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声音     
《台声》2016,(19)
正邱镜淳台湾新竹县县长我希望以台湾新竹县的五峰乡张学良故居作为两岸串联点,重点营销新竹县的好山好水。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下,不能因政党轮替,让10多年两岸同胞的努力一夕瓦解。徐耀昌台湾苗栗县县长我希望两岸能重启正向互动、良善交流。民进党赢得台湾"2016大选"之后,两岸关系似乎瞬间停留在原地不动,当前两岸官方联系和协商机制停摆,连民间原本十分热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13)
正高雄"二二八公园"里"洪素珠事件"在台湾内部和两岸间炒得沸沸扬扬的,这一波看似已经终结已久的省籍冲突,又因为"洪素珠事件"爆发出来,全台蓝绿政治人物无不强烈谴责,但到底为何因为"洪素珠事件"又再次挑起台湾内部"省籍冲突"乃至两岸网民那最敏感的神经呢?台湾政治的"省籍冲突"由来已久,自从"解严"以来,每一次的选举都是台湾"省籍冲突"的撕裂。随着时光的演变当眷村也已经成为记忆时,台湾内部  相似文献   

3.
《台声》2020,(14)
正近日,北京市台联通过官网和公众号等平台,陆续推出"科举制度在台湾——台湾进士专题展"在两岸进行巡展的精彩瞬间、专家研究的丰硕成果、历史学者的深情寄语等内容,让更多的两岸同胞近距离了解科举制度在台湾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向公众进一步展现北京台湾会馆在两岸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科举制度在台湾——台湾进士专题展"通过对科举制度历史,尤其是科举入台过程与脉络的描述,展现了台湾文进士这一群体的风采和成就,客观总结了在清廷统一台湾后,全面推行科举制度对台湾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展的深远影响,表明了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的史实。  相似文献   

4.
《两岸关系》2014,(10):23-23
<正>台湾《旺报》与凤凰网合作,自9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间,在两岸同步举办主题征稿:"两岸为什么应该统一?"希望引发两岸民众对"统一"的思考。统一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期望,也是浩浩荡荡的中国历史潮流,令人遗憾的是,60年的隔离却让"统一"一词在两岸,尤其在台湾,已成为"敏感话题"。特别是台湾蓝营的政治人物,追求两岸和平,却对统一一词避之唯恐不及,能闪躲就闪躲,不能闪躲就模糊以对,决不面对表态;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17)
<正>摘编自8月16日台湾《联合报》从两岸关系急冻,到台湾经济动能长期低迷及人才外流,乃至于近两周的红灯限电警戒,显示台湾正面临"灰犀牛"事件冲击。当前台湾的情况,如同被众多灰犀牛环伺般身处险境。然而,蔡当局仍旧让政治考虑凌驾于产业与能源政策之上,明知台湾经济和产业发展与对岸密不可分,却刻意让两岸政策恶化。包括借教育等手段推动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19)
<正>沿着先辈的足迹踏访台湾会馆,用心感受两岸一家亲;手挽手精诚合作,用信任筑起友谊的桥梁……9月15日至16日,百余名在京台湾学生参加"京华情学子梦"喜乐汇活动。活动中,他们通过协作拓展、联谊联欢等活动,加深了对北京这座城市的认识和感情,提升了两岸青年人之间的凝聚力,为异地求学的台生找到了家的温暖。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17)
<正>8月9日至16日,由全国台联和吉林省台联共同举办的台湾吉林籍新住民返乡团暨两岸婚生子女夏令营活动在吉林省举行。以台湾"中华两岸一家亲"交流协会理事长湛秀英为团长、成员多数来自台湾吉林省籍的数十对两岸婚姻家庭参加了此次活动。而在参加这次活动中的两岸婚生子女中,最大的已经上高三了,最小的还在上幼儿园大班。精彩纷呈的活动令营员们十分兴奋,大家不断地惊叹家乡吉林近几年社会经济方面的巨变,这让他们感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8.
《台声》2020,(2)
正"我们热忱欢迎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追梦、筑梦、圆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两岸热议,也让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热血沸腾,跃跃欲试。深化两岸交流融合发展,青年人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以"31条措施""26条措施"为代表的惠台措施和实施办法相继出台,受到了台湾各界特别是台湾青年们的热烈欢迎,它更好地助力台湾青年共享大陆发展机遇,更好地融人大陆,筑梦大陆。在民族复兴进程中,两岸青年同胞的发展天地更加广阔,内生动力更加充沛。  相似文献   

9.
正"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兴则国家兴。7月12日至16日,在两岸各界人士的共同支持下,第二届海峡两岸乡村振兴论坛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成功举办。论坛以"艺术让两岸乡村更美好"为主题,由《两岸关系》杂志社、海峡两岸乡村振兴论坛组织委员会主办,台湾工商建设研究会、台湾中华青年企业家协会、台湾中华两岸农业交流发展协会、台湾青年创业育成中心协办。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6月下旬,第六届海峡论坛如期在福建登场,这一迄今两岸民间最具规模的基层民众嘉年华再次吸引了超过1.2万的台湾乡亲跨海而来,切实感受"两岸一家亲"的火热场景。悠悠两岸,民生为大。如往届一样,本届论坛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更加不遗余力地让基层民众唱主角。包括台湾相关党派、工会、青少年、妇女、农业等30多个界别和民间社团站到了两岸交流  相似文献   

11.
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台湾爆发了以学生为主,部分团体参加的反对"两岸服贸协议"、推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立法"的"太阳花学运"。此事件对台湾政局和社会造成了强烈冲击和动荡,充分暴露出民进党利用学运,进行"台独"分裂势力活动;渗透、培植、争取、扩大绿营后备军;煽动民众对马当局不满,从而达到削弱国民党年底"七合一"选举能量,为其夺取政权制造舆论之目的。"太阳花学运"对两岸关系造成一定冲击,进一步证明"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大障碍,也使两岸"两会"授权签署的协议权威性面临挑战,深刻地反映出大陆争取台湾同胞民心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9)
正民进党即将上台执政,由蔡英文最信任的财经专才林全"组阁",希望打造一个全新的"财经执政团队",将"经济阴霾赶出台湾"。然而,从日前林全在民进党临全会上对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发言与定调看,笔者深刻感到林全深受蔡英文与绿营政治思维影响,已经是一个政治化了的财经人物,完全接受绿营的两岸观与两岸经贸思维,片面与负面地看待两岸经贸关系,令人对未来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两岸经济合作前景感到担忧。林全表示,这几年的经济因为两岸关系的发展,造成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5,(23)
<正>很多台湾大学生原本对马英九评价并不高,但经过此次历史性的会晤后,大家对马的印象出现改观,学生认为大陆对台是有气度的。在这次两岸领导人会晤后,可以让台湾学生知道未来该往哪个方向走。2016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在此次会晤后,已经变相地演化成"蓝绿对决",演化成"九二共识"对决"台独"党纲。马英九在此次会晤中找到了他的历史定位。而幸运的是两岸领导人会晤成功举行也让台湾学生看到了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5,(13)
<正>6月13日,第三届两岸公益论坛在福建厦门开幕,300多位两岸公益机构代表和爱心人士围绕"公益——让社会更和谐"主题,深入交流实践经验,探讨两岸公益合作。为期2天的第三届两岸公益论坛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致公党中央海外联谊委员会、两岸交流基金、台湾中华文化推广协会、台湾张老师基金会、台湾中华华夏文化交流协会、台湾创价学会等机构联合主办。国台办副主任龚清概,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常务副主席齐鸣秋,致公党福建省委  相似文献   

15.
两岸交流     
《台声》2004,(12):8-9
萧万长:台湾不可忽视大陆市场 两岸应共存共荣 台声讯 台"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萧万长11月17日下午在云林县专题演讲时强调,两岸关系对台湾经济发展很重要,台湾不可忽视大陆市场,这是现实,台湾应有效率规划、整合以提升竞争力,让台湾与大陆共存共荣。 据台湾媒体报道,萧万长是应云林县工策会、  相似文献   

16.
<正>"花开并蒂,桥连两岸"。2019两岸青年电竞大赛于7月24日晚在江苏昆山开幕。以电竞文化为纽带,两岸"青春产业"快速发展,电竞成为两岸青年交流新"语言"。本次赛事由两岸企业家峰会主办,江苏省台办和昆山市人民政府承办。旨在为两岸青年群体打造高规格、高水准的电子竞技赛事,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创业就业机遇,促进两岸青年交流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12)
正6月2日,"两岸情深——台湾艺术家书画展"在山东威海市东方艺术学校开展。威海市台办主任李英春、威台两地书画界人士和众多市民一同观展。此次书画展由威海市台办主办,台湾两岸和平文化艺术联盟、威海市东方艺术学校承办,共展出了台湾艺术大师姜一涵、李沃源书画作品100余幅。作品集中展示了书画家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以及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期望。"两岸情深"书画展成功举办了多届,已成为两岸书画家以画会友、  相似文献   

18.
台情扫描     
<正>蔡英文当局加码制造两岸对立、破坏两岸交流近1个月来,蔡英文当局和民进党为捞取选举利益,不断加码制造两岸敌意,刻意阻挠两岸正常交流交往。一是在"王立强事件"上大做文章,制造"大陆介入台湾地区选举"的假象。蔡英文办公室、台行政机构、台陆委会纷纷发表声明,煞有介事地表示将"持续调查、依法严办",并称这表明大陆"对台湾确有介入  相似文献   

19.
刘红 《两岸关系》2014,(3):58-59
正长期以来,台湾南部县市的"政治认同"问题一直是两岸高度关注的议题。对此,既要看到台湾南部"政治认同"的倾向性和特殊性,也要看到其参与两岸交流的迫切性和积极性。关于台湾"南北差别"与"南北趋同"的关系两岸交流30多年来,两岸相互间的资讯和了解越来越多,同样也逐渐形成了对台湾南部社会政治态度、立场和"国家认同"的看法。从舆情报道和交流印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8,(11)
正摘编自2018年5月11日台湾《旺报》台湾《旺报》5月11日发表社评文章指出,当柯文哲向民进党低头,为"'两岸一家亲'言论所造成的不悦"道歉后,原本对柯文哲期待甚高的两岸仿佛被重重槌了一记,柯文哲的表现让两岸中国人失望,这确实让人遗憾。那个自称"白目"、天不怕地不怕的柯文哲已信用破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