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古人尚且知晓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自诩聪明的现代人怎么敢有片刻忘却?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6,(6)
正很多出门旅游的人很热衷在朋友圈晒自己的旅游经历,把旅游的点点滴滴分享给朋友的同时,自己心里也十分惬意。但是,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照片、手机和微信都没有,古人旅游怎么分享给朋友呢?既然不能拍照,古人最普遍的方式就是用文字记录,形成了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的各种游记。其实,中国人一直以来都非常酷爱旅行,还有关于旅游神的  相似文献   

3.
朴实,善良,勤勉,幽默,这就是人们所认识的田勇。今年50岁的田勇身材高大,皮肤黝黑,怎么看都是一条汉子。可他说起群众的困难,常常禁不住潸然泪下;看书写字的时候戴着一副眼镜,安静得像一座山一样;和人交谈,幽默风趣,妙语连珠,让人感到轻松、愉快。田勇是荆州市沙市区朝阳街道党  相似文献   

4.
阴阳与保养     
人最希望了解的是自己,人最不容易了解的还是自己。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养生就是"养成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什么方式才是适合自己的呢?这就需要了解自己,然后才能知道什么最适合自己,就养生而言,第一步要了解的就是自己的体质。虽然每一个人的体质都不同,但万事万物都不离阴阳,人的体质也分阴阳,把握住阴阳就把握住了体质偏性,也就把握住了怎么养生。有的人说阴阳太泛了,怎么把握呢?其实也很简单,因为阴阳原本是中国的古人在观察自然现象的  相似文献   

5.
陆坤 《今日上海》2014,(5):56-56
近年来,国内近视人数连年攀升,青少年人群中近视率高发、近视低龄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青少年的近视率已从20年前的30%上升到目前的60%以上,高中年龄段学生的近视率更是接近80%。不良的用眼习惯和用眼过度,导致“小眼镜”们的身影越来越多。除了佩戴眼镜或用激光近视治疗手术矫正视力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呢?  相似文献   

6.
如何进一步加快温州市区环境整治?外界有人说,温州人只会赚钱,没有文化,怎么看?……近期召开的温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推出代表现场询问活动,市委主要领导对党代表询问"不设防",对敏感询问"不回避",引起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宋仁宗赵祯不算是个牛气的皇帝,第一,他没怎么开疆拓土,祖先传给他多少领土,他传给后人多少;第二,对于发展经济,他也没有如何高妙的思路,就算支持过庆历新政,最后也以失败告终。然而,宋仁宗却被视为历史上明君之—,此人最大优点就是懂得"自守之道"。所谓"自守之道",是指一个人对某种良好品质的坚守,无论外界如何改变,自己内心  相似文献   

8.
辛其马 《创造》2014,(12):80-81
正在理想信仰普遍缺失和社会公信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必须树立法治的权威。一段时间以来,一向被外界视为高高在上的官场地震不断,今儿此人忽地被"带离",明儿说不准还在看别人笑话的彼人也"告别"了领导岗位,而某某某可能就是后天保不准遭遇"双规"的——你说这是怎么了?一个个心惊胆战犹如丧家之犬,官场从来都是最平稳安身之处,这些人怎么就突然没有"安全感"了呢?于是,随着一个个像模像样的官大人被缉拿,"官不聊生"之说也泛起。  相似文献   

9.
正几乎每次去做大众讲座,都会被问一个问题:蔬菜中的农药怎么去掉?是泡好还是焯好?后来还附加了很多内容:草酸怎么去掉?亚硝酸盐怎么去掉?重金属怎么去掉???蔬菜真的那么不安全吗?蔬菜中多少都会有点农药残留,发达国家也不例外。只要不超过标准,就无须太担心。按中国食品安全信息网提供的信息,大城市的超市和市场蔬菜农药超标率和超标程度已经比前些年有明显下降。由于国家陆续禁止  相似文献   

10.
生活顾问     
戴眼镜五要1.有度数的眼镜(远、近视、散光、老花)。镜片离角膜的距离应是12毫米。戴镜太紧或过松都会影响眼镜的作用,从而影响视力。2.初戴近视眼镜。需经常戴,看书时必须戴,尤其是轻度近视者如不戴可促进近视发展速度。3.戴高度近视镜的人,新配眼镜1年多时间,要去医院更换增加度数的近视眼镜。因为高度近视度数大,头次配镜为防止异常感觉均从能适应的小度数开始,千万不要隔几年不换,这样可使近视发展速度增快。4.老花镜和双光眼镜。老花镜是近用镜,故看书报时,应把镜向下移位4毫米。双光眼镜,镜片上方是远用的,…  相似文献   

11.
朱兆龙 《前进》2005,(2):56-56
读牛玉儒光辉事迹,看到他发火的往事,很有棱角,很有兴味,很有启迪。 照片里的牛玉儒,戴着眼镜,带着笑容,衣着端庄,儒雅倜傥,不像是粗鲁的性格。然而,他在呼市的三次发火,却让秘书和建委主任感受弥深。 一次,牛玉儒带建委同志去看马路。见盲道中间有根电线杆,便火道:"这不是明摆着害人吗?这盲道不如不铺,这哪是便民,这是害民。"  相似文献   

12.
一、神奇的"斯洛特球棒""伟大的热情能战胜一切!"这是司汤达的一句名言。帮人战胜一切的不应是人的意志力吗?司汤达怎么说是"热情"?是司汤达搞错了?不,司汤达没有搞错。这里有一个情感对意志的推动作用问题。圣.安东尼奥队是美国得克萨斯运动联合会中非  相似文献   

13.
公车消费、公款招待和公费出国,究竟花了纳税人多少钱?而这些钱又是怎么花的?曾经讳莫如深的话题,正随着"三公"经费账单的陆续公开,一点一点地揭开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4.
"养生大师"的名号是怎么出来的?那些"养生妙方"又是如何出炉的?养生的书籍是如何出版的?这些没人管,也没有人问。没有任何部门的资格审查认定,仅凭媒体的炒作、夸张的自(?)、众人的追捧,就"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如一夜大师来"了。  相似文献   

15.
正《我不是药神》近来大火,没有酷炫特技,没有流量明星,却叩开了人的心灵大门,点亮了社会的正能量。这部电影被标注为"喜剧片",但看完之后相信没有几个观众是笑着出来的。一个只是想好好活着多赚钱的人,一个冒着风险为病人带药救命的人,一个自掏腰包为良心赎罪的人,一个落寞戴着手铐却问心无悔的人,多重的性格转变在一个普通小店老板程勇身上逐一展开,帷幕落下让人不禁深思:活着?善良?情与法?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6,(24)
正人生在世,既然为人,当常思"人何以为人";否则就"人将不人"了,但是,要给"人"下一个十分确切、完全没有异议的定义,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说起来很可笑,身为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年逾古稀、念过一些书的人,对"人"是什么,居然常常陷入疑惑!什么是"人"?既然是人,岂有不知道什么是人的?虽然人人心里都明白,可有多少人说得清楚?权威的解释是:人是"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这个解释为科学界、理论界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春节期间"80后"新人举办婚礼的特别多。可是,你知道吗?这么隆重的婚礼图的只是一种形式,有些人却没有登记领取结婚证。纳闷了吧!年轻人怎么也这么没有法律意识?听听新郎新娘们怎么说吧!  相似文献   

18.
倪方六 《中国减灾》2013,(4X):48-49
<正>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雾霾天、水污染现象频现,使如何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话题再度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其实,环保是中国古人一直很重视的问题,世界上最早的"环保部(局)"便诞生于中国。那么,古代人究竟是怎么搞环保的?不重视环保"不可以为天下王",中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甚至将保护环境提到政治高度。世界上最早的"环保治国"理念,便是战国时期赵国著名思想家荀子提出来的。他在《荀子·王制》中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意思是在草木开花结果的时候,不能砍伐山林,践踏和破坏草木的生长。荀子将之称为"圣王之制  相似文献   

19.
审稿     
《台声》2015,(3)
<正>我年少时对副刊编辑的想象,坐在舒服宽大的扶手椅上,桌上一大摞稿子,拿起一份稿子,读几页,丢进垃圾桶,下一篇,读几页,丢进垃圾桶……当然,他一定是戴着眼镜的,不时点一根烟。当烟灰缸和垃圾桶齐满时,他下班了。完全刻板的想象,也对,也不对。戴眼镜是迟早的事,我没近视,初进联副(台湾《联合报》  相似文献   

20.
新春伊始,我省为全省农民描绘的今年增收50亿元的蓝图,成为了农民朋友田间地头热议的新话题.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养什么、养多少、怎么养?落到最后就是能赚多少?人们在讨论着、盘算着、憧憬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