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生涉网现状及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如铁 《世纪桥》2009,(11):88-90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上网的基本信息、大学生的网络知识、技能与应用、以及大学生对校园网的使用等情况,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设和管理校园网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网络热词"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沟通的重要内容,对理工科大学生使用网络热词情况的调查问卷进行量化分析,分析"网络热词"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使用态度、使用语境和"网络热词"词性与大学生生活之间的交互关系等得出以下结论:"网络热词"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显著影响;基本人口变量因素对于大学生使用"网络热词"的影响不显著;大学生使用"网络热词"会受到词语的语境(环境)影响,但不显著;具有"正能量"(积极向上)性质的"网络热词"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在新媒体时代,应该充分尊重青年的网络话语诉求,消除大学生对"网络热词"的刻板印象,宣扬积极正面的"网络热词",淡化消极负面的"网络热词",培养大学生文明的网络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互联网在给大学生提供了广阔信息平台、促进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追求人的和谐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促进其自我发展,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大学生网络失范的危害性出发,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并提出以高校政治工作为核心的多元模式,以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积聚的心理能量合理使用与转化已成为高校心理工作者的重大课题。需要基于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心理能量干预研究,探索高校学生心理能量转化与升华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5.
李爱玲 《世纪桥》2008,(8):92-93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有效结合网络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导向教育;及时更新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不断调整价值观教育的形式;不断巩固价值观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网络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菊平 《世纪桥》2009,(9):117-118
互联网广泛进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发展对于高校育人环境的深刻影响,提出了网络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QQ平台已在大学生中获得广泛应用。本文在对大学生进行“QQ”使用情况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QQ平台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优势。把教育管理工作有机融合于QQ平台,是提高其育人实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毛玲 《世纪桥》2008,(12):113-115
互联网的发展和运用,给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了解世界提供了快捷的工具。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负面影响不可避免,给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冲击。分析网络教育环境下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路长胜 《世纪桥》2011,(1):70-71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对大学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要充分认识和把握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刘猛  曾禛 《世纪桥》2012,(13):55-56
当前,论坛、博客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大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舆情信息的研判、引导工作,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艺术院校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网民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与普通大学生网民群体相比,在网络的使用、对网络的态度和网络道德方面都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要有效应对网络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影响,需要从政府、学校和个人等多方面共同着手,才能祛弊兴利,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网络视域下大学生民主意识培育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性出发,分析网络视域下大学生群体民主意识的现状,分别从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三个维度来分析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并提出培育大学生网络民主意识的途径:大学生、学校和政府多方互动的手段,在网络视域下,充分培育大学生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大学生选择与使用网络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大学生选择和使用网络情况,文章通过对福建省大学生上网的时间、地点、目的等进行调查,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选择和使用网络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广州某高校全校性选修课程的17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层级多元回归法探讨大学生道德强度感知、网络素养与网络道德行为的关系,并且验证了大学生网络素养在道德强度感知作用于网络道德行为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湘南 《世纪桥》2010,(9):155-156
伴随网络的飞速发展,我们在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困境,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增多要求高校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本文对正确看待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以及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实现网络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健康而全面的发展,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新媒体已经对传统媒体构成了严峻挑战。而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培育大学生网络骨干的工作力度显得不够,大学生网络骨干的素养也有待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骨干的培育工作,并分类别、多层次、多维度地培育大学生网络骨干。  相似文献   

17.
微媒体因其即时性、多样性、互动性等优势,深受当代大学生群体的追捧和喜爱。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媒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研究的课题,通过探索分析微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先导作用。在当今文化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网络条件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途径和实现方式,旨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培养大学生网络责任感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文章归纳了大学生网络责任感不强的种种表现,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责任感不强的原因,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网络责任感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李虹睿  许杰  杨思静 《山西青年》2023,(20):187-189
在网络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各种网络道德风险,这些风险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风险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探讨。其中,网络谣言的出现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侵蚀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重大威胁。通过对这些“造谣”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探究网络谣言产生的根源和危害,并从网络技术层面、高校治理层面以及大学生自身层面提出应对网络谣言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