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康》2016,(24)
正前不久,同事告诉我新西兰驻华使馆举行了一场电影纪录片的媒体放映会,电影叫做《走进红色中国》,是一个新西兰摄制组在1957年时来到中国,拍摄了当时的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样貌。初听这样一个选题,很令我兴奋,因为我们现今对于改革开放以前的影像资料看到的十分稀少,我们对于自己曾经的历史缺乏直观的了解。我就很自然地联想到了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在1972年拍摄的《中国》,这部《走进红色中国》会不会和《中国》相类似呢?进而  相似文献   

2.
<正>刘三姐的故事是一个传奇,一个关于山歌的传奇。一个山野女子,因为喜爱唱歌,与家族、官府甚至学人发生了冲突,却能冲破重重阻力,得到民众的欣赏与认同,最后成为民众膜拜的歌仙。电影《刘三姐》是一个传奇,一个关于影像的传奇。它是当年拷贝发行量最大的中国电影,不仅风靡中国大陆,而且风靡整个东南亚,曾经在新加坡创造了连续两次各上映120天的电影放映纪录,马来西亚更是将这部影片评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也打破了奥斯卡影片《飘》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相似文献   

3.
法国纪录片大师让·鲁什(Jean Rouch,1917~2004),以拍摄风光、社会和人文等影片而著名于世,其数量超过了140部.他在1960年拍摄的<夏日纪事>[1]开创了"真实电影"[2]的先河.在这部影片中,街头访问的对话形式、关于幸福的不懈追问、音画同步的技术革新冲击了当时既有的纪录片拍摄模式.  相似文献   

4.
大 型传记纪录片《走进毛泽东》在北大隆重首映了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 ,情绪非常激动 ,许多人都被影片深深地打动了 ,在百年大讲堂中 ,啜泣声不断 ,气氛很是感人。电影结束后 ,导演留下来与观众座谈 ,北大人踊跃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意见 ,大家余兴未尽。其中有一个观众向导演发问 :影片为什么没有文革时期的情节 ,这是影片的一个结构性的缺陷。女导演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关于毛泽东生平的历史片 ,而只是要集中表现毛泽东的个性和人格魅力 ,大可不必面面俱到嘛。这一问一答触动了我 ,因为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也一直想看看…  相似文献   

5.
<正> 影片由华纳兄弟影业公司荣誉出品的《极地快车》,将于2005年1月21日隆重登陆中国内地。这部影片主要是根据作家Chris Van Allsburg在1985年所写的一部同名冒险童话改编的,虽然原著只有短短的29页,但凭其精妙的构思、奇妙的想象,荣获了美国童话作品的最高荣誉奖项,凯迪克大奖(The CaldecottMedal)。对于Chris Van Allsburg,也许很多人对这个名字不太熟,但是提起《勇敢者的游戏》这部电影,应该是耳熟能详的,因为它就是改编自Chris VanAllsburg的同名小说。  相似文献   

6.
《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在商业电影上的又一次成功。虽然在题材上它不是冯小刚所擅长的喜剧题材,但由于在叙事策略和价值观诉求上能契合观众的心理需求,这部影片在遭到不少批评的同时也在票房上获得了成功。本文以"叙事"作为切入点,分析了这部影片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以及情节设置上的特点,认为在叙事策略上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是《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在商业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迎百年新片     
<正> 为迎接中国电影百年华诞,不少优秀新片正在积极筹备和拍摄中,以下为几部主要影片的介绍。1、《雪花那个飘》是献给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的影片,影片以20世纪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农村电影放映员巡回放电影的故事。由倪萍、刘威领衔主演,该片预计3月份停机。杨亚洲的这部新片拍摄地点选在了他曾拍摄过《美丽的大脚》的景泰石林。在剧中倪萍仍然饰演一个农村妇女,不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的电影艺术,从它诞生的一天起,就具有自己的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沿着现实主义道路向前发展,以反映当代现实生活为主流,同时又重视题材、风格、样式的多样化。回顾三十五年来我国的电影事业时,首先想起一九四九年观看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的情景。当时,解放战争还在南方进行着,在解放较早的东北,人民在自己创立的电影制片厂(现在的长春电影制片厂)里摄制了这部片子,并在刚成为首都的北京首次上映。这部影片描写的是钢铁工人为了支援解放战争而抢修大桥的故事。当我看到钢铁工人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银幕上的主人公时,不禁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桥》实际上不仅仅是新中国的第一部故事片,而且为以后电影艺术的创作开拓了一条宽广的、生气勃勃的、富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当时,一切尚在初创时期,一年只能摄制十部影片;今天,中国电影的摄制规模和水平都已远非昔日所能比拟,仅一九八三年一年就摄制了一百二十多部故事片。然而,《桥》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第18种企鹅电影院正在放映《南极考察记》,一只只身穿黑色燕尾服、昂首挺胸的企鹅在冰天雪地给人们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但眼前的企鹅怎么与已知的17种企鹅不太一样呢?企鹅专家,德国著名动物学家科尔姆一再地靠近银幕,但影片上总也看不清。离开电影院后,科尔姆就去找拍摄这部电影的探险队。终于找到了,它们在新西兰,于是科尔姆马上乘飞机到新西兰。在新西兰,科尔姆终于见到了探险队带回来的企鹅。通过仔细地比较鉴别,他终于确认,这就是人们尚未发现的企鹅另一品种——第18种企鹅。  相似文献   

10.
电影《魔戒》在全球的凤靡,不仅是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还因为影片中的许多镜头取自新西兰南部一片风景壮丽、人烟稀少的地方,它将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带人了新西兰恢宏辽远的“中土世界”。无疑,这一切为新西兰的旅游增加了一份神奇的魔力。最明显表现是,皇后镇周围因为集中了无数的魔戒拍摄点,竞使得原本只有1.1万人口的小镇,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陈凯歌不久前在出席某音乐会时发表演讲,他呼吁:希望中国企业家能关注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的前夕——2004年岁末,上市不到一个月的贺岁片《天下无贼》票房突破1亿元人民币。这部由民营公司操作的影片最后以1.25亿元成为当年中国电影票房的亚军。2004年占据国产影片票房前10名的影片,绝大多数由民营公司投资生产或者合资生产。眼下,随着中国电影业投资准入门槛的降低,中国民营经济正跻身其中,上演了一部又一部精彩壮观的民营投资"大片",有力地  相似文献   

12.
南京中山陵正门上镌刻的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最初是赠给我国的早期电影工作者的题词。 1923年,我国电影事业开拓者之一、著名导演黎民伟三兄弟在香港创办了一家民新影片公司,先后拍摄了《香港风景》等纪录片,特别是为广东革命政府拍摄的新闻影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等,成为极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电影强手逐鹿之地,西柏林电影节上,《红高粱》荣获了电影节大奖——金熊奖。这部影片说的是半个世纪前发生在我国北方的“我爷爷”和“我奶奶”之间的一段爱情故事。影片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景色也很单一。然而,它的艺术魅力令人倾倒,深层的思想内涵更让人思索和回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西兰生产的影片在国际电影节上频传捷报.从获得法国戛纳电影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女主角奖的影片《钢琴课》、获得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最受观众欢迎奖的影片《骑鲸人》,直到新西兰著名导演彼德·杰克逊执导、连续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指环王》等无不令世人赞叹.  相似文献   

15.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电影制片工作和关于建立电影放映网与电影工业的两个决定。这两个决定对于今后我国人民电影事业的发展将有极大的作用。我们的电影是向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工具,同时又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四年来,我们的电影工作是有战绩的。我们制出了不少故事片和纪录片,并且翻译了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许多影片,它们获得了广大的观众,对人民发生了巨大的教育作  相似文献   

16.
田正清 《今日民族》2009,(10):34-36
电影发明至今已有113年的历史。电影自发明就以拍摄纪录片开始。我国和云南省的电影拍摄也都是以拍摄纪录片开始的。1910年,法国人拍摄了滇越铁路通车的纪录电影,这是云南最早的电影。其后,有国外、国内的电影机构在云南拍摄纪录片和故事片,其中最大的机构是美国新闻处,拍摄了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缅甸、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直以为好的东西是不需要炒作的,故而对于前阵子媒体上轮番炒作的电影《花样年华》很不以为然。但不知怎地,却莫名地喜欢上了这影片的名字,于是便期望能早日一睹这部电影的风采。今年初冬的一个上午,我终于如愿地看到了这部电影。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演绎这个故事的场景并不多,拥挤的老房子,风蚀了的老墙,有着多级台阶的细长的旧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个原本陌生的  相似文献   

18.
正《厉害了,我的国》这部影片浓缩了中国5年来的飞速发展成就,给人启发的地方很多。每个观看者的角度和关注点不同。而对于长期坐在办公室里,沉溺于细细碎碎的我来说,最感动的是这部影片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坚守的力量,一种在平淡中不断突破自我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在岁末贺岁档热播的电影(《一九四二》,以当年那场河南大饥荒为背景,从一个小切口诠释了当时的中国,真实记录了那段苦难深重的灾难,我认为可以用“曾经的灾难深重,今日的银屏警示”来概括这部史诗般影片的艺术力量。它恰如其分地还原了历史,打捞起了人们的群体记忆,震撼人心、警世奋进。  相似文献   

20.
王成 《小康》2005,(12):78-78
《中国海的怒潮》(1933年)导演:岳枫影响力:这部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较早反帝反封建主题的影片之一。影片中的渔民们为保卫中国领海,抗击日本侵略者而壮烈牺牲,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情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该片是1933年“左翼电影年”中优秀的作品之一,影片冲破重重封锁上映之后,在人民群众中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风云儿女》(1935年)导演:许幸之影响力:影片描述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青年的精神状况及社会意识,向全国人民传达了抗日救亡的号召。在当时国民党政府严厉禁止拍摄抗日影片的政治形势下,这种呼声尤其可贵。由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