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有何奥秘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人民为何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 答案简单,民无信不立,中国共产党能以最明确实际科学的理想信念唤醒和凝聚人民,使人民“信”,使人民“立”;中国人民也坚信这个为实现崇高的革命理想而孜孜以求前仆后继,为坚守崇高的政治信仰而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族奋斗的伟大的马列主义政党。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有何奥秘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人民为何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答案很简单:民无信不立。中国共产党能以最明确、实际、科学的理想信念唤醒和凝聚人民,使人民"信",使人民"立";中国人民也坚信这个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孜孜以求、前仆后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族奋斗的伟大政党。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而且也是规范党和国家事业的基本秩序原则。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规范秩序,不断开创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新局面:在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时期,“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政治承诺和履约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所奠基的现代中国的宪制结构,则将“以人民为中心”具化为日常政治的规范诉求;而在新时代实施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背景下,“以人民为中心”更是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自我革命的原则性秩序框架,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初心与本色,规范着未来中国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4.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再到爱国统一战线,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以卓越的智慧和宽广的胸怀,把中华儿女团结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统一战线成为党的一大法宝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科学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中国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5.
何为君子?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君子的上乘人格,被孔子视为达圣的必经阶段。党员干部应如何具备这样的“上乘人格”呢?简言之,就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党员干部专心致志于本职,就必然走向为党为人民的上乘人格之道。  相似文献   

6.
一般说来,“民主是个好东西”。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民民主,就属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孙康 《理论月刊》2023,(2):72-8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伴随着旗帜鲜明的权利话语,她以谋求和保障中国人民的权利为根本使命。党的权利话语从最初提出美好愿景到使之落实到人民权利的“宣言书”上,历经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对最早由资产阶级所提出的一系列权利话语,从借鉴到批判再到扬弃,丰富和深化了权利话语内涵,最终通过“五四宪法”,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地位,在保障生存权的基础上向保障发展权迈进。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人权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法治为手段。在革命斗争与现代化初期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明确了中国权利话语的价值追求,实现了语词和理念上的嬗变流转,精准地赋予其民族和时代的特色,给世界人权事业以极大的裨益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吴建安 《中国减灾》2008,(12):38-39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旗帜鲜明地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民本思想,立党为民。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到“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9.
以人民幸福为归旨的"中国梦"是契合时代主题的顺时之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使命,更是弘扬根本宗旨、贯彻以人为本的关键举措。应解救民族危亡、提升人民尊严之需而生的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两步走"理论,以制度、路径和方法创新使尊严摆脱绝境,获得制度支撑,走上独立发展轨道,虽然还尚存不足并兼杂挫折失误。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为主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使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尊严问题解决而完成政治前提创造和基础积累之任务;以制度创新为目的的社会主义革命及随后的初步探索,虽高歌猛进却不幸最终陷于困境;改革开放以来,在"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又好又快地推进并展现出社会主义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曾哲 《岭南学刊》2000,(5):11-1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三讲”“两思”教育的重要讲话中 ,特别强调指出 :“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广大人民不断前进。”理论界将江总书记的讲话概括为“三个代表”理论 ,即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 ;代表先进文化 ;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本文从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研究的角度出发 ,着重回答这“三个代表”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问题。一、中国共…  相似文献   

11.
“五一口号”的伟大实践象明灯那样永远照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否还具有当年那些优秀的特质?能否象过去那样同中国共产党保持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和感情?在全国人民中间是否还具有当年那种地位、影响和作用?在纪念“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安教育》2006,(6):40-41
“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当中国共产党人完成推翻三座大山的神圣使命,从一个革命党成为执政党,站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时,保证国家安全、维护人民权利是党的崇高责任,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的安危更多地取决于公安战线的英雄儿女,他们被称之为共和国的金盾。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力量,从新中国的建立到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全过程中,被历史和人民赋予神圣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政治生活中的关键概念,诸如国家、民族、人民等看不见、摸不着,十分抽象。用来代表这些概念的往往是可以感知的具象的标志、符号甚至意识形态的符号,其本身并不能代表什么,它们要起到代表的作用,离不开话语的塑造。“人民”“为人民”“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和当代中国的符号与话语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象征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除了新中国,世界上很难找到另外一个政治体制,使用“人民”一词如此频繁,对人民的定位如此之高,对人民的承诺如此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14.
王威 《前沿》2013,(3):27-30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44年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演讲这一阶段,是“为人民服务”的萌芽阶段。期间,中国共产党人曾经提出如“文学为大众服务”“党为群众利益服务”“为民众服务”等重要思想。这些都为后来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深入研究萌芽阶段的“为人民服务”,有助于我们增强对“为人民服务’’提出的科学性和必然性的认识,同时也论证了党的思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5.
让人民当家作主,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成立至今的90多年,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高举着民主旗帜,把让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1949年,毛泽东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宣告中国迎来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时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共和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核心密码,其发展理念凸显为以人民为中心。从传统民本思想到现代民主观念的历史变奏,成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论先声。人民至上最基本的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以及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这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新时代的“人民至上”弹奏出“主人、主体、主考”三重交响:“主人”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至上的政治表征;“主体”强调人民是力量之源,是人民至上的实践表征;“主考”强调人民是最终评判者,是人民至上的权利表征。  相似文献   

17.
“人民”,也只有“人民”,往中国共产党人的字典里,字字千钧。  相似文献   

18.
坚持“人民至上”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原则要求和崇高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这一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明确了“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深邃内涵。紧紧依靠人民与不断造福人民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前提,高度统一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9.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08,(24):35-37
三十年前,告别“文革”专制主义浩劫不久的中国,徘徊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中国,究竟向何处去?邓小平在1978年给出的黄钟大吕般的答案——“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谐世界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高度提出的外交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