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中国民政》2014,(9):52-52
<正>中国社会讨论了多年的"以房养老"近日出炉:从7月1日起,北京、上海、广州、武汉作为四大试点城市,将推行"以房养老"商业保险。以房养老,即"你留下房子,我为你养老",老人把房子产权抵押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通过估价,定期支付给老人一笔养老钱,直至老人过世,房子则通过与老人亲属协商进行处置,获得相应收益。这样的养老模式,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中国的养老困局?恐怕不能过于乐观。从国际经验看,"以房养老"在欧美国家以及日本较为成熟,但尚属小众产品,仅是一种补充性的养老选择。南京、上海等地一些金融机构,几年前也曾自发摸索,但均因效果不理想而停滞。从老人层面看,房子是大宗资产,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太太与美国老太太在天堂会面,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一辈子,终于挣足钱买了自己的房子;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一辈子终于把房屋贷款还完了。于是按揭贷款购房居住成为住房消费的潮流。最近美国老太太又一次登陆中国,申请了一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把自己的住房抵押给银行,每月多了几千美元收入,她就潇洒地到各地去旅游了。而银行则要一直等到她去世后,才会收回这套住房……美国的“以房养老”模式准备PK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这次她能成功吗?中国的老人们能像她那样潇洒吗?在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以房养老”的话题一经提出就立刻引起广泛关注。2050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每10人中将有3个老人。仅从数字推断,以房养老”值得推广。但新事物的出现,往往都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国情之下,以房养老”能否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中国老太太与美国老太太在天堂会面,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一辈子,终于挣足钱买了自己的房子;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一辈子终于把房屋贷款还完了。于是按揭贷款购房居住成为住房消费的潮流。最近美国老太太又一次登陆中国,申请了一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把自己的住房抵押给银行,每月多了几千美元收入,她就潇洒地到各地去旅游了。而银行则要一直等到她去世后,才会收回这套住房……美国的“以房养老”模式准备PK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这次她能成功吗?中国的老人们能像她那样潇洒吗?在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以房养老”的话题一经提出就立刻引起广泛关注。2050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每10人中将有3个老人。仅从数字推断,以房养老”值得推广。但新事物的出现,往往都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国情之下,以房养老”能否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7月1日,中国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个城市试点"以房养老"。试点已近两年,从幸福人寿保险公司提供的数据来看,全国有58户、77位老人参与"以房养老"。面对这个成绩,不同人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中金在线认为,"这在60岁人口已达到2.16亿(截至2015年)的人口大国,可谓沧海一粟。"而在以房养老倡导人、幸福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住房的私有化,很多老年人通过房屋产权制度改革,有了自己的房子。近年房价连续攀高,房产已成为老人可观的财产。稳中求进再谋发展,由于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子女因工作、结婚,离开父母的居多,老人独守老屋的不少。房屋闲置,给以房养老创造了空间。随着观念的更新,一些老年人开始利用现有房屋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于是"以房养老"在一些城市中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6.
从参与者的同意和银行的支持两方面来看,我国已初步具备实施以房养老的现实条件,但仍缺乏制度保障。因此可从构建老人长期照顾体系、建立老人健康照顾体系、建立支持家庭照顾者体系、结合民间资源提供长期照顾服务、建立友善的老人居住环境、保障老人经济安全、积极发展高龄就业延后退休年龄策略、人力的培育与运用策略、推动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研究等方面出发建立系列社会福利制度,以辅助我国以房养老政策实施。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老有所养"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同城镇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加紧迫。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和老人留守农村,传统"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模式弱化了,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近些年,伴随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土地流转,一些地方开始探索"以地养老"模式。所谓"以地养老",就是农村老人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换取养老资金和服务,类似于城市中的"以房养老"。那么,应该如何看待"以地养老"?其利与弊分别是什么?现实  相似文献   

8.
王瑞丰 《乡音》2012,(2):29
随着青壮年大量进入城市,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急速增多,失能、半失能老人无人陪护。然而,受传统观念和薄弱财力所限,农村老人人住敬老院颐养天年不够现实。针对这一情况,建议推行"村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低成本"互助养老"模式,让农村老人抱团养老、就地享福。据调研,2008年,河北肥乡县前屯村利用村里废弃校舍,建起了河北首家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住房的私有化,很多老年人通过房屋产权制度改革,有了自己的房子。近年房价连续攀高,房产已成为老人可观的财产。稳中求进再谋发展,由于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子女因工作、结婚,离开父母的居多,老人独守老屋的不少。房屋闲置,给以房养老创造了空间。随着观念的更新,一些老年人开始利用现有房屋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于是"以房养老"在一些城市中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10.
<正>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街道地处东部边城,下辖18个村、6个社区,6.7万人。统计数据显示,60周岁以上老人约1.65万人,包括留守老人近4000人,其中空巢、独居、"三无"老人、五保老人300多人。好邻养老社以不集中居住为特色,倡导邻里互帮,构建互助网格,设立互助聊吧、互助菜园、互助餐厅、互助缝补等互助项目,提供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在村民集中居住的小组开设服务站,租用村民房子根据实际情况布局改造,一般4到5个村民小组设1个服务站点,方便老人到站点活动。好邻养老社是当下贴近农村养老服务需求而出现的新型互助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1.
高峰 《人民政坛》2013,(11):42-43
近期以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有关“以房养老”内容,引发舆论关注。有观点认为,“以房养老”就是政府不管养老,要老百姓拿自己房子养老。为此,政府官员出面解释,“以房养老”是养老途径之一,而不是唯一途径。它是“可选项”,而非“必选项”,政府该承担的,还会承担。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国情出发,发展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必将成为应对老龄化、解决养老问题的工作重点之一。比较理想的居家养老模式是指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活动在熟悉、安全、方便的社区环境中,享受社区机构根据老人需求提供的共性化和个性化两类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要提高这种模式的品质,搞好养老服务硬件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袁璟 《人民论坛》2011,(7):182-183
"以房养老"模式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其推行障碍主要有传统观念影响、推行机构公信力不高、政策法规不完善、房屋价值评估难以科学化、社会福利机构条件较差和对项目参与者条件限制苛刻等。应该建立由政府监管、金融机构主导、社会福利机构参与,有多种模式可供老人自由选择的养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农村中,不少老人由于子女结婚而把大居室好房子让给年轻人,自己却在条件差的小屋们房居住,而青年人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好房的舒适;有的老人甚至被结婚后的子女逐出家门,流离失所。为弘扬尊老爱老的光荣传统,让含辛茹苦抚养子女的老人晚年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河南省永城县新桥乡民政所协同青年团、妇联,在全乡广泛开展“老人居室美”大奖赛活动。许多年轻人参加活动,受到教育,逐渐觉悟,主动把新房、大房让给老人居住。截至目前全乡已有814户晚辈主动将大房、新房让给老人B住,其中,有86个青年家庭获奖,挂上了“老人最佳R白…  相似文献   

15.
魏翔 《小康》2013,(1):77
我在美国遇到一个教授,他的房子需装修,设计师问教授"每天怎样走进房子"等细节问题,最终形成了一套适合教授行为习惯的人性化装修方案。可见,房地产要趋于居住化,需更多了解人们的休闲行为模式。我们做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老人退休后,释放出的休闲时间是美国老人的数倍。这为我们进行城市建设和小区建设提供了思路,即老人多出的时间做什么?现在的养老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连城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开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投入使用,标志着连城县居家养老服务进入"互联网+养老"新模式。西街社区的县人大代表罗建华高兴地告诉笔者:"这是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也是政府积极落实代表建议的行动,以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为辖区内常住老人提供包括医疗保健、日常照顾、家政服务、休闲娱乐等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将使老人生活得更幸福。"近年来,连城县社会养老服务体  相似文献   

17.
正近些年来,不管是提倡的"居家养老",还是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执行起来都困难重重。但是深圳拟出的新政,让大家看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据《羊城晚报》报道,2015年12月8日,《深圳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在广东省深圳市民政局官网上征集意见。值得一提的是,意见稿中提出,"将对与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子女给予优惠政  相似文献   

18.
<正>家院互融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家"是指居家养老养残,"院"是指养老机构(主要是福利院)养老养残,家院互融是把两种养老养残方式结合起来,资源互享,使居家老人、重度残疾人能够享受到多样化、专业化服务,使居住在福利机构内的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得到更多居家照顾,感受到更多家的温暖。它的特色是"需求主导、家院互融、虚实互促、社会互动",需求主导是指以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家院互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随着城镇化与老龄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老人空巢率不断升高。农村家庭结构不断变迁等原因将农村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者的精神养老问题置于突出位置,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迫在眉睫。文章在阐明精神养老内涵的基础上,分析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的调查数据,将影响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的因素分为3类19种,深刻总结不同因素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的影响。运用社会支持理论构建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支持体系,提出增加精神自养意识与能力、发挥家庭支持支柱性作用、完善社区支持依托作用和发挥政府"指挥棒"角色等建议,促进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医养一体化"是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的一种养老模式,是对养老服务的充实和提高,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社会化养老的一大趋势。目前,我国"医养一体化"主要发展模式有:一是医疗机构投资兴办养老机构。我国现在的养老机构一方面提供的床位数相对于老年人的需求还有很大的缺口,另一方面床位的利用率却不能让人称道。主要就是由于现有的养老机构在满足残障老人、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老人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