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台胞联谊会理事刘家骧的童年是在德国度过的,他的父母曾在那里留学。在那个弥漫着紫罗兰香气的家庭里,他曾作过许多溫馨而迷人的梦?恍液罄茨盖妆黄?父母离异,他的梦想也随着破灭了。母亲无力供养他上大学,是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使他成了矿业学院的毕业生。一九五二年毕业时,  相似文献   

2.
坐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位梦华的办公室里,记者被眼前这位科学家的经历所震撼。自1982年10月去南极,18年来,位梦华的生命深深镂刻着极地的印迹。1992年6月,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位梦华拿出一张与爱人在北极的合影给我看“这是我第六次去北极考察,是和爱人一同去的,在那里呆了8个月。”他指着照片上的背景告诉我,这是北极巴罗爱斯基摩人古老的捕鲸站,两根弯弯的鲸骨高高地竖在那里,成为一种神圣的标志。牵挂北…  相似文献   

3.
老公的进步     
沈雪 《人民公安》2006,(17):53-53
今天,我正在办公室里忙着,突然接到老公的电话,有些神秘和期艾的语调让我感觉到了与往常的不同,还以为他遇上了什么大事。迟疑了半天,他跟我说:“我跟你说过的事,你千万别声张哟!”“什么事?那么神秘?”我还以为他在街上捡到了别人的钱包.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刚才从医院采访出来.看到警察在对面在追一个人,我想那肯定是个坏人,于是便追了上去,追了两条街,我把那人给逮住了。”“就你那小样,还能抓住人,少唬我一点。”“真的,我差不多追了千把米远才追上把他摔倒在地的。”“是一个瘦小个吧?”我有些不相信。“比我高,比我壮。”“你跟警察一起追的?”  相似文献   

4.
从壬午进入癸未 ,我虚岁也进八十九了。再过一年就是九十。四书五经中的“一经”———《礼记》的“王制”篇中有这么一句 :“五十杖于家 ,六十杖于乡 ,七十杖于国 ,八十杖于朝。”“杖于朝”就是可以拿着手杖到周天子那里去。人到八十 ,就有另外一个说法 ,“杖朝之年”。在《礼记》中接着的一句是讲九十岁人的。“九十者 ,天子欲有问焉 ,则就其室 ,以珍从。”这就是说 ,这时候他不用出门上朝廷。周天子想问他什么问题 ,向他请教 ,就要到他的房间里去 ,而且还要随身带着珍贵的礼品。再过一年 ,进入甲申 ,如果领导人想找我问什么的时候 ,我就…  相似文献   

5.
桃源深处     
正桃花峪,是我念念不忘的一个村庄。十年前,我曾在那里支教一年。我是在春天来到这个村里的,坐着车,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颠簸得有些晕车。下车时,眼前一亮,头脑猛地清醒过来。桃花漫山遍野。这是桃花吗?分明是天上的一朵朵云飘落在了这里。一座座石砌的房子,掩映在这云朵里——这里不该叫桃花峪,而该叫"桃花源"。学校在山谷一侧。说是学校,其实只有三间房屋,其中两间是教室,一间  相似文献   

6.
不能没有你     
大伟 《中国残疾人》2006,(11):47-47
李兰兰:我是个南方的侏儒症人,有自己的事业。我通过你们杂志结识了一个心灵手巧的西北重度肢残人。我曾付出了自己的百般努力把他背出了家门。但我既不能放弃自己的工作迁居到他的家乡,他的家人也无法放心地让我把他带走。难道我们的感情就要因此结束了吗?大伟:我们只好无可奈  相似文献   

7.
2001年10月14日,在美国檀香山一家医院里,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老人,走完了他辉煌而艰辛的传奇历程。百年国运,百年悲欢。张学良以他整整一个世纪的风云人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抗争。 张学良:我是中国人,我要东三省 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此时,张作霖被推举为安国军总司令,用软磨硬泡的装糊涂政策对付日本人,拒绝了日本人出兵打国民党的要求。于是,日本人决定用“外科手术” 除掉他。1928年6月3日,日本政府制造了轰动一时的“皇姑屯事件”。这一天正是张学良27岁生日。 “我至今不明白,日…  相似文献   

8.
混迹路上我一个人上路,混迹在陌生的城市和我熟悉的步调里。我变得漠然,人成了—株植物,没有语言没有生来的存在意识。夜里的时候,我时常失眠,睁着眼睛,努力地看着房间里深处的黑,心里知道,有些事终要—个人去默默地努力,默默地挨过。希望自己是某个动物,如狼如狐狸,行走于自然中,冷寒天地间,就那么默然地笑看着一切。就算是爱情,在那里想来也简单,只是跟着某个异性,  相似文献   

9.
当你想握手的时候,心自然是暖的。列车在三月乍暖还寒的黑夜里疾驰。车厢里,两个人,上铺女孩,下铺男孩。他在打电话,声音很轻:“大毛,你那里要不要人?不要?好的。再见。”他又拨了一个电话:“五子,我小强啊。有消息了吗?哦,没关系。我再想办法。再见。”接着又拨了一个电话:“志强叔,麻烦你对我妈说一声,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7,(14)
<正>有一种人,跟他握手时,他顺便点穴,大拇指按住我的虎口,猛力压掐。一个人的重量,可以表现在双腿、双臀跟眼神,也可以在一个点,比如"合谷穴",师兄微笑问,疼吗?当然疼,疼得歪七扭八。如果身体是屋宅、书柜、计算机与盆栽,该累得都一一叹息了。我曾在心道法师发宏愿的世界宗教博物馆服务,那里好多菩萨下凡人间。与人  相似文献   

11.
正【学习与治学的四个阶段】一是定向阶段(1958年至1963年)。1942年我出生在冀中的一个农村,幼时就对日本侵略所造成的灾难有所了解。当时冀中是抗日游击队活跃区域,斗争特别残酷,著名的"五一大扫荡"就发生在那里。而旧中国农民生活的苦难,我更是亲身感受过。我家的一个邻居,因食不果腹而绝望上吊自杀的事件,深深地刺激了我。他死后的惨状,刻入了我幼小的心灵。我们那里与全国一样,阶级分化与斗争现象严重。因邻村一个地主无故毒打我村村民,引起我村集体抗暴,死了不少人。  相似文献   

12.
去年的十一月十七日,是著名作家路遥英年早逝八周年纪念日。八年来,我曾把《路遥文集》认真地读了一遍,我曾详细地阅读过许多悼念他的文稿;也曾在清涧县石咀驿国道边《路遥故里》纪念碑旁静静肃立过;还曾在延安大学文汇山上路遥墓前敬献过野花束……然而不论怎样,连我自己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八年来我一直思念着路遥和路遥作品中的人。即使在我受审时,我还回忆与他接触过的情况,即使我被关在监所里,我还读过他《在困难的日子里》。  相似文献   

13.
5月初我在纽约,接到“埃文斯·卡尔逊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友社”主席格罗斯曼大夫从波特兰打来的电话,告诉我休·戈登·迪恩身患癌症已住进医院,希望我到医院去看望他。 迪恩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美中友协创始人之一,记者、作家,也是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的名誉理事。他有一个中国名字,叫“丁恩”。6月3日,我带着一束鲜花,前往曼哈顿第51街的圣·克莱尔医院621病房看望他。他见到我,感到意外,十分高兴。他说自他生病以来,我是第一个去看望他的中国人。没有想到,6月25日,才过了3个多星期,他就在马萨诸塞州北安普顿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烟草大国,烟民也极其众多,每年因吸食香烟得病而死亡的就成千上万。人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要戒掉却并不容易。至今全世界的戒烟运动都收效甚微。于是人们就想,能不能发明一种健康吸烟法,既能使吸烟者享受吸烟的乐趣,但又无损健康、不上痛?这种设想终于在一个名叫蒲郸名的中国人那里获得了突破。他发明的“益寿健身”香烟,将健康吸烟变成了现实。蒲郸名,出生在邓小平的故乡四川省的一个医学世家,今年40岁。他早年毕业于南部县卫生学校,曾被分配在双峰医院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中国引进报》上看到人类未来…  相似文献   

15.
让人尴尬的相亲会 我是应黄先生的邀请参加他的相亲会。 见面会安排在上海浦东金茂大厦的88层咖啡厅.那里的咖啡一杯就要88元。黄先生事业小有成就.还算有点儿身价.这些年忙于创业。三十几岁了还子然一身。这次如此隆重地安排相亲.看来是对这位未曾谋面的上海女孩动了凡心。  相似文献   

16.
台湾老哥     
正十三年前,我前往美国达拉斯看望定居在那里的女儿。女儿住家不远有座大公园,我常去那里走走。有一天,我坐在公园的亭子里休息,见一位老人在不远处草地上打太极拳。他打完拳,我向他打招呼,他微笑着说:"您好!"我好惊喜他也说中文,心想可以找个人说说话了。上前同他握手:"您从哪儿来?"他却笑而不答,反问我:"你什么亲人在这里?"我说:"女儿和女婿。还有  相似文献   

17.
梦溪如梦     
和一位台湾友人谈起中国科技史,他赞叹古代中国科技曾列于世界前列,而近代中国才掉队了。他举出的名字是沈括,说他在台北学校读书时,就对沈括这位北宋大科学家非常崇拜。他的一番话唤起我的记忆。我曾在江苏镇江住过数年,而沈括就与镇江有缘。和那位台湾友人一样,我也是早在学校念书时就知道了沈括,开始是因为集邮,后来是因为课文。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就不能不对沈括充满敬意。于是,沈括这位先贤成为我和台湾友人的话题。沈括为我们中国人嬴得了一份世代相传的荣耀,他沤心沥血完成的巨著《梦溪笔谈》,被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先生誉为十一世…  相似文献   

18.
2013年8月2日,浙江省诸暨市公安局看守所内。气温高达摄氏39度。“香港风水大师”徐泓吴拿着起诉书副本有些焦躁不安。这是在他关押后一直想看到的东西,又是他极不想看到的,手拿起诉书,"他仍在问看守所管教:“我没有骗人家钱,都是他们自己要给我的。我怎么就成了诈骗罪?”其实,大师此刻仍在他自己营造的“角色”里。纵观他几年来行径,与其说他是一个“香港风水大师”,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导演”。那他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19.
同一位萧军     
这一位萧军萧军在老作家中是特立独行的一个,他曾在日记里夫子自道:"我不能做任何人、任何阶级的主人,我也不能做任何人、任何阶级的弄臣或奴才——这就是我人生的态度。"在风云变幻的历史时空里,文人中抱持这种人生态  相似文献   

20.
冯玉祥将军1942年出版了回忆录《我的生活》。在书中,冯将军曾提到受过他一次“极错误对待”的邓小平。事情发生在1927年“四·一二”后,邓演达到冯部驻地与冯谈“要事”,冯举行活动欢迎邓演达之际。冯在《我的生活》中是这样写的:“此时我们总司令部中人员都在庙中另一边聚会。有位青年在那里演讲,对我刚才野外讲话的意思大发议论,有几句话刺进我的耳朵,他说:‘我们是一致要求倒蒋。可是有一个人现在庇护他。在今天,庇护他的就是军阀,就是反动……’,我慢慢走到那边去,看见那位青年朋友大约十八九岁,也是政治部中职员。他还继续讲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