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兴隆的甲骨文书法艺术胡振宇今年61岁的刘兴隆是中国老年书画研究舍创作研究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顾问和教授,个人成就载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40多年来,他精心研究甲骨文和古文字学,临写甲骨文拓片和各体书法。著有《新编甲骨...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理事刘兴隆先生,是一位有影响的古文字学家、甲骨文学者、书法篆刻家。应台湾文学艺术学会和同展展览事业有限公司邀请,他赴台展览自己的甲骨文、不篆、隶书、狂草作品,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书法源远流长,可以追索到殷墟的甲骨文。 商周甲骨文字是篆书的前身原形,上下舒展,结字长短大小不拘,或疏朗,或密结,饶有古趣。虽无实用价值,但作为书法艺术,仍然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4.
刘江     
《今日浙江》2012,(4):60-60
刘汀先生是浙江书坛公认的、无可争议的元老级人物,以甲骨文书法篆刻创作享誉天下,主攻金石篆刻与篆书。刘江先生创作丰盛,近年先后获中闰书法终身成就奖,西泠印社终身成就奖。去年冬又出任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在业界拥有崇高威望。  相似文献   

5.
汉字的书法     
吴心 《黄埔》2006,(2):46-47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随着中国汉字的发生与发展而发生、发展起来的。因为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书写出来的有章、有法的一种艺术形式,离了汉字,则无从谈起书法,而只要说汉字,就不能不说书法,书法史与汉字史不可分割。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形式,书法史便从甲骨文始。甲骨文带有原始图画的形迹,构图形象简练,其成字本身就是艺术结晶。由于甲骨文是以刀刻于甲骨等兽骨上,用笔自有特点,虽然古人未必有意识追求刻字的艺术美,但甲骨文这一文字本身的形态决定了刻写的美感风貌。甲骨文从被发现至今已100余…  相似文献   

6.
访台观感     
1996年11月初,我应台湾同展展览事业有限公司和文学艺术学会两家邀请,访台两个月,先后在台北图书馆和松山外贸展览馆举办书法个展两次。展出的有书法、仿制的甲骨文片及《新编甲骨文字典》等五本著作。原定展期一周,连来往行程不超过两周。大概是宝岛人士喜欢殷商甲骨文字的原因,使我得以在那里逗留两个月。其间,除了书法个展外,还先后在历史博物馆、淡江大学和师范大学讲学,会见了不少文化界上层人士,并受到了海基会副会长焦仁和先生的拜访和陈立夫老人的接见。这次访台的深刻印象,使我久久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7.
刘兴隆,1927年生,祖籍河南,现住北京。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顾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刘先生的主要著作有:《甲骨文集句简释》,1987年5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光明日报书评中誉为"集甲骨文字释文、甲骨书法、甲骨篆刻为一体,熔科学性、知识性和技巧性为一炉,不仅对于甲骨书法和篆刻爱好者具有很高的学习和欣赏价  相似文献   

8.
贺惠邦先生是我久已敬慕的著名书法大家。他总结自己多年的经验认为,书法是“法”,又是“道”,既要有高超的技艺,又要有正确的理念。多年来,他在毛体书法研究和创作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所倡立的毛体书法新流派,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书法界最有影响的大事;  相似文献   

9.
魏敬群 《春秋》2010,(2):28-30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诞生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发现甲骨文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一件划时代大事。甲骨与山东.可谓有缘矣。第一个发现甲骨文的是福山(烟台)人王懿荣;第一个贩运甲骨的古董商是潍县人范潍卿:第一个使用甲骨文名称的是济南人陆懋德.为现代著名史学家,曾任清华、北大教授。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90年代初,李巨炎开始了收藏中国书法的艰辛历程,这源于他发自内心的对中国书法的热爱。而他对中国书法收藏的独到判断、敏锐见解,是使他在历经20年磨炼后成为一位成功的中国书法收藏家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他热衷于书法艺术,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展、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还连续三届荣获福建省工商系统书法比赛一等奖;他更热衷于推动永定县的书法事业发展,追求用书法艺术来展示客家的文化,为此将自己的公司关司,腾出场地无偿供爱好者交流和展出。他,就是龙岩市政协委员、永定县政协委员、永定县书法协会主席、永定客家书画院院长戴贵煌。  相似文献   

12.
正覃勇伟,岑溪市人,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会员、岑溪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不惑之年初涉欧颜、二王法帖,后习怀素王铎,尤爱行草甲骨文字。书法作品入选首届沈延毅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国公安书法美术作品展、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全国公安交警美术书法作品展、广西书法家协会第四届中青展、首届广西书法篆刻作品晋京展等。  相似文献   

13.
经过多年的书法实践,我感到书法虽然也是写字,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字,而是一种文化,即审美意义上的创造。判断一个书法家创作是否成熟的标志,不全看他是否仿古人仿得像,而是看他有没有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换言之,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语言,即能够通过笔墨、线条、字法、  相似文献   

14.
高慧 《友声》2006,(1):44-45
2005年7月15日至19日、7月21日至24日,对外友协与中国殷商文化学会、日本北枝篆会等单位分别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共同举办了“中国古文字起源———中日甲骨文书法展”。甲骨文,是指中国古代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可识读的文字。甲骨文作为中国汉字的鼻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次展览以甲骨文为主题,展出了中日两国古文字专家、学者、书法家模仿甲骨文字创作的书法、篆刻以及甲骨文考古挖掘图片等共计210…  相似文献   

15.
赵辉 《台声》2014,(3):84-86
“好故事、练说书、学书法、爱赋诗”,这是张大春在微博上的自我介绍。外界给他的评价则改了其中两个字,“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自然,前者是一种自谦,后者则是他人的评定。张大春在新作《大唐李白》中选译了一个“好故事”并用他“会说书”的方式,呈现出一个盛世背后的大唐和盛名之下的李白。  相似文献   

16.
何新华 《世纪行》2011,(3):37-38
他的书法作品连续人展全国第5、6、7、8届中青展,第一届行草书法大展,首届扇面书法大展,第三届扇面书法展(特邀),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得主)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  相似文献   

17.
吴良安从一名来沪创业者,到成为一名书法教育工作者,直至如今成长为书法专业人士,快意驰骋于申城书法天地。这其中既有其天资所助,更得益于他对书法事业的孜孜耕耘,对书法韵致之美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8.
王绪远,上海人,出身书法世家,保利置业集团艺术设计顾问。他有着传统书法扎实的功底,从事规划设计建筑、环境艺术等方面的经历,又让他放开了视野。他的汉书系列作品极具创新性、时代情和现代感,  相似文献   

19.
1936年,张瑞龄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商人家庭。他6岁开始学习书法,20岁起专攻楷书,几十年如一日,汲古而不泥古,博众家之长,舍传统之短,终成一派。他的“张氏”楷书,闻名遐迩,韵味深长。  相似文献   

20.
正"若书法活动能够与国家大事、文化大事结合起来,更能彰显书法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认同。"从事书法创作三十多年来,白景峰一直在实践着这样一个宏大的理念。苍劲壮观的黄土高原培育了他的豪情,激发了他的使命感。他的豁达、直抒胸臆,全部都在他劲健洒脱、酣畅势足的狂草笔墨中洋溢出来。他主张书法要牵系家国大事,致力于将书法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