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锦首涛次总将书中记国在特庆色祝社建会党主9义0制周度年作大为会党上和的人讲话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之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称,并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命题的提出,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不断完善过程的客观总结,又是具有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范畴提炼。然而,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抓手。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根据,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为主线,以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基点,初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思想指南。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要完善基本制度,又要完善具体制度;在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创新和完善与此相适应的各项具体制度,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曾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问题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和研究他的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政治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它符合中国国情,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展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实现我国政党关系长期和谐,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性认识,就是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问题:一是理论层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二是在实践层面,包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指导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理论与实践的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持并继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并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并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正式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概念,指出我们已经确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进一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模式.  相似文献   

7.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政党制度的建设体现了政治发展的规律.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0.
统战资讯     
[理论]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着力点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来加强我国政党制度建设。我国的政党制度建设应该吸收人类创造的优秀文化成  相似文献   

11.
人民主体地位思想源于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深刻蕴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制度自信的内在依据和现实基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目标价值,也是制度自信的动力源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实践指向,也是制度自信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构建更加和谐的政党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需要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过程中,构建更加和谐的政党关系。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促进中国政党关系和谐发展的制度。构建更加完善和谐的社会主义政党关系,需要进一步强化和谐的政治理念,需要创造更加和谐的政治环境,需要坚持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巨大成就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共同努力,几经艰辛探索,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它具有凝聚优势、动员优势、效率优势和保障优势等方面的优越性,是中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继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新的胜利的最大政治优势。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机制障碍、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注重规范转换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真正落实以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政策瞭望》2011,(7):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  相似文献   

15.
卞雯 《党建研究》2011,(10):14-15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范畴。在充分肯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要求全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三者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打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制度平台和有效载体,要将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统一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的巩固、发展和完善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有着内在的契合性,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形成深刻的内在要求,是促使政党制度发展完善的目标指向。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党制度要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研究,有利于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研究,一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二是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行研究,努力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形成的原因及背景;三是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研究,注重运用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践;四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行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云南省委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省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云南民主政治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一段含义十分深刻的话.强调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