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禁枪的障碍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案发生后,国际社会和美国国内许多人士对美国“枪文化”提出了种种质疑,争论不休的枪支问题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美国枪支泛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有着社会文化、利益集团、政治生活等方面的深层原因,在枪支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美国禁枪依然是障碍重重,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关于美国枪支问题,国内法学界主要有三种研究进路,分别是宪法—解释进路、枪支—宪制进路和权利—冲突进路。从宏观上讲,以上三种进路都有自身的研究特色和局限。从工程思维上讲,宪法—解释进路和枪支—宪制进路都属于解释分析问题型进路,而权利—冲突进路虽在一定程度上试图通过解决权利之间的冲突来缓解美国控枪的困境,但是其是一种大词化的"权利冲突理论",并未精细化地阐释到枪支问题如何解决,操作性不是很强。在此境遇下,"技术—法律"解决问题型的进路可以作为一种尝试性的总体路径选择。此进路因为智能枪支技术的嵌入对身体和灵魂产生双重规训力而在理论上具有了治理控枪的可能性,而无线频率技术与生物识别技术的突破、智能设备使用的路径依赖、规训机制与市场机制结合下的财富最大化以及道德上的不可谴责性等条件使得此进路具有了实践上的可操作性。进而,此条进路可能会迂回地缓解美国面临的枪支宪制下的民主困境。  相似文献   

3.
天下眼     
《民主与法制》2013,(4):7-7
奥巴马公布控枪对策 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16日公布全面控枪对策,要求重惩接受购枪背景检查时撒谎的人,执法机构追踪在犯罪调查中找到的枪支,  相似文献   

4.
人民警察武器使用的程序规定实质是对武器使用的义务规定。人民警察在武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出枪、警告、射击、射击后现场处置四个方面相应的程序,并时刻提醒自己应尽的法定义务。这样,在武器使用当中,才能最大程度上克服实践中存在的滥用枪支和不敢用枪的现实难题,也才能更大程度地避免因违法使用枪支而可能导致的各种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依法使用武器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是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人民警察法》《枪支管理法》和《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佩带使用枪支规范》《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人民警察申领持枪证时的武器训练、持枪上岗后的日常训练和依法使用武器等都进行了规范,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6.
正一、前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出台了很多针对公安民警用枪的规定和条例,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主要有《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规定》、《人民警察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枪支管理法》、《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佩带使用枪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等,只有《规范》的内容较为全面、紧贴实战地支撑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实战中佩带使用枪支的相关操作。在《规范》出台之前,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公务中使用枪支在很多方面操作不规范、安全漏洞较多,  相似文献   

7.
当前,警察公务用枪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民警在不符合法定情形时用枪,临战心理素质不高,勤务动作不规范,缺乏使用枪支的常识和技能、携带装备单一、组织指挥或勤务配合不当。基层民警不愿用枪、不敢用枪、不会用枪的主要原因是:公务用枪集中保管制度的执行矫枉过正,缺乏日常用枪训练,安全教育工作滞后,公务用枪配置不合理,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事后处置存在诸多困扰。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教育训练,依法配备、领取和使用枪支.切实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警务用枪受限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民警遭暴力袭击的伤亡数居高不下,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地非正常地限制了民警使用武器.这主要是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忽略了民警自身的安全保障;对警务工作危险性、突发性的特点认识不足;枪支管理法规缺乏完整性,枪支使用部分环节出现盲区.要解决这一问题:一要确立依法使用武器是人民警察执行职务必要手段和保障的理念.二要增强对警务工作危险性、突发性的认识,简化枪支管理使用程序.三要建立和完善枪支管理法规,确保警务用枪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警察使用枪支的若干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严重的暴力犯罪,目前警察使用枪支等武器不能被禁止,只能被严格控制,而警察使用枪支的法治化是保障警察合法正当使用枪支的唯一路径。我国现行有关警察使用武器方面法律规范仅以行政法规形式来规范,违背立法法的精神,应借鉴国外有关方面经验的同时,根据警察使用枪支的实践,设定在法治框架下警察使用枪支的理念和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早期特殊的历史积淀造就了枪支文化。由于枪击事件频发,美国社会各界的禁枪呼声越来越高。但在政党政治与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之下,若要通过修宪来达到限制枪支的目的,其难度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美国的禁枪运动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正>枪,作为一种有效的杀伤性武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重视是因为枪支是捍卫国家政权、维护社会治安的有力保障;而某些不法之徒也因其独有的杀伤力且易携带而情有独钟c,1997年1月12日,发生在长沙震惊全国的警匪枪战案,三名干警受伤,缴获改制小口径手枪6支、单管猎枪1支、子弹16发;众人皆知的“1.4”武汉广场持枪劫金案以及1月29日广东省潮州市枫溪区池湖村的持冲锋枪抢劫杀人案等等,涉枪案件令  相似文献   

12.
警察携带枪支行为具有公务枪支管理行为与使用行为的双重性质。其作为使用枪支行为的起点和重要形态,应当受到法律法规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严格规制。对警察携带枪支制度的完善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宏观上,确立警察携带枪支的原则,主要包括最小携带枪支原则、安全携带枪支原则和便于使用枪支原则;微观上,进一步明确携带枪支的具体要求,细化携带枪支的禁酒规则及在航空器上携带枪支的规则等。  相似文献   

13.
警察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担负着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卫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的任务。在保护人民和打击犯罪的过程中,枪支是人民警察必备的强有力武器。特别在当前我国暴力案件和涉枪案件不断呈上升趋势的形势下,手枪以体积小、重量轻、灵活且携带方便在警察执法中广为应用。而能否安全操作枪支并防止意外走火应是当前摆在每一位持枪干警面前最为严肃的问题。翻开我国各公安部门的案卷,可以看到许多类似案例:一名警察在徒步追踪罪犯时,手里握的枪却击中了自己;一…  相似文献   

14.
《警察技术》2006,(1):55-56
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出于保护居民人身安全的考虑,原先只允许用于警察装备的泰瑟眩晕枪以及其他类型的枪支将走出禁区,即将在美国洛杉矶首次被公开出售。  相似文献   

15.
齐惠 《中国保安》2010,(12):60-60
一、哪些人可以配备枪支?使用枪支有什么要求? (一)公务用枪配备范围。根据《枪支管理法》和《公务用枪配备办法》规定,下列人员可依法配备公务用枪: 1.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机关的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和担负案件侦查任务的检察人员,海关的缉私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时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可以配备公务用枪。  相似文献   

16.
法制文萃     
法制文萃主持人孔萍美国警察的新尴尬:交出武器科学控制犯罪风靡未来的谍海高科技如果一个人在家里动手打了妻子和孩子,那么他还有资格携带枪支吗?如果这个人是警察、士兵或者联邦调查局的特工,那么他还能带枪吗?根据美国国会刚刚通过的一项新法律,对上述问题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枪支是公安机关维护治安 ,保护人民 ,打击犯罪的重要武器。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和使用中要严格有效地管住配枪资格 ,发挥警务督察的作用 ,落实管理制度 ;加强警务技能培训 ,增强民警自我保护意识 ;关注民警的身心健康 ,加强队伍建设 ;为民警依法使用枪支 ,提供法律上的支持和保护等措施 ,严格管理 ,落实责任 ,确保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刘静 《人民公安》2014,(14):20-21
<正>开枪,是警察使用武力的最高等级,也是制止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手段。使用枪支,对警察的操作技能、心理素质、判断能力、战术意识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如何让民警该用枪时敢于用枪?如何让民警做到安全、依法、规范用枪?训练有素是关键环节。近日,公安部要求全国公安民警,特别是巡逻处突一线民警进行为期3个月的武器警械使用专项训练。目的就是要让民警在执法执勤中,尤其是在处置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时,做到依法、规范、有效使用武器警械。  相似文献   

19.
胡爽 《公安研究》2011,(7):70-74
公安机关依法、正确、规范使用枪支,是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准确把握规范使用枪支的依法、必要、限度原则,深入分析当前公安机关枪支使用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拓展培训考核的广度深度、建立健全善后处理机制,切实解决公安民警不能用枪、不会用枪、不愿用枪以及滥用枪支的问题,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张耀宇  林笛 《人民公安》2014,(14):10-13
<正>依法使用武器警械是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权利,只要合法、规范地使用枪支,就无需有后顾之忧;而民警依法使用枪支,目的就是为制止犯罪、保护民众,群众更无需担心。面对严格的枪支管理使用法律体系以及社会舆论压力,一些民警仍然不敢"安心"用枪,同时也有一些群众对"频频上镜"的民警配枪存有疑虑。对此,本刊记者采访的相关专家肯定地表示,依法使用武器警械是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权利,只要合法、规范地使用枪支,就无需有后顾之忧;而民警依法使用枪支,目的就是为制止犯罪、保护民众,群众更无需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