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弗洛姆对于人类生存现状的忧虑能够给予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一定的借鉴和警示;他从人的"占有"和"生存"角度来理解生存方式,对我们很有启发性。同时,他的自由观也在人类对自由的探索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一笔,值得我们用心感悟。他的自由概念包含着两种不同的自由,即"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而且,这两种不同的自由指向与其生存思想中"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和"重生存的生存方式"间有着很微妙的关联和相通之处,能够引导我们探寻真正自由地选择真正生活的可行之道。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下理解弗洛姆的生存、自由思想才能显示出其真理性价值。  相似文献   

2.
《湘潮》2007,(6)
无论在现实社会,还是文学作品中,男性形象一直被定位为果敢、坚毅等代名词,而《孔雀东南飞》所塑造的焦仲卿的形象却突破这一传统,展现了男性鲜为人知的另一面,真实地再现了人性,成为这篇流传千古的叙事佳作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人性思想是完整而鲜明的,本文通过对延安时期毛泽东人性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将延安时期毛泽东的人性思想展现出来,使大家对于延安时期毛泽东的人性思想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人性的一般与特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富源 《探索》2004,25(2):126-129
一般的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人之为人的性质 ,是作为人的本质特性的社会实践性及其所派生的人的社会性与人的自然性、人的能动性与人的受动性、人的现实性与人的理想性、人的自觉性与人的自发性、人的理性与人的非理性等的统一。特殊的人性是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类”的人性、群体人性、个人人性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建平 《探索》2007,42(2):114-118
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首先是人,在当代思想状况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人的生物性、社会性以及实践主体性出发,尊重关爱学生,给大学生注入真切的关怀。这不仅是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宋明理学的公私观视个人的利益、欲望为私,强调以封建道德规范压抑个人的利欲私心;视个体的独立性为私,主张个体对群体的绝对服从,轻视甚至否定个体价值和地位。明清之际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对此展开了批判,为私进行公开的辩护。他们肯定私的合理性,进而对个人利益与物质欲望给予肯定;倡导个体价值与人格独立,反对群体对个体的束缚,反对封建纲常名教对人格独立的压制,进而发展到对诸多外在权威的反动。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人的思想和道德所进行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使"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就必须重视人性,并在人性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以期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  相似文献   

8.
王华  徐冬梅 《世纪桥》2008,(1):115-116
人性假设理论是管理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人性假设理论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充分探讨人性假设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我们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认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子恒 《世纪桥》2008,(6):137-138
“人学”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人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人的本质是什么及人应如何才能成为人。孔子人性思想是沿着历史与现实、古与今和天与人、性与命的双层致思路线的逻辑性互动展开的。“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命题是孔子基于对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洞见,即“述而不作”的理论结晶。在孔子,性与命、天道与人道是内在一致的,人通过“下学上达”的进学之路尽性、知命而合天,“无言”之教则是“下学上达”的理想境界。中国古代文明创生途径的特殊性从根本上制约着中国古代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特点,孔子人性思想当在此宏观视域下进行观照,集中体现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特殊性与普遍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徐子恒 《世纪桥》2008,(8):137-138
"人学"是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人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人的本质是什么及人应如何才能成为人。孔子人性思想是沿着历史与现实、古与今和天与人、性与命的双层致思路线的逻辑性互动展开的。"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命题是孔子基于对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洞见,即"述而不作"的理论结晶。在孔子,性与命、天道与人道是内在一致的,人通过"下学上达"的进学之路尽性、知命而合天,"无言"之教则是"下学上达"的理想境界。中国古代文明创生途径的特殊性从根本上制约着中国古代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特点,孔子人性思想当在此宏观视域下进行观照,集中体现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特殊性与普遍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
文学批评分为三种视界:自发的批评、职业的批评和大师的批评。文学的首要功能是如实描绘这种生存的暧昧之处。王西平以敏锐的诗心领会了这个时代的暧昧之处,用诗歌这种特有的方式写出了这个时代的暧昧和人的生存暧昧,揭示了这个时代的核心秘密。  相似文献   

12.
郭荣丽 《世纪桥》2010,(11):74-75
人性与教育紧密相连,素质教育也就是人性教育。然而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人性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师生平等主体意识的缺失、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的单一、师生情感交流以及价值观人生观内容的缺失。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实施人性教育是素质教育向纵深层次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多元并存与一元主导是阶级社会意识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建立在人性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人的社会共性与个体个性基础之上。一方面,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承认现实的个人有各式各样的个性发展的需求,必须坚持多样化个性培养的方针;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这一点是由人的阶级共性这一人性基础决定的。坚持一元化指导,就是要坚持人性的统一性;坚持人性的个性化,就是要培养个人丰富的个性;这二者辩证地统一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当中。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多元并存与一元主导是阶级社会意识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建立在人性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人的社会共性与个体个性基础之上。一方面,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承认现实的个人有各式各样的个性发展的需求,必须坚持多样化个性培养的方针;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这一点是由人的阶级共性这一人性基础决定的。坚持一元化指导,就是要坚持人性的统一性;坚持人性的个性化,就是要培养个人丰富的个性;这二者辩证地统一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当中。  相似文献   

15.
管怀伦 《唯实》2000,(10):3-9
本文在系统考察古今中西人性理论发展成果 ,以及这些理论成果对社会治理实践的影响的基础上 ,论证了人性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 ,善恶兼有 ,恶为绝对 ,善为相对。文章提出 ,如能正确认识、自觉把握这一点 ,就能提高社会治理的功效 ,反之 ,则会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16.
丁启文 《前线》2008,(11):54-54
古今中外人们的所作所为,追到底,背后都有个人性问题。所以,给人性一个一致的说法实在也难——诸多仁人志士有过各种睿智的判词。不过,沿着摩尔根的思路,从人类的起源想去,倒能看出个头绪来。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人的解放、人性的满足;在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坚持和实践党性.人性的主线和党性的主线不是对立的,二者存在契合点.没有正确处理好党性与人性的关系,党性的主线发展滞后于人性的主线,与人性的主线相脱离,这是造成日前中国共产党内一系列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用党性与人性相统一的视角来分析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对我们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雅华 《探索》2003,3(1):62-65
一个文明的合理的社会是建立在对人的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的 ,维持人的基本的生存应是其基本的理念。不使任何人陷入无法生存的困境 ,是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本文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理论定位、形成的条件以及价值目标等方面去探讨其深厚的人性内涵  相似文献   

19.
人性善与人性恶争论的实质是对人的本性、本质的认识。无论是性善论、性恶论抑或是不善不恶论,都预先设定了一个前提,即认为人有一个不变的本性。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以及马克思的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为我们深入剖析人的本性、本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仰海峰 《探索》2002,(1):64-68
本文从文本解读的视角,指出了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一书中,海德格尔与萨特的区别以及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根本差异。萨特将人道主义奠基于人的生存这一基础上,而海德格尔则认为对存在的历史性领悟才是人道主义的真实基础,萨特的人道主义只是传统形而上学的翻版。海德格尔认为这种历史性的观点也是马克思哲学中最深刻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