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活     
《小康》2021,(10)
正情怀杀!《阿凡达》重夺影史票房冠军时隔11年,科幻大片《阿凡达》在中国重映,上映后票房迅速破亿,让其再度成为全球影史票房冠军。《阿凡达》2010年在中国上映时,是中国影迷接受3D、IMAX和动作捕捉等最新电影科技的"启蒙"之时。然而受限于当时的影院条件,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成龙乘飞鹰降临大同古城南城墙关城内;2019年,成龙驾驭飞船稳稳降临矗立在御东新区的大同市体育中心体育场舞台中央。大同,这座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连续两年举办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不仅给340万本土百姓带来"大同如今大不同"的现场近距离感受,也给大同的脱贫攻坚战、大同文化旅游事业以及全球的动作电影人带来一次次激动、一幕幕惊喜。我不是动作影迷,也不是追星族,更没有  相似文献   

3.
刘信言 《传承》2011,(20):60-61
电影诞生百年以来,一直被看作是传播意识形态的主要载体,更是各个国家进行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有力武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影是最有效的传播文化方式,电影所营造出来的虚拟声画世界是电影文化的主要表达方式。从一些优秀电影入手理解和阐述电影国际传播的现象和本质,探讨中国电影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走出国门,让中国文化为世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影响深远而广泛的传播媒介和艺术门类,电影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揭示了女性在现实社会中所遭受的性别歧视与粗暴对待。本文通过对一系列女性题材电影的综合分析,试图解析在与"男性"电影文本相对立的女性叙事中,曾被主流电影模式普遍"英雄化"、"神圣化"的动作设计与暴力场面是如何完成性别与内涵上的深刻转换的,并探讨此种叙事方式的文化意义与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静 《思想战线》2011,37(2):101-104
现代主义电影不断打破视听语言表达的种种禁忌和法则,确证了这门艺术语言创新的无限可能性。民族国家的现代主义电影实践,致力于探索能够表达其艺术趣味、文化传统和现实经验独特性的纯粹民族化的创新风格。《东邪西毒》是中国电影史上一次真正意义的"纯粹能指"的创新试验,它开拓了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能的电影语言表达的另一种可能性,创造出中国传统艺术写意审美效果和中国文化追求无穷意蕴的视听语言表达,用中国传统的叙事智慧改造了现代主义电影陌生化的叙事结构,以一种区别于西方的文化主体的姿态表达了中国文化独立的现代人文主题。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仅仅贴上"中国脸"是不够的贵刊2期《今日视点》栏目的一组文章报道了红火的中国电影市场。美国著名调查机构IHS公布的全球电影产业消费报告预测,在2013年~2016年这段时期全球电影产业的消费总额还将以每年2%~3%的速度继续增长。如今,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好莱坞眼中的一块"大蛋糕",而贴张"中国脸"则是分享这块蛋糕最迅捷的方式。《环形使者》中楚楚动人的许晴、《生化危机5:惩罚》中持枪与僵尸激战的李冰冰,这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5,(24)
<正>吴冰简历吴冰(一冰),字化水,蒙古族,乌力氏。1967年生,黑龙江瑷珲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花鸟画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成为中国第一个花鸟画实践类博士。  相似文献   

8.
政务要闻     
7月1日副省长陈晓光出席第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暨农村题材电影展新闻发布会并为本届长春电影节群众电影文化活动——"i秀电影"获奖者颁奖。同日副省长房俐出席全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会并讲话。7月2日省长韩长赋出席第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暨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题材电影展开幕式并宣布电影节开幕。副省长陈晓光出席开幕式。同日副省长房俐在延吉国际饭店会见以香港特  相似文献   

9.
近期以来,中国电影对于世界与中国的想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其实说明了中国本身已经发生的变化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中国电影文化开始和自己的传统有了深刻的转变,这恰恰是一个"新新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的新的表征.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在这个关键时期,如何将中国电影市场中的巨大购买效应转变为价值构建效应,成为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问题。对此,我们不仅要增强精品意识,打造中国文化的精神高地,还要多元融合,进一步发掘中国电影及文化资源的价值,提升全球话语权构建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尹鸿 《北京观察》2001,(9):49-53
应该说,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威胁,中国电影业目前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虽然中国电影具备某些生存和发展优势,但是这些优势目前基本上只是作为一种潜力而存在。所以,“生或者死”这句无数次被人们重复的疑问,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并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一个现实困境。随着 WTO 的临近,当中国电影真的被纳入世界电影的整体格局中,中国电影将如何参与全球的文化竞争和交流?  相似文献   

12.
“她经济”视角下解读小妞电影的女性凝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妞电影是好莱坞创造出来的一种电影类型,被中国的电影产业引进之后发展很快,甚至在短短几年之内改变了中国电影观众的性别比例。与传统电影的男性视角不同,小妞电影提供了大量女性凝视的机会,这也是中国流行文化中的一个较新的现象。本研究从"她经济"的视角来分析,揭示出这种女性的凝视是在"剩女"的语境中基于消费力的基础之上而实现的,小妞电影因而体现着浓厚的消费主义,并且延续了传统的性别主义。但在理解这些电影文本的时候,女性观众是被动地受着文化工业的操控,还是有着强大的自主性,这有待进一步的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少数民族电影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彰显"文化软实力",与世界对话的重要力量。如何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特质,通过跨文化互动,自信地实现与外部世界的平等交流与对话,是当下少数民族电影创作的关键。《云上太阳》突破了以往少数民族电影"启蒙与拯救"的传统模式,运用原生态记录手法,完成了民族身份的自我建构与确认,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和谐共存和诗意对话。  相似文献   

14.
<正> 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电影。你激起了我积蓄了一百年的爱怜和痛楚。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把忧伤寄于羽翼飞出地平线,为你祈祷一个灿烂的明天……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用一架法国制造的木壳手摇摄影机和14卷胶片,拍摄了京剧著名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中"请缨"、"舞刀"、"交锋"等场面。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历史变幻,潮起潮落,几度风雨,中国电影已经走过了一百个年头。在这风起云涌的一百年中,中国电影凝聚了太多的故事和回忆、曲折和磨难、焦虑和希冀。中国电影的过去丝毫不逊色于同时期的任何一个电影文化发达的民族国家,而她今天的苍白和平庸让任何有良知的中国  相似文献   

15.
评述由头     
正近年来,"文化自信"成为中国文化领域中的一个流行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探讨。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就是集视觉、听觉、触觉为一体的表现中国文化自信的鲜活形态。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一直以来都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基因的历史重任,充当着彰显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  相似文献   

16.
《同舟共进》2013,(2):3
1976年,十年动乱结束;1977年,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系列标志性事件,拉开了被后人称之为"80年代"的序幕。"文革"的历史后遗症——文化贫瘠,催生了20世纪中国的一次文化高潮。知识分子重登历史舞台,朦胧诗歌、伤痕文学、探索电影、哲学热、美学热、沙龙聚会……不断刺激并愉悦着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见证并烙印下那个年代的社会特征。北岛就曾在访谈中评价道:"每个国家都有值得骄傲的文化高潮,比如俄国20世纪初的白银时代。80年代就是中国20世纪的文化高潮。"  相似文献   

17.
<正>群星闪耀,一年一度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如约而至,海南点亮光影向世界展示正在建设中勃勃生机的自由贸易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立足琼岛,拥抱世界,为海南搭建起面向世界的国际文化交流新平台。此次电影节展映的优秀电影,代表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推动民心相通、文明互鉴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本届盛会以光影盛事展开开放新姿态,以电影文化品牌激发发展新活力——从大师级嘉宾阵容,到增设竞赛单元"金椰奖"评奖,再到H!Action创投会、H!Market市场、论坛等活动安排,努力为电影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8.
电影不只是意识形态生产机器,也是欲望生产机器。作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感官文化生产方式,电影通过视听刺激来引发观众生物意义上的感官反应。这种被米莲姆·汉森称为“生物学硬接线”的感官反应可以打破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使以欲望询唤为核心的感官刺激模式电影得以具有全球普适性,同时使叙事异化为欲望生产的工具。中国叙事传统强调叙事与伦理传统的密切关联性,强调对感官欲望满足的抑制、净化和升华,为电影叙事超越畸形的欲望询唤模式提供了可能。当代中国电影需要借助中国叙事传统对抗这种欲望生产的叙事逻辑和机制,克服叙事的异化,将个体询唤为道德主体而非欲望主体,回归电影的中国性。  相似文献   

19.
跨地域语境下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是中国形象的区域性建构与想象。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总是置身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和"中国大陆—台湾—美国"的"文化三角"模式中,并以一个相对于"父"的"子"形象被加以建构和塑模。台湾历史性地纠结于我性的祖国之"母"、"宰制之父"(清政府和国民党当局)和"传统之父"与他性的"殖民之父"(日本)和"西方之父"(美国)所形成的文化"夹缝"中,表现为悲情"弃子"和现代"游子"的演变。台湾形象中强烈的主体意识、浓郁的文化乡愁和历史的无家焦虑之间的冲突,凸显了中国国家形象中最为纠结和最为繁复的特殊景观,昭示了想象和建构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20.
电影艺术的生产与扩大再生产是在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合力中完成的。如今,电影资本泡沫开始退潮,各路资本慌不择路地选择"离场"。迷局之下,中国电影产业只有挤出资本"泡沫",通过内部治理调整资本结构,以内容生产为核心,拓展文化资本的附加值,建构电影良性经济资本池,促进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转化,增强产业自身造血能力,才能理性沉淀,并走上一条清朗的未来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