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9月28日,被刑拘一周之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科主任肖传国向警方承认,是自己雇人袭击方舟子。人们终于等到了他的"阡悔实录"。这份实录的重点有二:一是他承认是他干的——"你就打他个鼻青脸肿都可以,然后我会在网上说,这就是我干的,我派人去揍的他";二是承认出手重了——"打他的目的本来是想打他一顿,第一个人可能打得稍微狠了一点,这也超出了我的预计"。且不用深究其"忏悔"的真诚度,只需将上述两个"重点"稍加分析,就会得出清晰结论。首先,他会主动承认是他干  相似文献   

2.
郝建 《同舟共进》2008,(9):59-60
2007年7月30日,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逝世。与其他地方略有不同,中国对他另有一番注目,因为他拍过一部纪录片《中国》。我在总结、清理安东尼奥尼的电影艺术成就和他与中国的瓜葛时,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大科学家的名字——杨振宁。原来这位美籍华裔大科学家不但懂理论物理、  相似文献   

3.
妙语     
《时事报告》2013,(1):5
我觉得你们是在给我出难题,把我捧得太高,人家说——中国话嘛,一个叫"捧杀",一个叫"棒杀",正好这两个字一个是提手旁,一个是木字旁。我一个朋友办了个公司,他有一次跟我讲,他说我公司这些小青年在背后议论被他不巧听到了,说咱们这个董事长  相似文献   

4.
从外形上来说,周杰伦当然算不上帅哥。记得当年他跟吴宗宪要求发片的时候,吴宗宪的回答是"你不足以做个偶像"。的确,如果单纯依据小眼睛、单眼皮、口齿不清、身体不好、性格腼腆等这些印象对周杰伦下判断,那么如今的娱乐圈似乎并不适合他生存。然而他却出人意料地红了,而且红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为什么会这样?周杰伦有点臭屁地说:"谁叫我是周杰伦。"对,谁叫他是"周杰伦",随便一举一动都能引领一股潮流。网络上曾经有人贴出"喜欢周杰伦的100个理由",看得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周杰伦到底有多红?我们只能说,如果你在网上说一句他不好就能立刻能被网友的唾沫淹死;文化界经济界把他的出现称为"周杰伦现象";就算用"音乐才子"、"亚洲小天王"、"偶像巨星"等这些头衔一起来形容他,也根本不足以展现他的光芒:因为周杰伦,他根本就是华语乐坛上一个横空出世、万众瞩目的奇迹——  相似文献   

5.
阎崑 《台声》2018,(11)
正与邓大姐的一张合影张澄生是我敬重的老领导,也是一位"有故事"的人,采访他时,他家客厅墙上挂着的一幅他跟邓大姐在一起的照片引起了我的好奇,我们的谈话就是从这张照片开始说起的——据张澄生回忆,那是1980年,他还在新疆石河子,担任石河子交通管理局副局长。自从1956年正式调到新疆,这位台湾高山族的汉子当时已经在新疆工作了24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6,(22)
正尽管信仰不同,尽管是被动地跟随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了18个月,但勃沙特的回忆录,客观的向西方介绍了红军的真实面貌。他也成为第一个将长征介绍到西方的外国传教士。18个月,在穷山恶水之间辗转1.9万里,而且是作为红军的一名"俘虏"。这是瑞士传教士勃沙特1934年10月1日到1936年4月12日的经历。他的口述回忆录《神灵之手——一个西方传教士随红军长征亲历记》,比人们所熟知的《西行漫记》早一年出版,他对红  相似文献   

7.
《小康》2017,(24)
<正>有一个群体永远不能使袁钟淡定,也不能不让他思考得更多。医生与价值、医生与患者,这两组词仿佛双生子,相互成就,但也可能相互摧毁,医生是其中的关键词。7月的尾巴,8月的开端,袁钟终于开始了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家庭旅行。这也是他的女儿,送给全家的一场"年度趴"。作为协和出版社社长,袁钟身后有着"雄兵百万"——北京协和医院与协和医学院,他是将协和精神传播出去的"大咖"。  相似文献   

8.
雪梅 《楚天主人》2011,(2):41-41
前不久,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来到中山大学进行访问,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的回答大都是"不知道"。"这15年来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宇宙间寻找反物质",丁肇中幽默地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这样也就可以在回答  相似文献   

9.
当一位朋友告诉我,侯永庚是一个双目完全失明、从事物质晶体结构研究的科学家时,我不由得想起了双耳完全失聪的贝多芬。 乐圣贝多芬双耳完全失聪后,用他的心,谱写出了他的《第九交响曲》、《D调弥撒曲》、最后4首钢琴奏鸣曲和最后5首四重奏曲。后来,人们评价说,贝多芬这些曲子是他成就的“珠穆朗  相似文献   

10.
王亚东 《政策》2005,(2):58-58
"我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个钉子"。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的这句感言,发人深思。众所周知,诸葛亮和曹操都是一代枭雄,最善计谋。不同之处是:诸葛亮除赤壁之战打的精彩以外,其它战役则是败多胜少,原因在于他的计谋多出于一人之谋,难为周全;曹操反倒胜多败少,原因在于他的治国方略多出于众人之谋,故而成就霸业。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吧!所以说,作为领导干部光自己浑身是  相似文献   

11.
百岁老人金善宝,1895年7月生,今年正满百岁。辛亥革命那年他正在家乡诸暨读书,新中国成立时金瞢宝早已成为著名农业科学家、教授。凭着他的学术成就和贡献,凭着他的人品、道德和文章,建国后他被任命为南京大学农学院和南京农学院院长、南京市副市长。1957年3月调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如今,金老仍是名誉院长。今年7月的一天,我为庆祝九三学社建社50周年活动事拜访金老——他是九三学社名誉主席,也是目前寓居北京唯一尚健的九三学社创始人。金老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之后,我们谈起了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谈起了“科教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12.
《时代潮》2001,(18)
我认识云晓同志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了。那时我在北京军区任文化部长,他在沈阳军区任丈化部长,每逢总政开会就有相聚的机会。我们年龄差不多,我却特别敬重他,因为他是文化部长中唯一的老红军了。他出身很苦,年纪很小就参加了红军,在红四方面军中当过宣传员,做过各方面的工作,有丰富的斗争经历。我只听人说他会作曲,却不知道他还善诗。当年他把他的一大摞诗稿——就是《一个红军战士的诗》——捧给我,我颇有点惊讶,我把全诗细细地拜  相似文献   

13.
果子 《小康》2012,(8):99
《中国天机》腰封上,有几个粗体大字很是显眼:我要跟你讲政治!7个字,仿佛一拍惊堂木,让人不自觉提起精神,准备聆听。这样的气势,唯王蒙这样经历、背景的作家才有吧。王蒙自然有理由"跟你讲政治"。按他自己话讲,5岁到11岁,他追求是当一名好学生;11岁开始,追求当一个革命者,而且是职业革命家;不到15岁,他已离开学校,成为一名青年工作干部了;19岁,他开始对文学义无反顾的追求;23岁,却又在"反右"斗争中落马……"如此这般,我与政治难分难解。是我的幸运还是不那么幸运呢?"  相似文献   

14.
审议同期声     
《中国人大》2014,(21):6-6
一个公职人员完全得到市场化的待遇水平是不可能的。但是人所追求的不一定都是物质上的待遇,如果这些有成就的律师、在社会当中有名望的律师,能够应聘当法官的话,他就不是追求物质的待遇,而是追求社会对他价值的认可。但凡愿意舍弃律师的高薪进入到法官队伍的人,所追求的是自己的声誉和社会价值,这就会比较稳定。——吴晓灵  相似文献   

15.
打开王永年同志的书,一个久违的名词——"崇高"清晰地映入了眼帘。在今天,当人们视功利为人生之首骛的时候,躲避崇高、消解崇高、调侃崇高,成了一些人追求的时髦。对此,永年同志表现出沉重的人文忧虑。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没有对崇高的追求,一个社会不能没有崇高的价值导向;崇高尽管可以一时被遮蔽,但它是永远不会泯灭的。为此,他发出重建崇高、追求崇高的呼喊,试图振作世态人心。"幸福与崇高是人类追求的永  相似文献   

16.
<正>当刘水清同志一札飘着浓郁墨香的《骗局论》书稿摆在我桌上时,我不禁为其"十年铸剑、百年磨针"的孜孜不倦追求终成 此书的敬业精神而感动。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清同志就以一个公安人员的职业热忱和对骗子的深恶痛绝,深深地迷 上了"设骗-被骗-揭骗"这一生活现象,并痴迷般地对其追根溯源,每遇骗事他必深究其理,人言骗理必谨记于心,获识骗法 必深探其源。对他这种痴迷般的探求,我们都戏称其"诈骗专家"。正是这种以识骗局为己乐,揭骗局为己任的胆识、勇气、执 着和睿智,二十年多年的不断探索,才成就了《骗局论》。  相似文献   

17.
马立诚 《同舟共进》2008,(12):26-27
我和孙长江是多年老友,也可说是忘年交。孙长江的阅历很丰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在1978年起草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这也是他一生中能够写进历史的主要成就。多年来,有关这篇文章写作过程的传言纷纷扰扰。我为此特地请教了孙长江。  相似文献   

18.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50年华诞之际,共和国的优秀儿女——文学大师巴金、数学家陈景润、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及光彩事业分别获得了小行星命名,这是一项崇高的荣誉。在1999年10月26日举行的命名仪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受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委托,向荣获小行星命名的文学家、科学家及其家属和参与光彩事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用杰出文学家和科学家等知名人士的名字命名天体,是对知识分子创造性劳动和创新精神的高度赞誉,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中华民…  相似文献   

19.
在信阳市光学仪器厂厂长陆学德的办公 室里,挂着一组别具一格的条幅。这既 是他追求奋斗的目标,也是他的经营之道。 且看——  相似文献   

20.
妙语     
《时事报告》2010,(12):5-5
有时被人们称为“伟大科学家”,说老实话很让我诚惶诚恐。不是伟大,是尾巴大,尾巴大了也有好处,就是不能翘尾巴。 ——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这番肺腑之言充分体现了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