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州》2014,(6)
<正>一、关于道德的含意道德之说早已有之。在汉语中,道德一词最早分开使用。老子《道德经》内容分为《道经》和《德经》。书中"道"和"德"是两个词,这里的"道",指的是"规律"。"道是里,德是表;德是道之用、道之现。道是看不见的,通过德表现出来。"《左传》说:"有德不可敌",认为军队道德水平决定战争胜败。《荀子·劝学篇》中,"道"与"德"二字始连用,"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相似文献   

2.
<道德经>是人类认识史上第一个哲学思想体系,其哲学思想体系由道论、德论、社会论和修养论构成."道"、"无"和"有"是道论的三个核心概念.德论包括道和德的关系、德的层次和德的内容三个主要问题.社会论主要有历史发展阶段论、善治论及无为而治理论.修养论可以概括为参悟人生、知足常足、清静稳重和为而不争四个大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孔令举 《前沿》2011,(10):57-59
"道"为万事万物本然的存在方式或一般规律,"德"为"道"的可能发展方式或最好表现方式。对于自然存在,"德"与"道"正好同一,自然的"德"正好就是"道",自然之"道"必然有其"德"。对于人这种自由存在,人之道就超越了"遵循"这一问题,人之德就变成了对可能发展方式的开拓,于是出现所谓道德问题即有德无德问题。所谓人道目的,就是对于道来说,德就是目的。只有人道目的才能约束人的概念。道德的依据就是目的论。  相似文献   

4.
马会兰 《求索》2012,(12):87-89
《人物志》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刘劭提出人物"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认为人因禀受"元一"之气的结构和质量不同,因而德、才不同。根据德、才比重的不同,可将人才做不同的分类,这是刘劭君臣关系的哲学基础。刘劭认为,"圣人"与"人君"是重合的,同时具备"中和之质"和"聪明"之才。为臣之道当遵循"以一味协五味"的原则。刘劭的"主道"与"臣道"思想具有注重"主德"之"平淡"和君臣关系"自然性"倾向的特色,援道入儒,为君臣理论加入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张丽苹 《求索》2012,(3):125-127
韩非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人们历来重视他法、术、势的一面,对其"德则无德"的形上道德问题较少关注。在韩非那里,"道"不仅是万物的始源,还是判断是非的纲纪,而"道"成就万物的过程即是一种"德";就万物而言,依循"道"成就自身,是一种获得,这样,"道"、"德"、"得"便相通起来。具体而言,"德"是"道"润滑万物的一种外显形式,并体现在韩非"义"、"礼"、"法"的德论思想中,正确认识韩非的这一思想,无疑对我们认识法家思想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不仅是核心工作,更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重心。如今,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认同感与行动相悖,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滑坡等问题,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此,要先"铸魂""立德",方能"育人""树人"。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完善的立德树人培育体系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础和保障,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培养有德之人、培养有才之人、注重个性发展三个层次。坚定"四个自信"不仅是立德树人每个层次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育人自觉。因此,"四个自信"在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独特的实践意义,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就有"新"其国民的思想。《大学》开篇即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从"新"(这里是动词)人的角度说,房山教育的成功得益于"五个牢记":第一,牢记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彭宇哲 《思想战线》2015,(3):135-139
"德"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在《德道经》原文以及代表性的古代注本、现代注本中含义不尽一致。从"道"与"德"的关系上看,"道"为"德"之体,"德"是"道"之用,二者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从《德道经》第38章中可以看出,"德"的具体内涵为"自然无为";"德"的特殊表达形式——"无"中包含着达到"德"的途径,即"无知无欲"。同时,"德"与仁、义、礼等通常意义上的德行的本质区别在于"无为"与"有为"。从"德"向仁、义、礼的趋近是道德逐渐外在技术化的表现,意味着社会的堕落。因此,老子的人生以及政治理想都基于向"德"的回溯,重回自然无为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以为,当前最具价值、值得我们思考体悟的应该包括天、地、人、德、忠、信、仁、礼、孝、悌、和、廉、耻、勇几个字。天、地、人,在《周易》中称为"三才",三才各有其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易·说卦》)。天、地、人三才合一,用一个字来表示就是"王"。能够具备贯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19,(31)
正在高黎贡山的一边,有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城。它有火山热海、湿地林场、古镇青石巷、荷塘银杏村……在当地人心里,腾冲自带美好与幸福的气质。"汴梁非汴京,故宫非故乡;谁言家乡宝,总道家乡好。""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总是带有自身的骄傲。"腾冲的翡翠设计师黎兮和很多本地人一样,自豪地认为自己是个"家乡宝"。优越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使得腾冲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打心眼认为家乡最美。即便  相似文献   

12.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人只有遵守道德法则,社会才能和谐有序。然而,如何让人自觉、自律、自愿去遵守道德,这是一个永恒的道德实践难题。本文试图从《周易》中去探寻能让人自觉守德的根由,提出德根在于"一阴一阳之谓道"。  相似文献   

13.
老子认为"道"生万物,以"德"来蓄养之,但"道"和"德"的生成和畜养也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而且事物又都遵循着"反者道之动"的规律,都要回归于"道",万物的这一过程就是"法自然"。但老子的聪明之处是,他又用"知常曰明"来弥补其循环论的不足,"常"就是规律,并认为"知和"与"复命"就是"常"。所以应该遵循的规律也就是要懂得和谐与回归自然,这就是老子中所包含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14.
退休之坎儿     
同样是退休,同样面对这道坎儿,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迈法。在九九重阳到来之际,文中"退休主角"的不同活法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退休是人生的一道坎儿,这道坎儿分高、中、低。有的人很轻松地一迈脚就顺利通过了;有的人要费力地高抬腿才过得了这个坎儿;更有甚者要踮起脚尖用手爬才爬得过去,那个坎儿高得让他们看不见那边的风景……这是心理之坎儿。  相似文献   

15.
陈鲁民 《楚天主人》2008,(Z1):55-55
曾国藩是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褒者说他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一完人";贬者说他是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刽子手。这些都姑且存而不论,但他在修身养性、治家教子、琢磨为官之道方面确有独特见解。他在《曾文正公集·答黄廷瓒》中谈到  相似文献   

16.
桑士达 《今日浙江》2006,(14):62-62
荣辱,属于道德范畴,凡人皆有荣辱意识。做人德为先,先贤哲人皆倡导“志于道、据于德”,孔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孟子则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东汉的王充讲“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北宋的司马光则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王安石亦道“所荣者善行,所耻者恶名。”历史昭告人们,一个具有高尚人品、完美人格的人,才是“大写”的人;有大德的人,才能立大志、干大事、创大业、建大功。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社会集团和社会的人都有自己的荣辱观。荣辱问题非同小可,它关乎人的思想品德、民族素质乃至国家形象。不…  相似文献   

17.
2007年以来,台州市开展了“千校道德经典诵读活动”,经过实践证明,经典诵读活动既继承了读书明志、养德的优良传统,又探索了当代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新路径。一是树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诵读理念。《黄帝内经》说:“德全而不危”。认为品德淳厚了,人生就和谐安康而无危险。《淮南子》说:“执元德于心而化弛若神。”认为心灵的全面道德化是产生大智慧的基础。心中的道德品格充沛了,以德进业,以德御才,德才方能兼备。我们的经典诵读首先强调是道德性问题,把学生的“立德”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8.
德是立身之本,更是为政之基。古训有曰:"道德,一忠、二勤、三廉、四公"。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塑造勤政为民、节俭务实、团结律己、清正廉洁的形象,关键在于提高领导干部的德行修养,做到以德育人、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带人,才是化解改革进程中的诸多矛盾,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现实之举。  相似文献   

19.
广敏 《人民政坛》2013,(9):32-33
漫步人生,行走其间,人,或闲庭信步,或快马疾驰,或蹒跚,或踌躇……沿途景色,是以殊异。年岁渐长,深感不徐不缓,方可定心;常思常度,方能得道。《行走间的拾零》总在从容缓踱间,品"尝"人生轨迹的况味。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写道":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作为"万物的尺度",思想是人区别于  相似文献   

20.
正"文明礼仪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小胜以术,礼者,履也;第二种境界,大胜以智,礼者,门也;第三种境界,至胜以德,礼者,德也……"近日,济源市"人大讲堂"座无虚席,市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张端的"文明礼仪"知识讲座让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受到了一堂生动的礼仪教育。2018年以来,济源市人大常委会以"两个机关"(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和"三个人大"(书香人大、文明人大、智慧人大)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