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语     
《小康》2011,(11):28
代孝日本人忙忙碌碌,要抽空回家看望父母,好好陪他们吃一顿饭也难;然而,只要肯付钱却不难找人来充当孝子孝女。日本有各种各样的代理业,最常见的就是代办留学和旅游签证手续,还有专为喝过酒的人把车开回家的"驾驶代理人"。随着日本老龄化社会的出现,代替人们行孝的"代孝"业也随之崛起。这一项业务,专门方便那些忙碌于事业而无暇孝敬父母的人。  相似文献   

2.
老龄化不只关涉老年人,也不再是一个身体过程,而是整体性的社会现象。中国在"国未富"的背景下到来的老龄化,由于权利模式过于制度化与可持续性引起复杂的问题,对老龄化社会保障服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构建立体式养老保障服务体系,是合理配置和分配社会资源与社会机会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孝文化是真正认识老龄化现象、妥善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宝贵资源和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是一把开启我国老龄化问题的金钥匙。本文以山东省单县终兴镇曹店村国学教育基地为个案,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居家养老+新乡绅治理"的养老"乡治模式",创新了农村社会治理,促使传统孝道回归,在乡村治理方面找到了一条破题解难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所谓“全职儿女”,是指与父母同住,通过承担家务劳动和提供精神慰藉换取父母经济支持的青年,形成“父母发薪、工作在家”的特殊代际实践。“全职儿女”现象与老龄化加剧、经济预期放缓、内卷泛化等现实问题相连,是部分青年面对升学就业压力策略性选择的社会避险机制。从个体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和社会风险三个视角逐层分析发现,该现象是青年更为复杂深刻的反向逆行选择,体现自我探索成本加剧与回应社会时间焦虑;是青年与所在家庭的现代性碰撞,丰富了代际实践的内容;是风险社会中青年发展困境、家庭韧性及后疫情时代“疤痕效应”的综合展现。为避免该现象持续发酵,需切实改善青年就业现状,并重视青年问题中家庭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文化中,"孝"是人们最看重的品德之一。孝顺父母,看望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如果把"看望父母"与"奖金"挂起钩来,很多人一时难以接受。12月初,有媒体报道,江苏苏州一护理院推出"奖孝金"新规,只要子女两个月内来探望老人超30次,就能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可在缴纳费用时抵用。新规定实施后收到不错的效果,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80后"以父母的角色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可是他们作为父母的角色常常被其他群体所替代,特别是被孩子的祖父母(包括外祖父母)所替代."80后"父母的角色替代现象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利,因此,无论是"80后"、"80后"的父母还是社会,都应客观认识这种现象,并采取有效方法以规避此现象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跃 《思想战线》2000,26(2):128-131
人口老龄化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两个重大问题.人口老龄化现象对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人的生存环境及人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因此,要解决老龄化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认识老龄化趋势和特征,关注与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有关媒体曾报道新修订的《老年法》拟将"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条文,修订草案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这意味着子女如果不经常回家看望父母,父母可以诉诸法律寻求援助。此消息一出,很快引起了人们的热烈讨论和反思。有人对此深表支持,认为这代表着我国法律的日益完善和人性化,有人对此大发感叹,认为这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流失,以至于要用法律约束人们"养老",也有些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我国新的基本国情以及未来很长时间必须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客观了解国人的养老需求、积极应对老龄化是当下学界和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独生子女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步迈入养老阶段,独生子女在传统家庭养老中正面临持续压力。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通过对独生子女的分布特征进行整体性描述,进而深入分析独生子女群体对其父母养老偏好的差异性特征。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相比非独生子女更倾向于社会养老模式;在独生子女内部,非农业户口、东部地区、女性、更高学历和更高收入的群体更倾向于社会养老模式。进一步了解独生子女的养老责任观念,有利于客观认识传统孝道文化中家庭养老的影响,为独生子女群体父母的养老谋划更为友好的养老政策和保障措施,以更好地迎接中国的人口结构转型和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10.
袁笛 《人民论坛》2011,(7):184-18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70%以上,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农村养老保险问题成了"十二五"期间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着重分析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期为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确定1999年为国际老年人年,提醒各国,21世纪社会的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 ●随着老龄化现象突出,社会需要负担的医疗费用将大幅增长,如何降低医疗开销已经成为各国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比较法角度看继父母子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离婚率的上升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离婚而带来的新型家庭模式--重组家庭,在许多国家已成为一个亟待法律规制的社会问题.由于重组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即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具有复杂性,如何调整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各国的立法与实践存在差异.一般来说,普通法国家对重组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采宽松主义,法官和立法者通过扩大"父母"的法律概念的做法,将那些实际上起着"父母"作用的人纳入"父母"的范畴,并在他们之间创设了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而大陆法国家则采严格主义,对继父母子女关系的形成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并将继父母与生父母的法律地位加以区分,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仅具有有限的权利和义务.尽管如此,最大程度地保护重组家庭中儿童的权益,仍然是国际社会和各国立法的一致目标.  相似文献   

13.
"我和妻子常年在外跑运输,父母吃饭、娱乐都在社区的幸福食堂,我很放心。"在山东省邹城市城前镇的社区幸福食堂里,来看望父母的村民张少青深有感触地说。邹城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近23万人,不少家庭也像张少青家一样面临着老年人用餐难、照看难的问题。邹城市将"兴建社区幸福食堂"列为重点项目,目前,30处幸福食堂实现了城乡社区老年人就餐和志愿服务全覆盖。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2.22亿,约占总人口的16.15%。2015年~2035年,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18亿。我国已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应对人口老龄化,有效解决养老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较之城市居民,农村养老面临更多困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更加脆弱,许多农村出现了"老无所依"现象,养老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解决好中国式农村养老难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日,网友晒出向女儿写的《保证书》,保证永远第一喜欢大宝的作法引发了热议。与用"逃学"、"割腕"及"留遗书"等极端方式要挟爸妈放弃二胎的任性相比,这不失为相对开明、中庸及"和平"之举。大宝们索要父母对其"第一爱"的保证,的确难脱唯我独尊和独占鳌头的自私与霸道之嫌,仍属不满意和不情愿的"任性"表现,但其现实效果却是为二胎计划的实施扫清了障碍。毕竟生育二胎不仅圆了年轻父母的多年夙愿,更有着改善人口结构、缓解老龄化程度的社会意义。也许有人会将父母写"保证书"视为向孩子任性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老龄化的进程正在加速,2013年的现状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重是14.9%,人数是2.02亿人。按照联合国的说法,60岁及以上的老人占10—20%是轻度老龄化,20—30%是中度老龄化;30%以上才是重度老龄化。因此,根据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程度是在从轻度老龄化走向中度老龄化的过程中,还远远没到只能"病急乱投医"的程度。当前的关键是政府的公共政策或社会政策必须当机立断地回到正确的路子上来。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开始由中期老龄化社会快速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以医代养、医养不分增加了医养服务"有需求、缺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亟需探索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医养关系。新型医养关系应着力发展"以养促医、以医助养"。"以养促医",就是要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调整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医助养",就是要以医疗为支撑,完善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9年全国两会答记者问中指出,民生本身就是天大的事情,要做的事情很多,重点、难点就是"一老一小"的问题。"一老"问题就是养老服务,在江苏尤其突出。江苏是经济强省,也是人口老龄化大省。按照国际人口学会的标准,江苏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如何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中展现江苏作为?作为一种新的理念,"积极养老"对于破解难题、探索新路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一份报告——《积极老龄化:一个政策框架》。其核心理念是最大限度提高老年人"健康、参与、保障"水平,确  相似文献   

19.
"陪读可以理解,但不是最好选择"邱泽奇社会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陪读现象的产生是有多种原因的。首先,陪读现象说明,通过让子女接受良好学校教育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这个传统也仍然约束着我们的行为,成为很多父母的目标。正因为千千万万的父母有了这样的目标,才使得社会的发展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督促子女接受教育,是于子女、于家庭、于国家、于社会都有利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岳红  马晓丽 《人民论坛》2010,(4):184-185
早婚是中国传统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早婚并不是由于男女比例失调或者父母包办,主要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生产方式促使人们形成了"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在这种生育观的支配下,相关的法律法规又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因此早婚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