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独创的《定位法舞谱》唱歌有歌谱,弹琴有乐谱,跳舞有舞谱吗?最近中国舞蹈家协会的武秀梅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高春林创造了《定位法舞谱》.在此之前,古今中外许多专家已发明了一百多种舞谱,但还没有一个人能用舞谱记录下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舞蹈.而新创的《定位法舞谱》经过近半年的推广,由武秀梅记录了傣族舞蹈《孔雀舞》,舞蹈家资华筠记录了戴爱莲创作的《飞天》.今年一月,在舞协举办的《定位法舞谱》发表会上,瑶族演员赵湘又表演了自己视谱学跳的新疆舞《摘葡萄》的片段. 据数学工作者统计,《定位法舞谱》能记录四百九十五万亿个舞姿造型,并且还能记录武术、体操、杂技等任何人体动作,其方法既合理又简单,且便于电子计算机储存. 在《定位法舞谱》中,每一种动作只有一种记录方法,定量化的动作语汇也便于电子计算机储存.每一个动作也能和舞曲的每一个音符对应记录,通过谱面即可分析舞姿造型、舞蹈运动线及舞曲的创作规律,便于舞蹈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今日民族》2014,(10):46-46
<正>傣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东汉时,傣族先民的首领就多次派遣使者率表演乐舞、魔术、杂技者到洛阳献艺。由此可见,傣族的乐舞文化早在两千年前已有相当高的造诣。傣族傍水而居,性格似水一样平和温静,舞蹈动作大多婀娜多姿,节奏较为平缓,但外柔内刚,充满着内在的力量。灵活、矫健、敏捷,充满阳刚之气的象脚鼓舞、棍舞、刀舞  相似文献   

3.
木鼓舞     
木鼓舞是反排苗族的祭祀性舞蹈。舞者多为青年男女;围鼓而舞,且舞且旋。人多则内外数圈,女在内,男在外。以木鼓为唯一的伴奏乐器,鼓手敲击,形成复杂多变的舞调。节奏为四、六拍。舞蹈动作为五种,一曰略吉笳,进三步,退三步,向左旋转,再回身;二曰略独南,进退均二步;三曰略独大,踏三岁,向左转身舞三步;四曰略高逃大,左舞两步,后舞两步,再任前走;五曰略高逃勒,正面舞两步,右侧舞三步,再向左转舞两步,回身舞而前行。以胯为支点,头、肩、手、腰、腿、脚扭摆、甩动、踢蹬,转体自然,常以急速逆转形成强烈对比。木鼓舞的最大特色是狂,处处强调动作的…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总人口21O万;主要居住在贵州省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布依族人民好歌善舞。在历史长河中,布依族人民或出于祭祀,或出于纪念,或出于激励生产,或出于解除劳顿,或出于表达爱情,因此,在他们的社会生活里,产生许多积极健康有益的习俗、而这些习俗不仅用歌来记述,且往往用古朴典雅的舞蹈来表达。在布依族民间,有着许多古朴、典雅、狙犷、健美的舞蹈,如铜鼓舞,织布舞,糠包舞,打粑舞,刷把舞,踢脚舞,板凳舞,棍舞,龙舞,狮舞等等。 布依族舞蹈一般都是在节日中进行,舞蹈与节日有着紧密的联系。因布依族在各个历史阶段,为生产斗争,或因疾病灾害,或因死亡悲哀,或因丰收喜情,或因狩猎获胜,或因战争胜利,都有着一定的记述,久而久之,这些记述就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风俗节日。久而久之。人们又根据这些节日的来龙去脉编织成朴实优美,富有民族情趣的舞蹈,世代相  相似文献   

5.
《中国残疾人》2009,(4):37-37
1980年前后,“融合舞蹈团”在国外开始出现,这种肢残人与健全人在一起进行舞蹈的形式,就是现代轮椅舞蹈的前身。轮椅舞蹈的理念之一就是“融合”,让健全人舞者与残疾人舞者在轮椅舞蹈的形式中相互配合,消除肢体残疾所带来的隔阂,通过轮椅的操控与肢体的训练使残疾人舞者完成赏心悦目的舞蹈动作。  相似文献   

6.
刍议即兴舞     
即兴舞是舞蹈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是激发创作灵感的基本途径,对培养舞者的兴趣和信心,启发其灵感,解放其肢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积极探索如何学好即兴舞。  相似文献   

7.
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苗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人民一道,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同时,她又以自已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从而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绚丽多彩的苗族文化艺苑里,除了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学及正在崛起的书面文学之外,还有悠扬悦耳的民间音乐、矫健有力的民间舞蹈,别具一格的民间建筑,疗效显著的民间医药,技艺高超的民间武术,饮誉中外的民间工艺,等等。可谓琳琅满目,令人赞不绝口。 在苗族民间舞蹈领域中,根据我们掌握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古瓢舞、花鼓舞、板凳舞、踩鼓舞、刀舞等舞蹈类型。每种舞蹈类型又因其内容的不同而分为各种不同的舞蹈形式和舞蹈动作。  相似文献   

8.
孙寅沛 《台声》2022,(18):64-65
<正>从舞者到从事中国古代乐舞思想史、近现代舞蹈史、当代舞蹈史及艺术思潮、舞蹈应用理论研究者,再到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始终热爱着舞蹈事业。在参加全国台联举办的海峡两岸青少年新媒体“舞”论坛之际,作为嘉宾的冯双白接受了《台声》杂志专访,讲述他在两岸交流认识的人和经历的事,畅谈源于中华文化和两岸舞蹈创作的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9.
陈士珍 《今日民族》2008,(10):32-33
甩发舞,佤语叫“稿西尾给嘿”,是流传于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永和社区(永茸寨)、班老乡纳勐村的佤族民间女子的舞蹈。佤族妇女自古以长发为美,每当妇女在竹楼下洗净长发后,就要低头梳理,甩发晾干,于是乌黑的长发就随风舞蹈。  相似文献   

10.
<正>德宏州陇川县是我国景颇族最大的聚居地,共有景颇族4.7万人。景颇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陇川景颇族舞蹈多以打击乐器为伴奏,再配以长刀、手帕、扇子等作为道具。使用的乐器主要有木鼓、象脚鼓、锣以及竹制的管乐器"桑比"、"勒绒"、"比唇"、"东巴"、"巴扎"等。舞蹈形式多为环舞、巡回舞、曲折行进舞等。从功能上舞蹈分为祭祀性、狩猎性、军事性、生产劳动和欢庆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舞蹈的原始发生一般指向劳动生产学说,但劳动生产方式能不能决定少数民族舞蹈的地缘归宿却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话题。在此分别从少数民族农耕种植业、高原游牧业以及海洋渔业三大生产方式探讨少数民族秧歌、萬舞、灯舞的地缘归宿争议,指出通过地理标签来判断舞蹈的地缘关系是不够慎重的,建议在生态接触因素之外介入少数民族舞蹈发生的物种验证对象,并纠正了文化类比中的常见错误,揭示了三大生产方式对少数民族舞蹈发展框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族民间习俗,常常有扮哑巴角色的活动。比如宋代中原市井傩戏中就有“粉墨其面”的哑巴出现;白族“田家乐”演出中,哑子、哑妹(又称来兴、来妹)是必不可少的角色。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公郎镇盖瓦洒的彝族村寨中,240多年来也一直流传着一种古老神奇的舞蹈——“哑巴舞”,又称“跳哑巴”、“哑巴会”。这舞每年只跳一次,时间为农历二月初八,原来舞者是全部裸体的,近年来才开始着裤。舞者身上涂有油彩图案,戴着面具,舞时大家都不能出声,更不能张灯照明,故名为“哑巴舞”。相传多年前,离盖瓦洒不远的一个村子叫阿须落,村中庙内供…  相似文献   

13.
记者步入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立刻被比赛现场那火热的氛围所吸引。如同国标舞比赛,场内共有8对轮椅舞选手同场竞技,这场为混合舞蹈比赛,既每一位轮椅舞者都有一位健全人作为他们的舞伴。暴风骤雨般的拉丁狂欢气氛随着富有节奏感的音乐从天而降,轮椅在舞者的操控下显出富有韵律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2007年4月20日,在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上,有两位残疾舞者的表演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马丽,一位在车祸中失去右臂的女孩,和她的搭档,失去了左腿的翟孝伟,用他们流畅的动作,动情的表演,征服了所有评委,获得了群众创作表演舞蹈专场的银奖。他们的作品《牵手》,将人生遭遇挫折的痛苦、彷徨、艰辛、拥有爱情的喜悦,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扣人心弦。身材上的不完美并没有挡住马丽作为舞者追求成功的脚步,舞台上的她,化身为一个舞动的东方维纳斯。  相似文献   

15.
彝族舞蹈是彝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彝族舞蹈种类丰富,动作技巧多样,需要表演者有极高的动作协调性,非常具有观赏性。同时,彝族舞蹈是彝族人民娱乐或庆祝的方式,其动作来源于彝族人民的劳动生产、娱乐活动以及婚恋场景。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彝族舞蹈表现出其独特的审美特质。彝族舞蹈的形体动作极具魅力,具有原始古朴之美、纯真质朴之美、朴素简洁之美、自然和谐之美以及情感细腻之美。  相似文献   

16.
手龙绣球灯     
《春秋》2021,(4)
正手龙绣球灯是一种以手龙和绣球灯为道具,以武术和民间艺术相结合的传统舞蹈艺术形式,起源于明末清初,主要集中分布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平安街道赵家营村以及周边村庄。手龙绣球灯舞蹈表演由一系列连贯的动作组合而成,步伐行云流水,矫健有力,气势磅礴,凝结了当地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集体性传承为主。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7)
正从福建省文联获悉,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少年街舞大赛将于8月移师台湾举办,近百名大陆舞者将赴台以舞会友。此次活动以"同筑梦想心随舞动"为主题,由福建省舞蹈家协会、台湾舞蹈家协会主办,福建省舞协街舞委员会承办。主办方福建省舞协秘书长缪丽容表示,此次活动将呈现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舞者年龄层以"90后""00后"居多,更为年轻化;二是大陆舞者将与台湾舞者同堂上课、联欢,较之"民间"单纯赛事,更为注重舞台下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唐圣菊 《求索》2014,(11):180-184
民国时期是中国舞蹈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西舞东渐"一方面令国人耳目一新,另一方面促使舞蹈逐渐由宫廷文化、民间文化成为一种都市大众文化,极大地影响了当时整个社会的文化形态。但是,由于意识形态、政治、经济、风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舞蹈现代发展进程中,禁舞与反禁舞斗争相互交织,构成了现代舞蹈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畸形文化景观。深入研究民国时期的禁舞与反禁舞斗争,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对民族舞蹈现代转型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从文化层面理解舞蹈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带领着“游好彦舞团”,游好彦又来了。 做为一个舞者,游好彦以独特的肢体语言将其创意及构想展示给人们;同时,做为美国现代舞大师玛莎·葛兰姆的亲传弟子之一,他还致力于玛莎·葛兰姆关于现代舞的理念传播四方,并发扬光大。 舞蹈是一种信仰 游好彦的舞蹈生涯始于15岁。经过40年漫长岁月的磨炼,从台湾、西班牙、美国到祖国大陆,游好彦舞出了中国,舞向了世界。对于游好彦来说,舞蹈是他的生命及全部世界。所以不论走到哪里,他都要将玛莎·葛兰姆的精神带到哪里。秉持着这份执著,在经过14年的海外学习、生活后,游好彦将现代舞带回台湾,尔后又带到了祖国大陆,  相似文献   

20.
舞彩澜沧     
雨周 《今日民族》2013,(3):38-39
舞蹈是另一种语言,它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不同的舞蹈具有祭祀、娱乐、表演等不同的功能,在澜沧这片热土上,就流传着这样一些多姿多彩的舞蹈。摆舞摆舞是拉祜族民间舞蹈中的一种舞蹈形式,是拉祜族两大传统舞蹈之一,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只要高兴,人们便相聚而舞,深受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