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潮》2007,(5)
《天净沙·秋思》是广为传诵的元曲作品,本文从这一部作品的三种英译入手,阐述了什么是文学模糊,文学模糊产生的原因,以及文学模糊对文学作品欣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位文学编辑曾对我说:如果不是工作,我决不读小说,现在的小说让我厌恶。不久前,也有人在报上以《不读文学》为题,撰文声明拒绝阅读当下的文学作品。我因一个时期远离文学而焦虑难安,为了回到文学的状态,我采取的方式恰恰是阅读文学,但我读的不是当下的作品,而是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的风格不是文学作品的构成因素之一,但它是优秀文学作品的不可缺少的艺术本质。本章着重讲解文学风格的涵义,文学风格对创作和欣赏的意义,文学风格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文学风格在作品中的表现,文学风格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等问题,也扼要地讲述了与文学的风格有密切联系的文学流派的有关问题。学习文学的风格与流派问题,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文学创作的规律和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韩梅 《理论学刊》2004,1(9):125-126
顾名思义,韩国汉文学是指韩国人用汉字和中国文学规范创作的文学作品,同时,这些作品严格遵循中国文学的创作规则和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与中国文学有着诸多共同之处。如何看待这些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的汉文学作品是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本文谨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洁非 《理论学刊》2007,(10):114-118
文学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如果像过去那样对当下文学的潮流、趋势作一个明晰的判断、展望,似乎已不再可能。然有一点可总结的是,虽然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份额"和分量都有所削弱,但是跟它自身过去比,文学反倒更加兴旺、更具活力——当其"强大"时,它实际上是有些单薄的;当其好像变得"衰微"时,它反而五光十色起来。  相似文献   

6.
文章是给人看的。特别是文学艺术作品,不但要人看,还要叫人爱看,要吸引人,甚至令人百读不厌。文艺作品靠什么吸引人呢?说起来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靠它的美,靠它的魅力。谈到文学作品的美,一般的人在概念上就只想到文章的艺术性,或  相似文献   

7.
《中流》1999年第8期刊登魏巍的文章《由解放区文学想到的》。文章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正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冲击:其一,文艺商品化的强大冲击。随着有偿新闻的出现,有偿文学也出现了。一些诲淫诲盗的低级下流作品和毒害大众心灵、贻害青少年一代的文化垃圾和精神鸦片,大量堆积在书摊上,而许多比较严肃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则找不到出版的机会。这无异于堵塞  相似文献   

8.
殷杰  刘培利 《理论学刊》2005,10(9):113-115
<新青年>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阵地,它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范本.整体来看,这些选译作品大多是"被欺凌被压迫民族"的具有反抗和批判精神的文学作品,这构成了中国文学现代性追求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单纯强调文学的政治宣传功能,甚至把文学仅仅看作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其实,文学社会功能是一个多元化系统,是多种功能的统一,多样性的文学社会功能,以审美功能为核心;文学社会功能的显现,受接受主体和时空因素的影响,因而文学社会功能又具有动态性特征.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欣赏过程和社会作用是一个连续性的运动过程,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了运动中的主要素,其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复杂的艺术活动系统,并由此形成了文学的社会功能系统.  相似文献   

10.
杨振宁博士眼中的文学为创建一流大学,复旦大学邀请海内外著名学者,陆续举办理科、文科及管理科学方面的教授论坛。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在谈到他对文学的看法时说,文学是我们大家都能欣赏的,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看文学作品。但是,这些年我喜欢看的是传记类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吴团英 《实践》2011,(1):42-43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分享田培良先生的文学作品,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感受时代的魅力。我首先对田培良先生文学作品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向田培良先生在他五十岁的时候开始步入文学殿堂、相继推出精品力作表示敬意,向田培良先生著作中的主人公丁新民先生、白进勤先生以及东方路桥集团的精神、业绩表示敬意。  相似文献   

12.
张晓琴 《求是》2012,(9):62
当下中国文学最缺什么?毋庸讳言,是原创力。近年来,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规模一再给人惊喜。每年两三千部长篇小说问世,网络小说海量增长,名目繁多的文学类型更是夺人眼球,涌现出一大批堪称优秀的作品。这都是  相似文献   

13.
王尧的小说《民谣》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呈现出与同时代文学作品不同的精神气息与价值追求.所谓异质性指的是创作的独特性,取义于对"异秉"的解释,表现在作品中指的是一种清醒的自我意识和贯穿在作品中充满创新性的文学实验,本文从重建意识、结构创新和意象隐喻三方面研究小说《民谣》中体现出的文学异质性,并从这种独具个人特色与...  相似文献   

14.
贾蕾 《理论学刊》2007,10(6):122-124
世界语文学在中国的兴起,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大力推广,另一方面是由于新文化运动中译介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的现实需要。巴金对世界语的发展始终保持着相当的关注和兴趣,曾写了很多介绍推荐世界语的文章,对世界语在文学传播和文学创作上的地位进行了高度评价;同时,他翻译了不少世界语作品,其中爱罗先珂的童话启迪了巴金的童话创作;另外,巴金本人的世界语作品在中国的世界语文学发展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一月十二日,胡耀邦同志对冯文彬同志的一个报告作了重要批示,指出:作家创作以党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党允许作家在风格和艺术上自由选择,不要干预,但在这类作品中,特别是在文学传记作品(包括小说、戏  相似文献   

16.
《湘潮》1986,(4)
一、关于创作党史题材文学作品的重要批示 1986年1月12日,胡耀邦同志对冯文彬同志的一个报告作了重要批示,指出:“作家创作以党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党允许作家在风格和艺术上的自由选择,不要干预,但在这类作品中,特别是在文学传记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电影、电视片)中,不应虚构重大的党史史实,对党的历史人物的描写,更不能歪曲。因为这不是什么艺术领域内的是非问题,而是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亦如一般商品需经过生产——流通——消费三个阶段一样,从产生到其价值的最终实现,必须经过创作——传播——接受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环环相扣,互相制约,影响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和文学的发展历史。文学作为一门艺术,和所有其他艺术一样,是人的主体和客体在审美层次上契合的表现,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绘画用线条或色彩;舞蹈用形体或动作;音乐用声音;而文学则是用文字的方式表现主客体在审美层次上的契合。审美是人的主体的活动,文学便是主体对客体的审美接受。创作是作家对客观现实生活和读者信息的接受,传播和阅读则是出版者和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因而,接受主体便成了决定文学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对我国的文学创作和评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会给我国的文学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个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在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之前,有必要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取得一个基本的了解。一、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和流派西方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是由两个彼此联系的部分组成的,一个部分是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和流派,另一部分是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所谓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和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泛指五、六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和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流行的具有后现代…  相似文献   

19.
1.馆藏资源的著作权客体性 《伯尔尼公约》第2条第1款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小册子和其他文学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作品;戏剧或音乐印刷作品;舞蹈作品和哑剧;配词或未配词的乐曲;电影作品和以相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图画、油画、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画作品;摄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使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作品."  相似文献   

20.
姚辛 《党史文汇》2008,(1):49-52
左联的文学 左联作家们置身文化围剿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仍然毫不气馁,短短6年间,在各种报刊发表了大约1500篇各类作品,出版小说集、散文集、诗集、戏剧集、电影文学剧本、文论集和翻译文学作品488种(部),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抨击黑暗、讴歌光明的文学作品,给人民灌注力量与信心,激励他们去改造生活、争取祖国解放,其中鲁迅的《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茅盾的《子夜》,夏衍的《包身工》等早已成为我国新文学的经典,为人们所熟知;鲁迅的许多杂文名篇和其他作家的一些作品.人们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