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意识的含义及分类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不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谈创新精神及创新教育,是空洞抽象的,毫无实际意义。思想政治课问题意识的分类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按问题所反映的能力层…  相似文献   

2.
李玲 《前进》2000,(3):41-42
党的十五大报告确定了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文化纲领 ,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一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 ,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文化建设 ,是一种创新文化 ,是立足于中国现实 ,中国传统文化、外国文化等有益成果基础上的创新文化 ,它需要我们激发出极大的创新精神。所谓创新精神就是一种能够冲决固有模式 ,勇于探求、发展的心理品质。传统文化则是指 ,先人在改造环…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逻辑与思维”课程模块最后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单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教学目标,通过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而培育其科学精神。第十一课既要实现对创新思维概括性介绍的任务,又要实现阐释联想思维的含义和方法的任务。第一课时“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创新思维的本质决定了它具有多向性、跨越性、独特性等诸多特征。这些特征的指向就是它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新。本课时引导学生全面立体地了解“创新思维”,开启逻辑与思维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具有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前提。在十八大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的频率达58次之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创新"一词的出现频率亦达44次。很明显,创新已成为我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旋律,中国未来发展的目标是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曾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同志也指出:"批判思维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独立思考精神,它不迷信任何权威,只尊重真理和规律……但现实情况是我们的孩子严重缺乏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能力,这已经成为当下的"教育之病"。我们的孩子:思考既不自由也不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主体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客体的一种对象性实践活动,创新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遵循相关规律,要满足各种条件。当前创新存在三大制约因素:传统文化观念抑制创新思维方式;教育体制不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社会管理模式束缚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育。应从多维度谋求创新突破:转变传统文化观念,建立现代思维方式是关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具备独立意识和自由个性的人是根本;改革社会管理方式,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是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已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精辟地阐述了确立精神支柱的重要作用。一、精神支柱的深刻内涵精神是指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唯物主义者在把意识与精神当作同一概念使用时,认为它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精神支柱作为这种物质反映的最高产物,是人们在政治、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带有强烈示范和导向作用的行为倾向,并与社会形态、民族精神和进步程度息息相关。概括地说,我们需要培育和确立的精神支柱,代表着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对十五大精神的学习,要准确理解而不要误解;对十五大精神的宣传,要正确引导而不要误导,这是中央一位负责同志,在最近首都的一次报告会上作出的重要指示。 这一指示,对于正在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的全党同志来说,不啻是注入一副清醒剂。 多少年来,在我们的一些同志中,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贯彻上级精神,总嗜好求新、喜欢刮风。这种毛病,自然而然地也反映到十五大精神的学习、宣传上。  相似文献   

8.
彭亦兵 《湖湘论坛》2006,19(1):31-32
创新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显著特色。邓小平理论创新思维有四大特色:唯实性、独立性、开放性和超前性。研究邓小平理论创新思维特色,于我们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造就创新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论铁路企业文化的建设朱新民企业文化,是国外八十年代初兴起的一种管理理论。虽然,它在八十年代末才进入中国企业管理家的思维之中,但它的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三十年代的"民生"精神,建国初期的孟泰精神,六十年代的王铁人精神,实际上就是企业文化这...  相似文献   

10.
担当精神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品质,也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开拓创新的精神动能;优良家风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领导干部担当精神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从优良家风建设和担当精神培育的内在一致性出发,通过创新家风内容和形式、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制度等方式,促进领导干部优良家风建设和担当精神培育的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是要在增强时代感、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对于这一重要思想,我们要反复学习、深刻领会、认真实践,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一、深刻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要意义1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创新精神。我们共产党人就要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据…  相似文献   

12.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发展赋予新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也是新课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那么,思想政治教学如何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一、运用思维创造方式活化思想政治教材知识,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创造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悟性创造”,二“是新思维创造”。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好“思维创造”这两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善于幻想和联想,勇于标新立异,喜欢发表新见解,敢于突破陈规,不断攀…  相似文献   

13.
论青年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启动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可以说是教育,要通过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因素和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创造过程中最重要的机制。当前对大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培养其创造性的智力因素——创造性思维;另一个就是非智力因素——创造性人格。所谓创造性人格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首先提出和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个体内在的创造能力与创造动力构成…  相似文献   

14.
当前,反腐倡廉已从侧重治标向着力治本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有有效的机制作保证。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遵循这一重要论断,我们要积极探索反腐倡廉的新机制,用机制创新铲除腐败根源。只有不断探索新途径、开拓新领域,以创新精神抓落实,反腐倡廉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一、反腐倡廉必须进行机制创新 这里讲的机制创新,指的是建立一整套与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5.
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最重要的自由权之一。但是,目前在我国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对人身自由权这个概念的运用并不统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准确地界定人身自由权的外延和内涵。人身自由权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公民的身体活动及思维活动和精神安宁,不受他人非法限制和妨碍的民事自由权利,它包括身体自由权和精神自由权。  相似文献   

16.
论思维模式的构成、本质和主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模式主要是指主体的概念网络系统和解决问题的程序与推理原则,它是人们在认识——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前提能力和心理准备状态,既是以往实践——认识活动的结果,又对以后的实践——认识活动起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思维模式的构成  相似文献   

17.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客观分析,更加彰显了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就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新的视野去研究和探索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成果采用和推广者。自主创新的本质是自主地实现新陈代谢。因而,自主创新的前提是企业家本身实现精神"自主"。自主,是指企业家自己决定自己的道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己拥有自己的权力。而这种"自主精神",是由创新价值判断选择能力、内在冲动力、应变力、决断力、果敢力和耐力等组成的,它需要企业家具备自主的独立人格、自觉的选择能力、自知的思维理性和自强的心理意志。  相似文献   

19.
郝丽 《新东方》2002,11(6):76-7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论述揭示了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深刻把握这个关系 ,对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提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一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古今中外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 ,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必须依靠一种高昂的民族精神。民族 ,是指具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郑重提出: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在我们党的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提出这样明确的要求。深刻领会十六大的这一重要精神并在实践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