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非常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在认真总结我国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指导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方针、政策。毛泽东农田水利建设思想对当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雪朋 《前线》2022,(4):25-28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关系国家经济大账本、国家安全大战略。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路径有:守好红线、底线、安全线,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粮食问题是农业问题的核心,中国的粮食安全更是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也是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耕地面积的锐减,中国的粮食将长期保持大量进口以维持国内供给平衡,粮食安全保障问题再度摆在人们的面前。农业结构如何调整,粮食安全如何保证,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当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在对粮食安全概念准确界定的前提下,从中国和世界近年来粮食产量及贸易变化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我国加入WTO后在粮食安全战略选择上应参考的依据,并提出当前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突出了农业发展中粮食安全的底线要求。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与优化我国的粮食安全体系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安全观念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而现阶段我国遵循的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并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当前,我国粮食供求中存在的结构特征与潜在风险主要是粮食进口存在结构性失衡,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严峻,农业科技研发应用与创新能力不足,粮食浪费与损耗度较高。优化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主要路径有:加强生态保护与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参与全球粮食贸易与粮食安全治理,推动农业科技研发创新与应用推广,构建节粮减损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自税费改革以来,农田水利在技术层面逐渐改进,然而,在其他层面则越来越陷入困境。渠道和四沟淤塞,堤坝损毁严重,泵站基本废弃,涵道堵塞,排灌纠纷不断,从而造成农业生产灾害等巨大损失,直接威胁到国家的农业安全。这些困境背后的实质是当前农田水利对接的社会基础出现了问题。当国家在农田水利实践中面对十分理性且私权意识极度发达的现代农民时,国家不仅不应该"退出",相反应该"回来"。教育与锻造有公德的现代农民,重塑农田水利的社会基础,重建国家政权体系末端,重新组织现代农民是解决当前农田水利困境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2.
刘杰 《学习月刊》2009,(2):85-85
农田水利设施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一直处于弱势.尤其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更是面临着重重困难。因此.天门市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在建设机制、投入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国际粮食危机和我国粮食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粮食危机为我国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尽管我国近年来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增长,但粮食安全隐患依然存在.我们要居安思危,立足本国,通过节约集约用地、主攻农业科技、提高粮价和进一步加强农业补贴等措施来发展农业,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从而保证我国经济与政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新时代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关注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粮食流通的稳定性和粮食产业的安全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建设世界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我们要积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从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出发,积极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制度化、法治化的粮食安全全过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要求 "九五"以来第一次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11月10日至11日在我省召开.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强化资源管理,深化体制改革,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杨帆  陈沫 《奋斗》2022,(10):62-64
<正>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和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具有独特的农业资源禀赋优势,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坚决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必须实施现代农业振兴计划,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推进规模化、数字化、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前30年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方式生成于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特别是集体化以后逐步定型.总的方针是:大型水利工程,由国家负责兴修;一切小型水利工程,均由合作社其后是人民公社依靠自身的资金和劳动积累解决.总的原则是:谁受益,谁建设.具体操作上是将任务分解给生产小队,参加建设的劳动者按工分参与年终分配.这种民办公助的建设和供给方式在合作化和集体化时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农田水利灌溉事业的稳定发展,但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来则难以为继,导致改革初期出现农田水利事业投入显著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简述井冈山斗争时期严峻的形势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当时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重点对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解决根据地生活、生存和发展问题采取的对策、措施和成效进行了探讨,并从中得出两启示:一是农业问题至关重要,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二是新时期我们要用"井冈山精神",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数字看宁夏     
《共产党人》2013,(20):7
16亿今年以来,为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设施条件,宁夏已完成投资16亿元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灌排设施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节水灌溉扩面,保障了粮食生产和饮水安全,有效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据统计,2013年,宁夏已累计完成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8万亩,改造低产田21万亩,新增旱作基本农田8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2平方公里,解决了24.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黄亚玲 《共产党人》2009,(11):10-1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从宏观层面衡量农业和农村经济实力的主要标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事关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宁夏优势特色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代表着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