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财富与手段     
金钱的好处是使人在金钱面前获得自由 今天这个时代,大家都很看重财富。我并不认为财富一点也不重要,我没有那么清高。我的看法是,金钱是好东西,但不是最好的东西,我们不能为了这次好的东西而把最好的东西牺牲掉了。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就是我所说的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那是真正能使人感到幸福的东西。你可以去挣钱,挣得越多越好,但是要记住,第一不能让挣钱的过程损害了人生的主要价值,第二应该让挣到的钱有助于实现人生的主要价值,这样财富才会是增进人生幸福的一个砝码。  相似文献   

2.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的程度未必和财富成正比。 对员工来讲,幸福的感觉只嫌少.不会嫌多。高明的管理者懂得制造幸福,让员工开心,以便他们更有劲头干活。那么,世界上有没有制造快乐,减少痛苦的方法?有的,它叫前景理论。前景理论讲的是,一件事物,由于处理方式不同,带来的感受差别很大。举个例子,1000元钱.不同的消费,快乐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去郊区游玩,能放松24—48小时;添一部新款的手机,兴奋一个礼拜。  相似文献   

3.
你会发现,原来幸福和快乐真的和知识一样是可以习得的,这当然并不是说任何人看完这本书就像服下灵丹妙药一样会立马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而是你会明白,其实幸福常常是被一些困惑、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方法所遮蔽的,通过认清本质、捋顺思路、找到方法,把自己从人生的困局当中解放出来,培养起积极的情绪方向和有效率的人生步调,变得清明、快乐、坚定,自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幸福的指数。  相似文献   

4.
<正>生命是一个磨损的过程,在这中间争名夺利的戕伐最为厉害,要想减少损耗,快乐就是润滑油,而"乐价比"就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可以酿制的幸福指数。一个退休厅官,一个退休工人,这两人一般来说,应是前者生活富足,活得快乐吧。而正好恰恰相反。作为社会人的前厅官总沉浸于以前的辉煌,当年的显赫,常常愁云密布,好生郁闷,处在虽看得破却放不下的状态。而退休工人却是跳跳  相似文献   

5.
论幸福本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英 《思想战线》2002,28(2):26-29
快乐的心理体验是幸福的主观形式 ,是幸福的主观本性 ;人的需求之满足和生存发展之完满则是幸福的客观内容。如果一个人感到快乐而幸福 ,是因为他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了真实的实现 ,那么 ,他的快乐的心理体验之幸福的主观形式与他的需要得到实现和生存发展达到完满之幸福的客观内容便都是真实的。幸福的真实性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相一致的本性。反之 ,如果一个人因为他的重大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了虚幻的实现 ,那么 ,他的快乐的心理体验之幸福的主观形式与他的重大需要得到实现和生存发展达到完满之幸福的客观内容便是不一致的。因主体不同而不同的幸福是相对的幸福 ;不依主体而转移的幸福是绝对幸福  相似文献   

6.
人生追求的目标是幸福,或者叫快乐。这是人生的最终目标。有人追求财富,因为财富能给他带来快乐;有人追求美色,因为美色能给他带来快乐;有人追求革命,因为献身于革命能给他带来快乐。所以快乐是人生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关于"真正的幸福"有诸多互相矛盾的见解,傅立叶对以往"真正的幸福"的诠释归结为两类:一类注重精神的快乐,另一类注重物质的享受。他认为这两类都很偏执,即"精神快乐"的"真正的幸福"者"喜爱住在茅屋所体验到的那种快乐";而"物质享受"的"真正的幸福"者则有"毫无节制的贪财欲望"。傅立叶针对这两种关于"真正的幸福"的偏执见解,阐述了自己对"真正的幸福"的见解,认为:财富是仅次于健康的主要幸福源泉;十二种情欲都获得满足,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与"善"联系在一起。傅立叶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等社会制度里,人类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只有在未来的"和谐制度"下,人类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快乐的;一个人能为社会做点事是幸福的;一个人陶醉于为了别人的健康而忘我的投入则是一种追求;一个人关注社会的发展而建言是一种责任。这就是农工党员、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生动的个人写照。  相似文献   

9.
究竟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幸福生活?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当一个人在精神上感觉满足的时候,他就是幸福快乐的,这与物质财富的多寡并没有太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正>幸福沉淀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无关权势,无关财富,无关才华。心念和情感是幸福与否的关键。如果心念和情感像太阳一样,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是光芒灿烂温暖满溢,那么幸福就是让快乐的种子种在了你的心田,并迎着阳光生长,枝繁叶茂,春暖花开。  相似文献   

11.
快乐是点,幸福是线;快乐是树木,幸福是森林:快乐是音符,幸福是乐章;快乐是情人,幸福是亲人:快乐是分子,幸福是分母:快乐来得早走得快,幸福来得晚走得慢。快乐是幸福的元素,幸福是快乐的累积。人,不但要快乐,而且要幸福。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2,(11):34-35
你,幸福了吗?追求幸福是每一个人的终极目标,享受幸福是每一个人的神圣权利,创造幸福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要真正达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境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央视的追问得到了完全不同以往的回复,这也激起了媒体及公众的冷嘲热讽。中国人的幸福观变了吗?中国人认为的幸福是什么?为此,由《小康》杂志连续第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超级富豪们的生活并非如人们所想象得那么幸福美好,他们孤独。不快乐;他们满心焦虑,充满了各种烦恼,原因何在?巨大的财富能给人带来满足感吗?波士顿学院一项研究表明。不能。虽然研究结果目前尚未公开,但美国《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获准在隐去当事人真实姓名的前提下公布部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盈竹 《小康》2005,(11):20-21
有限的生命,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珍惜她;快乐是一种更好的方式。不管什么人,最终的追求无外乎快乐和幸福。它是生命的依归,决定了人生的终极意义。追求并享受快乐,实则是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5.
从管理科学角度看,帮助民警实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是现代警察管理的终极之善。为此,公安机关应从三个层面致力于创建幸福公安组织:在组织层面注重营造幸福公安文化;在领导层面要树立正确的幸福道德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应努力培育民警生活的积极心理、幸福能力,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于丹 《新东方》2009,(8):57-59
今天这个时代我们都关心财富,但是财富又关联什么?财富不是最终的目的,财富能给人带来幸福,而我们今天最大的困难,就是财富和幸福不相等。有一些家财万贯的人也会忧心忡忡,有一些一贫如洗的人却会终身都洋溢着幸福,这是为什么呢?很多答案都在我们心里。  相似文献   

17.
过程幸福与结果幸福的统一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在现实中这似乎总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根源在于根深蒂固的快乐主义幸福观,这种幸福观又是建立在错误的人性论基础之上的。只有抛弃对人和人的幸福的内在性理解,才有可能化解过程幸福与结果幸福之间的外在对立。  相似文献   

18.
如何谋求幸福?不同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理解、采取不同的手段。有的人把锦衣玉食当成一种幸福,满足于个人财富的积累和物质生活的富有;有的人把不劳而获当成一种幸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把个人幸福建立在他人劳动与奉献的基础之上;有的人为了谋求所谓幸福生活,不惜坑蒙拐骗、巧取豪夺,以侵犯他人利益乃至生命作为代价;有的人把幸福等同于权力+金钱,依仗手中权力谋求私利、经营幸福,以至陷入腐败泥淖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6,(26)
正@小康杂志社:"2016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54.7%的人认为用"成本"换来幸福是值得的,25%的人表示用"成本"换来幸福是不值得的,其余20.3%的人则觉得不好说。@五月阳光:金钱能够让人找到快乐,但并不能完全产生幸福。  相似文献   

20.
快乐与烦恼     
这世上有两种人,他们拥有着同样的健康、财富以及其他生活上的享受,但是,一种人快乐,另一种人却烦恼。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对事物观点的不同,比如对人和对事,因此产生了快乐和烦恼的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