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1155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1%的人表示,身边有年轻人拟做“炒钱族”,担心单靠踏实工作很难致富。76.8%的被调查者表示认同,仅14.8%的人明确表示“不认同”。“炒钱族”的兴起确实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不排除年轻人追求“炒钱”致富有一定从众心理,但与之对照的“劳动致富”观的沦落,无疑更令人备感汗颜。  相似文献   

2.
《中国保安》2012,(18):64-64
职场怨念有多重?不妨来看看这项调查报告。日前,某人才网站发布了一个职场抱怨状态特别调查报告。在参与调查的5000余人中,65.7%的职场人士表示,自己一天抱怨次数在1-5次,3.8%的被调查者每天抱怨6-10次,3.7%的人每天抱怨11-15次,还有4.8%的人表示,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青年报》2007年10月8日报道: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7730人参与,其中在读或已毕业研究生4865人。调查显示,52.9%的人认为现在读硕士研究生不值。读过研的受访者中,35.6%的人表示后悔。这项调查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也引发部分在校研究生的心理波动。  相似文献   

4.
《民主与法制》2011,(19):28-29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3G门户网进行的调查显示,对于目前我国对酒后驾车处罚力度,81.3%的人认为“过轻”,只有11.1%的人认为“合适”,1.2%的人认为“过重”。仅6.4%的人表示“不清楚”处罚规定。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障世界》2006,(4):28-28
近日,一场有关招聘、职场维权的大调查中,共有2000人参与了调查,其中男性占到34.1%。女性占到了65.9%。在对于求职者是否遭遇过招聘陷阱的调查中.有55%的被调查者都表示自己曾经被“坑”过,针对此,专家传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6.
天下·调查     
《创造》2012,(1):7-7
加拿大菜杰市场调查公司日前公布该公司一项关于全球58个国家的“幸福指数”排名的调查。调查显示,2011年全球53%的人感到幸福,13%的人表示自己不幸福。南太平洋岛国斐济幸福指数高达85,是最幸福国家;最不幸福国家是罗马尼亚.指数为-10,也是唯一幸福指数为负数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郭文婧 《前进》2012,(6):56-56
一项对7804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7.9%的人直言在当下社会做好人的成本高;76.1%的人坦言现在社会做好人好事的环境差,其中39.1名的人认为非常差;71.0%的人表示会被怀疑动机不单纯;50.6%的人认为会被嘲笑(《中国青年报》5月22日)。  相似文献   

8.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5):63-63
如何营造做好人的环境?在一项对7804人进行的调查中,72.1%的人表示政府应制定相应制度,不让好人吃亏;70.0%的人指出要营造好人受羡慕、受尊敬的社会环境;62.5%的人指出要加强宣传引导,让好人有榜样作用;57.9名的人认为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  相似文献   

9.
据关于“大学生毕业后的恋爱”的调查显示.2903名受访者中“选择结婚”的有13.61%,“选择分手”的超过30%,“仍然在一起,但没有进一步打算”的占50%以上,“相信爱情有结果”的仅有701人,33%的人“对分手没有感觉”,表示“不后悔”。  相似文献   

10.
调查:9.1%的人极度厌倦工作 据美国的一份调查显示:每3名工作人员中就有1名由于工作压力而患这种疾病。而另一项国内的调查也显示:有94.2%的人曾对工作感到厌倦,其中18.6%的受调查者出现过轻微的工作厌倦状态,即对工作不再抱有以往的热情;有26.5%的受调查者出现过中度的工作厌倦状态,即需要借助休假或跳槽来进行自我调整;还有9.1%的受调查者表示极度厌倦工作。  相似文献   

11.
数字 新政     
本刊编辑 《创造》2010,(7):10-10
九成炒股、炒房、炒黄金、炒字画、炒外汇……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加入“炒钱族”行列。中国青年报一项调查显示,88.1%的人表示,身边存在“炒钱族”。  相似文献   

12.
《福布斯》杂志预测20年后行业盛衰,收银员将失业,建筑工人。被陶汰——你喜欢目前的工作吗?你已经工作多久了?你理想中的工作是什么?美国《福布斯》杂志目前分别在阿姆斯特丹、巴格达、伦敦、孟买、内罗毕、纽约、旧金山、圣保罗、上海、东京、华盛顿、惠灵顿等12个大城市的马路上随机挑选5个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55%的人表示正在从事喜爱的工作,他们会一直作下去;其他一部分则表示不能想象除了现在的工作,他们还能做什么。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39%的人已在一个行业工作10年以上,甚至有些已工作几十年了.  相似文献   

13.
2011年3月23日《河北日报》刊登别志雷的文章,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70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3%的人感觉身边的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其中47.5%的人表示“非常普遍”。不少人认为,浪费已经成了一种“面子消费”。就浪费程度来说,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公款吃喝(92.6%)、公车滥用(83.1%)和城市道路反复修筑(76.2%)。有专家建议设立反浪费法,以惩罚和杜绝浪费行为。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导刊》2013,(4):46-47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10364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觉得陌生人间的信任度降低了吗?”的调查显示,82.6%的受访者认同“超七成人不敢相信陌生人”这一说法。69.2%的受访者表示,“欺骗造假,使社会整体诚信度降低”是信任缺失的主要原因。67.2%的受访者表示,在当下增加陌生人之间的互信、提倡学雷锋更有现实意义。受访者中,90后占12.0%,80后占51.3%,70后占25.4%。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城市社区居民的思想状况和要求,以便更有效地开展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和为社区群众服务,宁夏银川市妇联于2001年3月下旬在城区和新城区对城市社区居民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得知,许多城市社区居民对国家大事和关系到自身利益的大政方针非常关心。如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住房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社会收入分配、惩治腐败等。从调查中可以看出,81%的调查对象赞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医疗制度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分别有67%和75%的调查对象表示赞同,还有23%和13%的不赞成,10%和12%的表示无所…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刊登郭文婧的文章,文中提及一项对5163人进行的题为“你身边爱讲官话的官员多吗”的调查显示,91.7%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普遍存在爱讲官话的官员;69.8%的受访者表示身边这样的官员“非常多”;71.3%的人认为官话泛滥会降低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76.7%的人期待官员说话能直面问题,不回避、不闪躲;84.1%的人期待不说官话能成官场新风气。  相似文献   

17.
冯兴 《今日广西》2010,(18):42-42
开征遗产税争议再起,缘于《中国青年报》的一个调查结果。该报对于“是否开征富人遗产税”的调查显示,11203名受调查者中,48.46%的人表示目前不适合开征。一些希望通过遗产税“削富济贫”的网友拍案而起,声称区区万人的调查结果无法代表民意。(8月25日《经济参考报》)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导刊》2009,(9):30-31
近日,中国各大网站上热议一项“国民休闲纲要”。前不久的“两会”上,不少提出类似动议的代表、委员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升,但业余生活还比较贫乏,国家出台这项鼓励休闲的政策旨在提升国民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中国民众对此似乎也很感兴趣,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全国31个省、区、市10117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0.7%的人对其表示关注,其中46.8%的人“非常关注”。然而细看这项政策,虽然名称从最初的《国民旅游休闲计划》中去掉了“旅游”二字,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一项针对24个国家的调查显示,有超过1/3的受访者表示更加期待增加带薪休假而非涨薪,而一份国内的调查却显示,尽管公众愿意通过带薪休假出行旅游的比例已接近80%,实际落实到位的比率却只有50%左右。  相似文献   

20.
北京:几人愿做“冒富叔”?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使社会成员对某合法拥用的私人财产具有高度的安全感。在现行体制下,财产公开化水平能典型地反映出财产占有者对于社会公共环境中的财产安全系数的心理感受。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1993年5月在北京所做的一项调查的结果显示,较高收入阶层的财产公开化水平远低于一般收入阶层。通过这次对500户北京城区居民家庭进行的“城市居民公众安全感调查”发现,调查对象在有人了解自己的收人情况时,持“绝不透露”态度的,占调查对象,总数的4.00%;表示“可以透露一点”的占总数的12.80%;表示“不表达真实情况”的占4.80%;认为可以持完全公开态度的占68。20%。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工薪阶层对收入持公开化态度的人要多于不固定收入阶层。对“完全可以公开”最持赞同态度的职业阶层依次是:教科文卫人员(占其总数的87.90%);党政机关干部(占其总数的83.33%)和离退休人员(占其总数的82.61%)。而持“绝不透露”态度居第三位的职业是:自由职业者(占其总数的25%)、个体私营业主(占其总数的10%)和待业人员(占其总的10%)。女性持“绝不透露”态度的比例要略高于男性。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