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2007年省农牧厅以着力打造“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为主题,积极组织省内重点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优势农畜产品,先后参加了第八届“青洽会”、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首届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充分利用会展平台展示展销我省农畜产品  相似文献   

2.
李保林  可顺祥  卫光辉 《创造》2014,(11):58-61
正热作产业是我省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双柏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部署,坚持"富民强县,关键在产业"的发展理念,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发挥资原优势,集中力量在绿汁江流域大麦地镇进行热作开发,大力发展以葡萄产业为主的热带作物种植,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一、大麦地镇发展产业的基础条件大麦地镇位于双柏县东南部,绿汁江北岸,全镇辖区面积522.8平方公里。东与双柏县安龙堡乡毗邻,西与双柏县爱尼山乡接壤,北与双柏县妥  相似文献   

3.
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希望,它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具体体现。因此,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目标而努力。一、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必须认真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1·认真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必须注重落实部党组提出的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三个具体目标”,即全线旅客列车旅行时间压缩到最短、全线设备实现“免维修”…  相似文献   

4.
孔垂柱 《创造》2013,(1):36-39
为把云南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省第九次党代会审时度势作出了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战略部署,这是我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有机对接和重大提升的必由之路,是发挥优势、培植产业、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治本良策,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做大经济总量和加快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深入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切实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使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更清晰、重点更突出、市场更广阔、效益更显著和优势更明显,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5.
易水 《创造》2019,(4):41-46
良好生态是云南最为宝贵的财富、最具竞争力的品牌,九大高原湖泊是云南省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治理好九大高原湖泊,对当好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2019年云南省两会期间,省长阮成发表示,必须以革命性措施抓好九大高原湖泊的保护治理,把好资源留给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6.
"农业稳,天下安."农业是祥云率先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以高原特色农业的比较效益推动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发展,是祥云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了全面反映祥云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索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措施和办法,我们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全县10个乡镇和县农业局、县畜牧局等涉农部门,就全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听取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行业专业人士、企业家和基层群众的看法和建议,经过认真梳理,形成了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7.
本刊 《创造》2014,(1):50-53
正"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四张名片"。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菜园、花园、果园、保健园",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努力的目标。"放心云南"、"健康云南"、"品质云南"、"人文云南",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理念优势。"品牌、市场、企业、基地、科技、食品安全可追溯、物流冷链"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不可多得的发展优势。走过跌宕起伏的特色产业长路,在求变、破局、突围和超越中,云南农业呈现出一抹抹夺目的亮色、一个个耀眼的金秋,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云南特色农业逐渐走出了自己的绿色有机发展之路、市场营销创造之路和高原特色品牌塑造之路。  相似文献   

8.
王翠绒  邹会聪 《求索》2010,(5):48-50
现代人口健康是个体健康与公共健康的有机统一体。现代人口健康道德动力与平衡机制是现代人口健康最基本的道德运行机制。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是现代人口健康的主要道德动力。平衡机制以社会功利、公众参与、最小侵害、权益补偿为原则,通过个人与社会相互履行义务来实现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动力机制的最高表现在于道德活力,平衡机制的最高表现在于道德和谐。  相似文献   

9.
《创造》2020,(1)
新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一开始就与人民福祉休戚相关,这一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尤其突出。因此,无论是空气质量监测、水土流失防护、动植物环境保护,还是山川河流湖泊的治理与开发等所有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都要尊重人民意愿,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建成美丽家园。笔者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对高原湖泊保护开发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与治理流域居民美好生活意愿的有机契合问题做出了思考。提出了社会文化环境开发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具体措施,试图使云南抚仙湖保护开发的经验和成果,在全国高原湖泊治理实践中得以运用、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仕敏 《创造》2015,(9):25-27
<正>风生水起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正成为人们眼里另一个"印象云南"。都市农庄、精致插花、生态产品……一张张云南高原特色名片齐集亮相,成为刚刚闭幕的第十一届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最眩目的一道风景。自2011年11月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吹响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新号角以来,风生水起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正成为人们眼里另一个"印象云南"。依托云南低纬高原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总目标,全省以品牌  相似文献   

11.
青山埋忠骨热血洒高原──追忆孔繁森同志李哲“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这本是辽宁授藏干部王阳同志在西藏以身殉职后,孔繁森同志敬献的挽联。今天我们怀若沉痛的心情将这幅挽联再敬献给孔繁森同志,以表达我们高原战友的哀思。党的号召,雪城高原的呼唤--...  相似文献   

12.
大型现代舞剧《藏羚羊》以这种神秘高原生灵为原型,是无声的呼喊,用肢体语言向人们讲述藏羚羊的遭遇。舞蹈由四场加“序”和“尾声”构成,是一部讲述藏羚羊高原生灵生命历程的大型舞蹈。舞剧用独特的舞蹈语汇、极富时代感与世界性的音乐和其他艺术手段演绎了高原之上藏羚羊生命的激情、欢乐、艰难和神圣。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政报》2006,(5):F0003-F0003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以下简称体检中心)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是一所专业从事人体健康检查、健康与亚健康状态咨询、人体体质测评以及个人健康保健管理的专业医疗保健机构。体检中心秉承“让现代人了解自己.健现代人走出亚健康、远离疾病”的理念.本着“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原则.以客户整体健康维护与促进为方向,提供长期负责式高级医疗保健服务.并在工作中将预防、医疗、康复与健康促进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有机团结需要以共同价值体系维系的社会共识的达成,而社会心态研完把社会的思考能力、反思能力看作是社会成长和成熟的标志,思维社会是健康社会应该具有的心态。  相似文献   

15.
正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发展绿色食品,是云南省打造"绿色食品牌"的重要途径。昆明市寻甸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新时代农业需要在"专、优、精、特"等方面下功夫,走具有绿色、有机、特色的新型农业路子。一、寻甸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昆明市寻甸县是40个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和16个昆曲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16.
拉市镇位于玉龙雪山南麓、玉龙县城西北部,距离丽江古城8公里,下辖海东、海南、吉余、美泉、均良、南尧6个村委会84个村民小组3885户16446人。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保护区——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近年来,拉市镇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拉市海湿地自然资源,以保护拉市海高原湿地为  相似文献   

17.
沙洲 《今日民族》2021,(8):24-26
健康扶贫取得全面胜利 地处高原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属"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受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影响,藏族同胞卫生健康条件相对落后.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迪庆州不仅缺医少药,而且没有产儿科专业医生.高寒、缺氧等问题对孕产妇和新生儿造成严重威胁,危重新生儿救治及转运存在较大困难,新生儿病死率居高不下的状况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8.
正青政办[2021]25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做强乡村优势特色产业,构建高原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工作需要,经省政府研究同意,建立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9.
理塘,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隅,幅员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4.532万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县,县城有“世界高城”之称.这里,拥有独具魅力的高原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隐匿在高原阳光下的生命之质朴和顽强.各族儿女和睦安祥地生活,并在与高原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的交融中,传承和发展着民族、艺术和人类不朽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贫困山区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而农村要实现全面小康关键又在于摆脱贫困,最大限度地增加收入。发展贫困山区经济是我省全面实现小康的难点和重点。 目前,四川省仍有1041万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以川西北高原、川南石灰岩山区和秦巴山地分布最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