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差异性.他们在社会发展根本动力问题上的观点是一致的,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他们在社会发展直接动力问题上的观点却存在着差异性,毛泽东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具体方式上存在着失误,即没有解决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问题,而邓小平找到了"改革"这一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途径与方法,解决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爱强 《理论探索》2006,30(1):37-39
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方面,邓小平和毛泽东有着共同点,体现为他们都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看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又有不同点,体现为他们对实现这一根本动力的具体途径的认识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系统中诸类型的子系统的矛盾共同起作用,而产生的合力作用的结果。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起码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从宏观上去进行把握。第一、以内部矛盾为根据的根本动力和以外部矛盾为条件的辅助动力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合力。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系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根据,是根本动力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部矛盾系统的正确解决,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是辅助动力和第二位的  相似文献   

4.
今春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鲜明地指出: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能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5.
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多重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者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物质文化财富的创造者,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是社会前进的最根本动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多重功能,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能不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完整体现了江泽民的发展观。发展的根本动力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根本动力;发展的精神动力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发展的根本目的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7.
马力昉 《学理论》2010,(1):20-21
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漫长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国化,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并在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中贯彻始终。以人为本,是我国社会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社会建设的正确目标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8.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中,都要通过社会生活的主体——人的行动表现出来。在社会主义社会,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当前,不仅要研究人民内部矛盾在思想和政治上的表现,更要研究这种矛盾在经济上的表现。生产和需要之间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的矛盾,是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之中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这种动力应体现在所有劳动者和所有经济组织身上,转化为各个劳动者和各个经济组织本身的动力。为此,就要研究社会主义动力体系和它的结构等问题,研究其发挥作用的最适当的体制和正确政策等,为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下消费社会中两性消费群体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而这一转变的表现形式即是两性气质的中性化。消费社会中的中性化现象既有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女权主义的推动,还有消费社会中大众文化的勃兴和时尚运作机制的引领。由此引起了后现代多元社会中人类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17,(12)
<正>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推动着一个社会从较低级向较高级的形态或水平发展演进。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决定着包括执政党在内的社会主体的实践重点、政策选择与方向。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既客观反映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生的根本变化,又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进行,改革已成为调整优化利益格局、化解社会矛盾和释放发展潜力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改革的动力和能量尚显不足,改革的红利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要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构建科学完备的动力机制,使其在由内生型动力、联动型动力和外生型动力等组成的多维力场中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科学完备的动力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其中,利益整合是改革的内生型动力,人民群众是改革的联动型动力,社会问题是改革的外生型动力。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社会是坚持科学发展的社会.科学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个转折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根本的动力,这个历史转折又是一个徘徊前进的过程。这个历史转折意义在于:它是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根本的转变,又是党的学风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4.
社会建设机制主要指构成社会建设活动各组成要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要素产生影响、发挥作用的过程。我国社会建设机制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对人的利益需求的不断满足、协调和提升是社会建设的根本动力机制;二是以社会稳定和安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保障机制;三是社会建设的协调机制,即社会建设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有序与平衡以及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之间的协调一致;四是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社会建设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新阶段干群关系和谐的动力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创新唯物辩证法,将矛盾思维与和谐思维相结合,是当前干群利益关系和谐的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运用实践批判的武器,是干群利益关系和谐的思想动力;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民富国强的目标,是干群利益关系和谐的物质动力;以人为本,重建干群鱼水关系,是干群关系和谐的内在动力;用唯物史观人的需要理论重塑核心价值体系,是干群关系和谐的精神动力。只有思想动力、物质动力、人力资源动力、精神动力诸方面分类推进,形成合力,才能为当前干群关系和谐开凿出更加充分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发展动力的多元性透视全面改革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认为 ,社会发展是社会内部多种动力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社会发展动力是多元性的一个系统。社会发展动力的多元性决定了作为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的改革也是全面的 ,不能单独在某一领域中进行 ,必须深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自社会主义从理论付诸实践伊始,就严肃地提了出来。能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并自觉开发、启动和加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与否,关系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得失。揭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动力的作用机制、作用条件及其发展的规律性,是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个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和历史唯物主义繁荣发展的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8.
人类活动既是社会进步生成与演进的根本动力 ,又是人从客观必然性中争得自由的活动。社会进步既是在人类活动基础上事实与价值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 ,又是人的发展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的历史过程。人不仅是社会进步的设计者、推动者和劳作者 ,而且也是社会进步的受益者、分享者和评判者。马克思主义进步观念作为一种以人的解放与发展为价值坐标与理论核心的思想体系 ,致力于探索工人阶级与广大劳动群众的解放条件与解放道路 ,由此而体现出鲜明的人文价值追求色彩。一、社会进步的历史过程是人从外在束缚中逐步得到解放、人的能力不断增强的演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出了众说纷纭的结论。但多数学者只注重了对动力的层次性、系统性的探讨,而忽视了对动力的动态性,也就是动力机制的考察。由于只限于对动力问题进行静态的分析,就势必会得出“需要”或“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的结论。为此,本文试图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作一点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利益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农村建设必须实现利益机制与实践动力在时空、组织、制度和文化上的契合.基于对村民自治组织的利益诉求机制、利益动力机制、利益导向机制的分析,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功能、发展功能与整合功能,并构建了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实践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