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与积淀起来的一种意识和感情。进入21世纪以来,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我们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观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存在的问题切入,阐述中西方学者对幸福观的不同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的因素,探索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加强对大学生的幸福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将幸福感内容进课堂,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应增加人文关怀,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进行恋爱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学校还要与家庭、社会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3.
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亟需关注幸福教育,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追求幸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幸福品质。本文从亟需关注幸福教育的原因入手,叙述了幸福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重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开展幸福教育进行了探讨:一要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为主导,吸收借鉴优良传统文化;二要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追求幸福;三要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塑造良好的幸福品质。  相似文献   

4.
鄢永慧 《世纪桥》2010,(19):84-85
幸福是人类一个既古老又永恒的追求目标,大学生的幸福观也是高校德育工作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随着现代化的物质性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我国部分在校大学生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幸福感危机。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既是高校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高校德育的关键任务之一。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认知现状出发,尝试性地提出了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以马克思的人的需要理论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只有合理正当适度需要的满足才是幸福的真谛,既要注重物质幸福,又要注重精神幸福,不同人生阶段有不同的幸福追求目标,把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统一起来,劳动创造是获得幸福生活的源泉。高校应通过开设幸福课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幸福文化,实施关怀教育,举办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幸福观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校应通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人的幸福具有动态性和丰富性,人的自由自觉劳动揭示了人的幸福的内涵和根本手段,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统一的,有利于消解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对大学生幸福观造成的不良影响,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升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这些路径是高校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价值观、共同价值观、幸福、民生幸福等内涵的解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探析,认为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表达了民众追求幸福的共同价值取向。共同价值观引领下的民生幸福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回归,也是对西方幸福观的扬弃,正是这种继承与扬弃,使民生幸福观为民众所接受,被社会所弘扬。通过对民生幸福体现社会共同追求价值目标的论述,提出了构建共同价值观引领下的民生幸福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负面报道不绝如缕,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社会经济发展了,教育水平提高了,学习条件改善了,大学生的幸福观却出现了问题?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幸福感?高校应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幸福教育?这一连串问号亟待我们作出回应。有鉴于此,我们于2014年10月在长江大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试图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的认知及其主观幸福感,探究其特点,发现其中存在  相似文献   

9.
高校应通过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人的幸福具有动态性和丰富性,人的自由自觉劳动揭示了人的幸福的内涵和根本手段,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是统一的,有利于消解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对大学生幸福观造成的不良影响,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升大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这些路径是高校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贾究明 《世纪桥》2012,(13):47-48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促进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如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也有了根本的转变。本文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以便找到适合当代大学生个人发展的思想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文倩 《世纪桥》2024,(1):115-117
随着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志愿服务及志愿服务精神领域的研究,这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效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因此,将研究视野聚焦志愿服务精神,阐述志愿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意义,调查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现状,在实践层面对志愿服务精神及培育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影响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诸多不足和原因,最终提出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理论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翟长江  庞惠 《世纪桥》2009,(7):116-117
价值观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特征,本文从价值观多元化产生的社会环境、教育背景、家庭传统三个方面对广西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对于如何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践行延安精神,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对于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延安精神贯穿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延安精神,有效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大学精神教育与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内涵所在。探索大学精神教育现状和与之相对应的大学生价值内涵,对于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全新课题,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积极价值,理性审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努力探究并不断拓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科学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长效机制,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全新课题,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积极价值,理性审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努力探究并不断拓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科学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长效机制,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加强大学生和谐社会思想教育的原则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代大学生加强和谐社会思想的教育,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认真探讨加强大学生和谐社会思想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齐勇  彭萍 《世纪桥》2009,(19):123-124
塑造和优化大学生人格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本文在阐述了人格概念的内涵、健康人格的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健康的人格对于当代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并在简要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格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造成大学生人格缺陷的主要原因。据此。本文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对于塑造与优化新时期大学生人格的途径进行了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20.
徐凤莉 《世纪桥》2013,(1):47-48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生力军。他们的幸福感的强弱是受幸福观支配和影响的。其提高路径最为关键的有三个方面,即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指导;必须始终坚持劳动和创造是幸福的根本途径;必须始终坚持学校长效的育人机制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