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动平台     
<正>我来回答你“为啥要排队?”编辑同志:你好。这两天我看了一则新闻后,觉得有些话不说不快。讲的是今年兰州大学一些刚刚跨进校门的新生进食堂吃饭、到邮局取钱、去超市购物都不太愿意排队,并在校园网站BBS论坛上发帖质问:“我们为啥要排队?”现在,就让我来回答你们——排队是公序的要求。公共场所必须保持良好的公共秩序,这是对每个在场人等最为理想的利益维护手段。如果都不讲个“先来后到”的行为规则,该排队时却不排队,那么最终大家都将成为混乱秩序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2.
<正>一笔简单的银行服务,好像朋友之间的一次约会,既有正经的关怀,又有彼此的闲聊。人性化的服务训练非常全面,并非仅仅是技术层面而已。现在的经济生活,正是应着了一句老话:"银行多过米铺"。当然现在没有米铺了,买米要到超市去。尽管如此,在我的印象里,银行网点也比买米的超市要多,让我们看到了经济的繁荣。不过,眼下到银行办业务还是要排队,成为排队经济结束后少数几个排队热点之一。也许是银行管理层对形势估计不足吧,我  相似文献   

3.
《台声》2020,(15)
正缘分这个东西真奇妙,这不,从未谋面的一对男女就因为一次偶然的邂逅,居然走进了婚姻的殿堂——长长排队人潮、等候期间不经意闲聊,这一聊,居然搭起情感桥梁。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大陆青年王墨人结识了跟他一起排队来自台湾的女子。王墨人笑称,这大概是"最佳CP值的博览会"。缘分既已来到,焉能错过放手,经过交往,两人认定彼此,并于2011年携手走进美好的婚姻殿堂。  相似文献   

4.
冷静 《小康》2013,(8):7
最近因身体不适经常往返医院,发现很多献血者拿了献证证就能不排队挂号,后了解这是政府行为,12家二级以上医院门诊挂号和收费处,将统一标注"无偿献血者优先"字样,允许献血者凭《无偿献血证》免排队,直接到窗口挂号缴费。诚然,献血者就医不排队的确不乏"无偿献血者优先"的制度善意,但这种"优先",不是来自政府的给予和奖励,而是以损害他人正当权益、破坏正常医疗秩序为前提的。换句话说,就是决策者拿牺牲公众利益作"人情",讨好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5.
《就业与保障》2015,(Z1):86-87
很多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不爱吃深绿叶蔬菜,觉得怎么做也不好吃。其实深绿叶菜对抗癌和健脑方面有特别好的效果,绿叶菜还能健脑?真的哦!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说说绿叶菜,并给大家支两招简单方便的绿叶菜烹调方法。一、绿叶菜如何抗癌?一提绿叶菜,大家就想到了农残、清洗不干净等问题,好像绿叶菜是污染的源  相似文献   

6.
"使命无比光荣,责任重于泰山!"当选为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之后,刘云耕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在庄严的会场上,他郑重承诺,将更加谦虚谨慎,勤奋学习,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和同事们一起为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为上海人民拥有更加  相似文献   

7.
在日常工作中,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矛盾。对于这类矛盾如何处理?我的体会是冷处理。 一、从矛盾的性质看,多是生活和工作中的碰撞和摩擦。比如,上下级之间由于分工不尽合理,同事之间由于语言不当等原因,导致双方思想上不愉快甚至发生争吵。从矛盾的普遍性来说,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正如老百姓所说的那样,牙跟腮在一起,哪有不咬一口的?不管是牙咬了腮,还是腮被牙咬,都属于无意识的行为,当双方发生矛盾时,一定  相似文献   

8.
<正>今天,我们一说到理想信念,很多人就觉得太"高大上",与现实不太"搭调"。这委实是一种误会,其实理想信念就在我们身边,时常左右着我们的选择与判断,决定着我们的旨趣与行为。有位革命前辈,36岁从上海赴西藏工作,66岁才回到故乡,与爱人两地分居整整30年,孩子们记不得父亲模样,到老感情都很A平淡。为什么不带爱人一起去呢?他说当时上有老下有小,都去条件不允许,只得让爱人  相似文献   

9.
正上个月,我去日本访问,住在闹市中心。从东京到大阪,需要坐新干线,由于宾馆就在附近,我拉着行李箱,穿过马路,就来到了车站。感觉不像是在坐高铁,倒像是在坐地铁。很快就到了大阪,好像上海到苏州一样方便。由是想到国内的一些高铁站。为何很多高铁建在郊区远离闹市?也许出于两个原因:"成本"和"政绩"考虑——建在郊区,拆迁成本低,便于迅速动工;而"尽快让本届政府看到政绩"的动机,也容易选择见效快的项目。但是假如从城市发展的规律来看,总是先有城市,然后才有交通设施的配套,配套的本  相似文献   

10.
<正>多年以前,我的一个邻居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时间在"文革"后期,县城的猪肉销售属于政府垄断行为,那个时候的人要想吃猪肉,就要大清早起来去菜市场排队,去晚了就会空手而归。我的邻居是县医院的一个外科医生,这一天早早的就去排队了,在很远处就看中了一块肉,心里那个美得就别提了。轮到他的时候,刀把手说这一块不行,是留给别人的。邻居说我可是排着队的,你得按照规矩办事!刀把手说按照规矩,人家能给我的小孩子安排工作,你能吗?  相似文献   

11.
彭曌 《小康》2012,(8):100-101
人们有可能齐心协力把世界变得更好,也可能不约而同一起毁掉世界,这取决于人们所追求的价值观、思想模式和行为模式。7月3日于巴黎卢浮宫举行的中欧跨文化高峰论坛,意图在各种文化之间寻找思想、行为良好且积极的聚点现代,技术飞跃,物质丰裕。现代,矛盾激增,冲突四起。现代,需要人们同舟共济。人们有可能齐心协力地把世界变得更好,也可能不约而同一起毁掉世界,这取决于人们所追求的价值观、思想模式和行为模式。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提出的"聚点("focalpoint)概念:在各种可能采用的策略中,人们最可能不约而同去选择的策略,也即最有可能实际发生的策略均衡。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各种文化之间寻找思想和行为良好积极的聚点。围绕这样的思考,由中国文化部与欧  相似文献   

12.
"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保护和开发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但是,打造这样一项宏大的工程,一定要警惕红色旅游陷入公款旅游的误区。"记者日前前往江西采访时顺便去看望一个朋友,不巧的是,朋友没在,他叫办公室的同事接待了我。同事告诉我,我朋友与单位部分同事一起去四川广安红色旅游去了。闲聊中他告诉记者,这些年,单位一直想组织出去“散散心”、旅游旅游。但一直为没有名正言顺的理由而犯愁,现在可好了,国家明确要发展红色旅游,单位就趁这…  相似文献   

13.
陈斌华 《台声》2014,(11):48-48
<正>今年10月19日、20日,台湾多家媒体热炒两起大陆幼童在台湾餐厅便溺的事件,有些媒体更借题发挥,以偏概全、上纲上线,仿佛13亿大陆人民都是素质不高的"劣等民族",台湾拒绝与大陆交流、合作乃至最终走向统一都有了正当性。结果经过笔者驻台同事查证,以及其中一起事件当事人致电台湾媒体澄清,发现一起确为一名大陆赴台旅游幼童所为,另一起实为台北市民纪小姐因男童裤子弄湿,只是帮小孩更换裤子而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你好。这两天我看了一则新闻后,觉得有些话不说不快。讲的是今年兰州大学一些刚刚跨进校门的新生进食堂吃饭、到邮局取钱、去超市购物都不太愿意排队,并在校园网站BBS论坛上发帖质问:“我们为啥要排队?”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经济的短缺时代结束了。由于市场丰富、供应充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得到了空前的满足,居民不用再为了白菜、肥皂这些日常用品去整天排队了。然而,迈入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不知何时,排队竟又成了我们生活的一种常态:上学排队、买房排队、看病排队,直到铁路运输、银行业务,统统要排队。我国仿佛进入了一个排队时代,排队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李华 《今日浙江》2013,(12):39-39
5月20日下午,阴天微雨。我就"旧村如何改造"问题,和几位同事一起到辉埠镇东乡村调研。这是第3次到东乡了。前2次,虽是蜻蜓点水,但感觉旧村改造做得不错,特别是农民建房管理有一套。这次去,就想看看、学学,找找  相似文献   

17.
正反PX事件又出现了。这次是在茂名。以前发生在厦门、宁波、大连、青岛、昆明等地的"剧情",又再次重演。PX毒性如何?项目安不安全?政府说,毒性不高、安全有保障,但是老百姓不信。现在的情况是,老百姓一听说PX,好像就形成天然的抵触,丝毫不管政府部门如何解释,连出来说话的一些专家也被一起拉入不信任的黑名单。"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有人把这种现象总结为"塔  相似文献   

18.
闲话攀比     
生活中常见攀比现象。何谓攀比?《词典》里的定义是:"援引事例比附"。攀比的实例,人们可以举出许多,但就其性质而言,大抵只有两大类:一曰积极的攀比,二曰消极的攀比。雷锋有一名言,叫做:在工作上向高标准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向低标准的同志看齐"。这两个"看齐",便是一种攀比。这种攀比,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所以属于积极的攀比。对于这样的攀比,理应推崇提倡。然而常常还有另外一种攀比。诸如:"我上班有时迟到早退算什么?张三还经常缺勤呢!""李四才工作几年?为什么提拔他而不提拔我!"因为这种攀比是站在一已之私的角度,把现实生活中一些根本不可比、也不该比的东西硬扯到一起去比,把一些"不等式"硬要作为"等式"去看待,所以显得论点虚伪,论据可笑,结论荒谬。只要稍作剖析,便会破绽百出——试问,"张三"的缺勤,焉能成为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保安》2014,(24):151-151
我是一名物业保安员,前一段时间,我在上班时间签收了一封银行寄来的挂号信,收件人的地址是我们公司,但并不是我们公司的人,收件人的公司和我们公司有合作,收件人曾经在我们公司驻扎,但是现在业务完成后已经离开了因为我认为地址是对的,也可以通过别人转交,所以我就先签收了,但是我去联系收件人公司时无此人,我就将信件放在保安办公桌里,并在记录簿里注明了“代转交”。后来,同事来值班室时,把这封信件撕开,信封里是一张银行卡,就将卡和信封一起扔掉了.两个星期后我才知道这事,这位同事声称,常收到一些广告信件,很多信件都卖给收废品的了,扔掉没有关系.请问如果追究法律责任,这位同事的行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20.
去银行存钱取款要排队,去医院挂号看病要排队,去大型超市结账要排队,去售楼处买新房要排队,去买音乐会门票要排队……“排队”两字,似乎充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