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斯民 《创造》2013,(3):50-51
曾经有支流行歌曲叫《2002年的第一场雪》很走红过一阵子,而到了2012年的冬季,倘若再要拿天气说事写歌的话,恐怕就要用《2012年的第一场霾》来做题目了。去冬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很多大中小城市受雾霾天气所困,多地PM2.5及PM10监测指数达到顶峰数值,百姓生活工作遇到很大困扰。首都北京和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城市空气质量为六级,属严重污染。不少城市动用巨资大兴土木刚刚完成城市新貌的建设,便成为"霾中城",患上呼吸道系统疾病的病人剧增。而进入2013年1月份以来短短数十日,北京居然遭到了四轮严重污染天气重创。  相似文献   

2.
王亚宁 《前沿》2015,(2):19-22
我们对"雾"很熟悉,但对"霾"却很陌生,因为霾是一种新型的复合空气污染。当霾飘荡在我们的头顶,当我们在霾下不停咳嗽时,我们开始思考霾是如何产生的?霾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答案,但是笔者认为,要全面回答霾是怎么产生的,就必须对中国的现代性进行反思。现代性,就是指现代社会整体结构(或广义的秩序)的性质和特征。中国的现代性则是中国现代社会整体结构的性质和特征,中国的现代化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霾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性反思是我们当下最为紧迫的反思。本文试图在反思中国现代性的基础上探寻中国现代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威海是一座美丽的生态化海滨旅游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气候,使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形成了"海在城中、城在山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城市风格。威海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被联合国确定为"改善人居环境全球最佳范例"城市,正在着力打造"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世界城市与当代的世界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8世纪以前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个地区性的"世界城市",如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中国盛唐时期的长安、17世纪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从18世纪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真正影响全球、控制全球的世界城市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5.
相忘于江湖     
为什么总提相濡以沫呢?其实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或者只要我们过得都好,相忘于江湖又有什么不好?这是我们分别8年后的重逢。关于这次重逢,事先我有过想象,在想象中体验着重逢的激动和喜悦。但当我们真的面对面地站在一起,目光相接、指尖微触的刹那间,我的心却伤感地明白,曾经真挚、曾经深情的  相似文献   

6.
《时代潮》2001,(16)
中国面临的挑战和危机是双重的,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既要在全球性的经济竞争中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又要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就不可能走发达国家的老路,而必须有更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因此,一位博士书记正在探索城市走向现代化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7.
都市农业是一种崭新的农业形态自二次大战之后.一种崭新的农业形态──都市农业发端于日本,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后又发展到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和地区。这些地区的农业在布局、形态、功能,以及生产诸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1、都市农业是一种"镶嵌"、"插花"型农业人们将城市住宅的阳台、花园,以及街道的小块绿地,看成是市民补充氧气的"城市之肺"。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全世界有近一半、发达国家将近70-80%居民生活在城市。于是都市绿化或成块状、或成带状、或成点状向都市的四周扩展、延伸,成为"镶嵌"、"插花型"农业。…  相似文献   

8.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忙忙碌碌中,岁月的齿轮又转了一圈。回首曾经,有过相聚的欢喜,也有过离别的惆怅,有过被爱的幸福,也有过现实的无奈。许多在当时,以为过不去的坎,熬不过去的难,如今都已经被时光打败,曾经无论是得或失,是好是坏,都只剩下回忆。  相似文献   

9.
正收到今年第十四期《新华文摘》杂志,赫然看到一篇小说——《霾永远在我们心中》。这篇小说,我曾经在浏览《十月》杂志时翻到过。由于对这个标题颇为认同,当时蜻蜓点水地浅猎一下,内容大致略带科幻地讲了两对男女在雾霾笼罩的离语城和人工"干净"的新安都间徘徊的故事,夸张地描述了那些在环境污染威胁  相似文献   

10.
<正>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农业和农村问题时曾经表示过,真正走社会主义道路,要逐步缩小和消除城乡差别。什么时候建成社会主义?建成社会主义要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2049年,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成社会主义,消除城乡差别。现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些滞后,我们要奋起直追。城市化的标志之一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从日本来看,日本是从1955年开始经济起飞,大批农民开始进城,然后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城市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到20世纪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7,(28)
<正>如何治理雾霾?今年7月18日,成都市出台《实施"成都治霾十条"推进铁腕治霾工作方案》,大力推进铁腕治霾,打好蓝天保卫战。天气晴好的时候,成都是一座可以看见杜甫诗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西岭雪山的城市,而正是这些距离成都市区并不遥远的高山,阻挡了空气的流动,使得成都成为全国两大静风区之一,导致一旦发生雾霾天气,很难消散。  相似文献   

12.
列宁曾经讲过:新社会成立后、旧社会的尸体不会马上装入棺材、埋入坟墓,而会在人们中间腐烂发臭,毒害着人们。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旧社会的遗毒在思想上的表现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封建意识形态的残余势力,一种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残余势力。封建的意识形态盘根错节,表现得很顽固,这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农业自然经济的根子很牢,封建意识的影响既深且广。又由于我国革命是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形式下取得胜利,建国后,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又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还很不完善,这又成为封建  相似文献   

13.
<正>霾虽然自古有之,但是,因为其由"脏"到"毒"的转变而成为气象灾害的新成员。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以及各类灾害的发生规律、时空特征、损失程度和影响深度广度出现了新特点和新变化,突发性、异常性、难以预见性会日显突出,灾害风险将进一步加大,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霾虽然自古有之,但是,因为其由"脏"到"毒"的转变而成为气象灾害的新成员。由于霾出现时的"雾蒙蒙",和其中有毒有害物质对健康的影响,一时间成为了"大气污染"的代名词。所以当"霾"的预报与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世界走向全球化,国际壁垒也渐渐被打碎。但是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世界里,一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远了。互联网作为一种新技术,其推广和使用的程度和成本,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反过来又加剧了全球不平等  相似文献   

15.
《时代潮》2000,(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追求无毒害、无污染的产品已成为生产和消费的主流趋势,绿色消费巳成为21世纪的消费主流。但是与此同时,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竞相通过日趋严格复杂的环境标准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来限制一些商品的进口,形成技术壁垒,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很大的限制。"环境标志"。是一种附在产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有一条很著名的曲线,叫库兹涅茨曲线,用来描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差距先行扩大然后再缩小的现象.然而,十分巧合的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的环境也随之出现先恶化后改善的现象,垃圾问题也不例外(图1).在国人眼中的发达国家的居民,环保意识一般很强,却不知他们的国家、城市和人民也曾经历过垃圾肆虐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似乎没有人能追得上廖晓义,她几乎是在跳跃着前进,随时都可以提出新想法,践行新理念.不过,又似乎每个人都追得上廖晓义,因为她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痴迷的"中国式环保"的探索.不管你追得上她还是追不上她,不管你佩服她还是对她心存疑虑,都无法挡住一件事情发生:被她感染,受她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追忆吴老     
正今年是"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全国都在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作为一名专职的党务工作者,我曾经多次翻阅过农工党的历史,也给党员们讲授过农工党党史,在讲课过程中,当讲到农工党在郴州的发展史,总感到自己讲得不够丰满,缺乏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支撑。借农工党省委会这次举办征文活动的契机,史海钩沉,拾遗补缺,追忆农工党的先贤人物,相信对农工党党史的充实和丰富会有所裨益。我要追忆的人是郴州市第一个农  相似文献   

19.
王焱 《群众》2014,(9):79-80
<正>三亚是座山海相依的美丽城市,2009年,被命名为第一批全国生态示范区,有着独具优势的生态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自身优势资源,走出一条既有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三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转变理念:从"无工不富"到"生态经济"三亚曾经信奉过"无工不富"的教条,但是沿袭传统工业的发展路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小康》2004,(2)
如此"年终关怀"岁末年终,各级政府除了总结成绩表彰先进,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送温暖"。不知是嫌"送温暖"这个词恶俗还是其它原因,去年以来,有些媒体与时俱进,改称为"年终关怀"。我曾经担任过厂办主任,下岗之后又当了一年的摄影记者,对社会上流行的种种"年终关怀"可谓深有感受,具体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借花献佛"式:工厂尚未倒闭之时,每到年终,各级领导和各级部门都会到困难职工家里送行"年终关怀",但上级领导和上级部门出面不出钱(有的是故意不出甚至挪用上级的拨款,有的是实在拿不出)。慰问人员一般都是接近下班时间才来慰问的,走马观花似地慰问一下之后,正好是吃饭时间,厂里不但要关怀他们一顿丰盛的午餐,主要领导还要特别关怀一条香烟或是一个红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