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作为一个外国人,我非常荣幸能通过《当代世界》这个平台获得这个珍贵的机会,与中国人交流关于美国人看待中国的态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个重要的时刻,“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是一个非常合适的话题,人们应当对中国和中国在世界上日益重要的国际地位有一个清醒的评估和未来定位。  相似文献   

2.
赵炎 《法制博览》2011,(1):70-71
读金庸先生的《鹿鼎记》,看到韦小宝施反间计帮助罗刹公主“篡党夺权”的回目,忍不住就想笑。且不说韦小宝如何如何,毕竟这个小无赖是虚构出来的,单说他的主子们——满洲的那些开国将帅,行军打仗就片刻也离不开《三国演义》。常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满洲人却不管这个教条.无论老少,都喜欢拜《三国演义》为老师,种种谋略。莫不出于此书。  相似文献   

3.
2009车,39岁的他凭借《蜗居》走红,此前,他已在演艺圈默默“蛰伏”近20年,很多人认为他是“大器晚成”,但张嘉译并不认同.“你们老把我说得这么可怜,我其实一直都很high,从毕业开始就不断拍戏,一直都挺好的,没觉得自己是大器晚成.”也正是这种一步一步走来的节奏,让张嘉译得以看清很多人可能要花费很长时间甚至付出很多代价才能看透的事,“谁都不可能永远在巅峰,总有低谷的时候,起起伏伏,你要找准自己在哪个位置,保持生活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刘继昌 《法制博览》2009,(21):70-71
雄才大略的诸葛亮在三国的江湖中笑傲群英,能人他法眼的人才委实不多。然而,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奇才,诸葛亮对之非常看重,不仅费尽周折将其网罗之至刘备麾下,而且由衷地公开称赞说这个人比自己强:“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彻远矣”(见《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  相似文献   

5.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09,(15):F0002-F0002
在历史人物中,我最不能理解的是曹操。这个人小的时候,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务学业,可后来执起权杖来,却游刃有余,并成就一番不世功业。而且“不务学业”的曹操却对诗歌、文学、书法、音乐都有精湛的修养,为“建安七子”之一。不过,曹操幼年所受教育,并不精到,这倒是真的,曹操在《善哉行》一诗里曾慨叹自己“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20)
正28年来,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有点痛苦),这个社会在高承勇面前“,识人能力”是很差劲的。而即使到现在,高承勇已被抓获,一些心理专家的分析,仍是些无意义的空话—他们比吃瓜群众高明点的地方就是掌握了一套冠名为“心理学”的术语。在本刊2016年第19期,我写了一篇短文《“白银连环杀人案”的心理分析》,文章发表后收到了一些读者的反馈,表示“不过瘾”,并敦请我专门写篇长文分析像高承勇这类人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搞笑的玩意儿,挺多;有些“搞笑”,叫人哭笑不得。 《长江日报》载侯志川一文,题为《贪官的思维很搞笑》。贪官的思维,怎么“很搞笑”呢?这里不重复了。但是侯文中“著名贪官成克杰”之说,却叫我觉得真有点儿“搞笑”。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知识界,不少人都熟悉“金岱”这个名字。他曾创作过长篇小说《侏儒》、《晕眩》,并发表过一批思想评论。然而,读者未必知道的是,金岱还是一位患有严重眼疾、视力非常微弱的作家、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本文是金岱第一次对外界披露自己抗击命运挑战的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9.
杨媚 《工会博览》2010,(16):40-42
印象中的李光洁,是《走向共和》里的光绪帝,《特殊使命》中的巩向光,还是《记忆的证明》中的夏明远、《杀虎口》中的白朗。然而在热播职场剧《杜拉拉升职记》中,这个总在戏里出现的倔强“硬汉”却摇身一变,成为世界500强外企中风度翩翩的职场精英——销售总监王伟。对于这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李光洁认为:“开始我也觉得找我演王伟不太靠谱!”  相似文献   

10.
英国《泰晤士报》总编辑西蒙·福格曾在寻找职业方面创造过神话,被传为美谈。那是刚从伯明翰大学毕业的第二天,他走进《泰晤士报》总经理办公室,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不需要!”“记者呢?”“也不需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员呢?”“不,都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了。”说着福格从包里掏出一块精致的牌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