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从三十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要内容,由全国各抗日派别和团体、各阶层爱国人士参加的共同反抗日本侵略的政治、军事联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于团结一切民族抗日力量,发动和取得中国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了中国的不同党派、不同阶级、不同军队和各个民族,它联合了中国的一切抗日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发起并促成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各党各派各军的团结抗战。国民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曾经有过阻碍和破坏作用,也作出过贡献。中外史学界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的众多的专著文章,研究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于国民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则尚嫌研究讨论不够。此拙文是作此研究讨论的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运用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东北地区坚持抗日,引发日本方面的高度关注。日方观察到,中共起初灵活运用下层统一战线策略,领导团结东北抗日武装力量进行抗日斗争。1933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一二六指示信"后,中共东北党组织开始实施"反日的统一战线"策略,使东北的抗日斗争迎来新的突破。中共将党领导下的赤色游击队和红军改编为人民革命军并联合或改编其他抗日武装共同抗日,在农村的政权建设从创造苏区转变为建立人民革命政府,在宣传与苏联的关系时从"武装保护苏联"调整为"实行中国民众与苏联兄弟友谊的联盟"。基于大量观察分析,日本方面关于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在策略的性质、领导者、活动对象方面形成了一些认识:中共在东北实行的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雏形;中共始终是反日统一战线策略的有力领导和坚强核心;中共反日统一战线策略极大限度地动员了中外民众共同加入到反日战争中。日方的观察进一步证明,自九一八事变起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斗争,积极凝聚民族力量,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相似文献   

4.
周少玲 《党史文苑》2010,(1):4-7,14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全民族范围内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全民抗日的高潮。在此背景下,经过国共双方和各界妇女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既有组织形式又有共同工作纲领的妇女抗日统一战线,为团结广大妇女开展抗战建国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不仅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导致了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的天折。使抗战建国大业遭受损失。妇女抗日统一战线是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它随着国共合作的顺利实现而形成,又随着国共合作关系的紧张而受挫,其兴衰与国共合作顺利与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和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序幕。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经历了由"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相似文献   

6.
汪洪斌 《湘潮》2010,(6):24-26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伯渠利用自己广泛的社会关系、资深望重的社会影响,积极参与倡导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致力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广泛团结各阶层人士一致抗日。  相似文献   

7.
积极争取坚持统一战线协议达成双方划界而治 “十二月事变”就其性质讲,无疑是对抗日的背叛,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对日妥协的表面化。但在当时民族矛盾仍是主要矛盾,国内阶级斗争处于次要位置的形势下,为维护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中央采取了极为谨慎的态度,既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又要和一切动摇妥协、投降叛变的倾向作斗争。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全国人民、各抗日阶级、阶层、党派、团体团结抗战的结果。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是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桂系作为其中实力较强的一支,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站在爱国的立场上,从反蒋反共转向逼蒋拥蒋联共抗日,从内战战场走上抗日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为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反对妥协,坚持抗战到底,桂系做出了重大贡献。一、大生抗战,联共逼蒋抗日,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l、力主对日抵抗,实行焦立抗战佳系国民党地方实力派脱胎于…  相似文献   

9.
1937年11月28日,在松溪县甲墙乡进行的谈判,是闽北国共和谈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促成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局面。但是,国民党当局采取“北和南剿”的反动方针,对南方各省的根据地仍然坚持“围剿”的政策,妄图消灭南方红军游击队。中共建(瓯)松(溪)政(和)党组织坚决执行中央抗日民族统  相似文献   

10.
我党在十年内战时期,是采取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农民的政策。一九三七年,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我党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之目的,制定了既减租减息又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实行了土地政策上的转变。这是为了前进而后退的一种必要的让步,从而广泛调动了各阶层的抗日积极,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1.
东北抗日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同各抗日武装、团体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的联盟.它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东北抗战的发展和夺取中国抗战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余丽莎 《世纪风采》2008,(10):43-44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面对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抗击外族的欺侮。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携手并肩共赴国难。随即在陕甘宁边区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改编后不久便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相似文献   

13.
许国荣 《党史博采》2008,(12):11-12
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携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上的全民族的抗战。中国抗战胜利的历史证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这场反侵略战争中,最终迫使日本侵略者投降。因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胜利到达抗日前线的陕北革命根据地,这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同年12月25日,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决定渡过黄河东征,组成以毛泽东为政委、彭德怀为总指挥的中罔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全民族范围内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了全民抗日的高潮。在此背景下,经过国共双方和各界妇女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既有组织形式又有共同工作纲领的妇女抗日统一战线,为团结广大妇女开展抗战建国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不仅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导致了妇女抗日统一战线的夭折,使抗战建国大业遭受损失。妇女抗日统一战线是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它随着国共合作的顺利实现而形成,又随着国共合作关系的紧张而受挫,其兴衰与国共合作顺利与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作为八路军总指挥,为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主要体现为:积极配合友军作战。真诚团结和帮助友军将士以迭共同抗日之目的;武装动员民众,为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指导和帮助新军建设,使其逐步成长为山西民众抗日的中坚力量;在反顽斗争中坚持以斗争求团结。保住统一战线不破裂的底线。  相似文献   

17.
蒋义  周永梅  张克 《世纪桥》2010,(24):29-31
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东北大地惨遭日本侵略者蹂躏,3000万同胞陷入地狱般苦难深渊。1933年春天,退到东宁、密山的三大(李杜、王德林、丁超)抗日武装相继瓦解。仅剩一些民众义勇军、山林队勉强坚持抗日,这时期加之吉东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左”倾思想严重,不能团结民众的抗日力量,吉东地区的抗日武装面临着被日寇消灭的危险,东北的抗日斗争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在抗日战争中,从政治、军事等方面提出了符合全民族利益、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抗战主张,并且以发挥自己的无限积极性,成为实现政治口号所提出的任务的模范,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一、积极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团结在抗日的旗帜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军队和民众,成为全民抗战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实践中,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并且是坚定的维护者。首先,中国…  相似文献   

19.
忠实执行统一战线政策 在率领八路军三师健儿转战华北前线,开展广大的抗日游击战争的过程中,朱德忠实地执行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模范地团结国民党军队共同抗日,为抗日战争的坚持、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20.
张家康 《党史纵横》2013,(11):31-34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口号是:抗日反蒋。西安事变的发生,促使中共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审时度势,毅然改抗日反蒋为联蒋抗日,中华民族这才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