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现实的基础性和未来的可能性.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梦想和不懈追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探寻文化复兴道路的历史必然选择,它奠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前提和坚实基础,是通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文化自觉作出的必然选择;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统一战线只有增强文化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发挥自身的功能优势、加强统战文化建设、加强统一战线理论建设,才能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战斗文化是滋养战斗精神、增强战斗力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文化形态。中华民族崇文尚武,战斗文化是中华文化极为亮丽精彩的部分,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推进强国复兴伟业迫切呼唤重构中华战斗文化,构建契合强国复兴、支撑强军胜战的新时代战斗文化,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发扬民族斗争精神,传承英雄军队基因,滋养革命军人血性,推进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文以聚力、文以制胜。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兴盛传承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得以安定集聚的精神内核,更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从文化层面研究民族凝聚力,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民族凝聚力问题的本质,这对于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民族凝聚力是以民族为载体的文化认同,当代民族凝聚力提升面临着新形势和新的挑战。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力,能够增强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通过整合、聚集文化资源,以形成持久、强大的文化认同,使民族凝聚力获得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离不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其核心是提升文化软实力,走自强之路。文化自强的前提是文化自信,根本是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主要表现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握住中国文化的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于提高民族素质。  相似文献   

6.
唐镇乐 《新东方》2012,(1):3-I000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口号,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新航标和新期待。对具有不少“世界大国”头衔的中国来说,这更是综合国力本质上的提升与创新。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以文化取向为主要特征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张承良 《岭南学刊》2014,(2):123-130
文化建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一维,所彰显的是执政党对于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中重要地位的深层认知。围绕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在简单梳理过往对文化理解的变迁过程基础上,探讨经由优化生活方式、培育日常生活、提升文化自觉,进而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策略。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充  相似文献   

9.
宋英俊 《重庆行政》2013,14(4):84-86
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话语新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时代和人民的呼唤,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愿。11月22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全国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文化建设却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为此,客观分析和研判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创新为动力,推进重点领域文化改革发展;以传统为根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以价值为核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以开放为手段,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安全为保障,构建国家安全防范体系。推动经济强国与文化强国建设同频共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党中央着眼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蒙古马精神作为一种历史主动精神,既有其思想建构的理论基础,也有诉诸行动的实践张力。把握这种理论基础和实践张力有利于弘扬蒙古马精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强国建设和复兴大业增智助力。  相似文献   

13.
杜学文 《前进》2011,(11):35-3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奋斗目标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针对性,又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4.
李长平 《创造》2019,(4):47-49
一、文化繁荣兴盛是民族繁荣兴盛的鲜明标志和重要支撑(一)提高政治站位,要深刻领会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逻辑。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考察孔府和孔子研究院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不同场合多次明确提出要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习近平关于中华文化复兴的相关论述必须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三个维度进行总体把握:中华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一致,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文化复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特征,是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中华文化复兴相关论述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6.
《创造》2019,(6):7-7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章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7.
蔡劲松 《人民论坛》2022,(22):37-39
文化自信自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与应有之义,凸显了文化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应从巩固中华文化立场坐标、突出文化建设关键向度、激活文化治理内生动力、增强民族复兴精神力量等四个方面,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的内涵与实践要求,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原则,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实践创造精神,谱写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长卷。  相似文献   

18.
陶敏辉 《政协天地》2011,(11):4+27-4,2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人民政协具有人才荟萃的资源优势,求同存异的思想基础,领域广泛的多元文化底蕴,其价值取向、社会功能以及制度安排、工作方式等等,能为文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崔晨 《北京观察》2018,(2):46-49
文化的繁荣兴盛是强国的鲜明标志和重要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北京必将加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文化强国之路筑基。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把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这是实施文化民生之大计,极大地振奋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精神,对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