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窑沟今昔     
退休后,儿女们把我接到乌鲁木齐与她们住在一起。可是,我常常思念过去生活、工作的地方——煤窑沟,想回去看看。每当提及此事,儿女总是说:"煤窑沟就那么让您难忘吗?"是啊,我难忘在那里度过的岁月,难忘30年前那里的荒凉、贫穷、落后,难忘改革开放后那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煤窑沟在吐鲁番市以北28公里处,与我工作的煤矿相距只有几百米。1976年我调到煤矿工作。不久,我发现不少职工下班后去煤窑沟,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在一个星期天上午,我也去了煤窑沟。我向赶毛驴车的大爷询问煤窑沟在哪儿,他指了指说:"西面捡石头的地方。"我走过去,一位和我年纪相仿的老乡和他家人正在捡鹅卵石。我问:"捡这些石头干啥用?"他说:"卖钱。"我又问:"你们家去年挣多少钱。"他叹了口气说:"能吃饱肚子就算不错了。"我心  相似文献   

2.
《时代潮》2001,(12)
我长期分管彭真同志的住地和在京外出活动时的安全警卫工作。因此,与彭真同志接触较多,比较熟悉,特别是有机会亲耳聆听老人家的许多教诲。1991年3月,他听秘书说我要离休了,大概是怕我有什么想法,就让秘书通知我到他那里谈话。一见面,老人家就问我:"退下来后干什么?"我说:"干了这么多年警卫工作了,太累了,想好好休息一下了。"老人家一听就非常严肃地对我说:"老同志年龄到线,就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这是我们党的规矩,也是自然法则。但是,作为共产党员是没有退休一说的。老同志退下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6)
正记得贫僧还是儿童的时候,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人问我:"你是哪家的孩子?"我说:"万福新村的。"我父母的故居就在万福村。到了扬州,人家又问我:"你是哪里人?"我告诉他们:"我是仙女镇的人。"到了南京,出家以后,经常有人问起贫僧哪里人?我说:"我是扬州江都人。"后来有因缘到了其他省份,每当人们问起贫僧哪里人?我就回答他说:"我是江苏人。"四五十年前,贫僧周游  相似文献   

4.
邹某问:2002年,我刚满18岁,就被邻居用水果刀划伤额头,报案后派出所带我去鉴定伤情,因为我的伤口长度不到4cm,构不成"轻微伤"。那个行凶的人只受到200元罚款的处罚。今年初,我在小区遛狗,狗狗大便了,我正要掏出卫生纸收拾,一个大小伙子骂道:"他妈的没有教养,污染环境!"我问"你叨狗还是叨人?"他说"老子叨人,你想怎么着?"当即我就与他吵了起来。他冲上来挥拳打我,我闪身让开并随手一挡(他说我"打"),他没有站稳便一头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10月的一个傍晚,三明市三元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裕生到战友家串门。几碟小菜伴酒,两个老战友畅谈起来。战友无意中发现,邓裕生的手机换了,便问他:"你的手机去哪了?"他说:"坏了"。"怎么坏的?"经过一连串的追问,战友弄清楚邓裕生"手机坏了"的原委。那是去年5月11日的下午,邓裕生带着爱人、女儿、女婿及小外孙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0,(11):91-91
##正##1939年8月8日,希特勒密使戈宁来到重庆黄山官邸,要与蒋介石密谈,蒋介石却叫宋美龄接待,说是"凡我夫人的谈话,一概就是我的谈话"。戈宁说他是代表希特勒前来斡旋中日之战以便双方求和的。宋美龄问他:"你们取得了日本方面的同意吗?"戈宁说取得了。她问:"怎么个和法?"戈宁说恢复到"七七事变"之前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高调爱水果     
正我爱吃水果,好友赠送我一箱燕巢番石榴,我欢喜接受,并告知"这是我最喜欢的水果第二名。"后来他又送我省产高接梨,我说:"我好喜欢吃水梨,这是我最喜欢的水果第二名。"柚子?"最喜欢水果第二名";关庙菠萝?"最喜欢水果第二名"。好友忍不住问:"为何所有的水果都是排行第二名?"我说,因为太爱水果了,爱到最高境界,无法区分高下,便全部归纳为"榜眼",  相似文献   

8.
开心岛     
后悔救人 儿子问妈妈:"妈妈,你和爸爸是怎么认识的?" "有一回,我掉在水里差点淹死了,幸而有一位年轻的男子急忙跳入水中救了我?过了两个月,我们就结婚了?幸而你爸爸会游泳?" "可为什么爸爸总是对我说,千万不要去学习游泳呢!" 认错人 一天,汤姆坐在一列飞驰的火车上,车厢内只有他一个人? 当列车在某车站靠站时,车门打开,上来一个大汉,用刀子抵住汤姆的颈部威吓道:"要钱还是要命?"汤姆吓得哆哆嗦嗦地回答:"我身上一分钱也没有?"大汉恶狠狠地问:"那你为什么发抖?"汤姆哭丧着脸说:"我还以为你是检票员?" 没穿鞋 杰克看到乔治穿了一双 鳄鱼皮鞋,…  相似文献   

9.
<正>面对"入境热"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人们禁不住自问:"入境热",我们准备好了吗?"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1993  相似文献   

10.
探索的动机     
正微观世界与经典世界最明显的一个区别是,事物不是明确的非此即彼,而是此与彼的某种尚未确定的叠加态。我在欧洲留学时,到阿尔卑斯山区的一个大峡谷,一个很少有外国人到的地方去游历。在那里,我见到一位大概80多岁、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坐在轮椅上。她非常高兴看到一个外国人,于是我们就聊起来。她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我是做量子物理的。"然后她进一步问我:"你做量子物理的哪一方面?"我说:"是量子信息、  相似文献   

11.
把握住自己     
鲁钟鸣 《政策》2003,(10):13-13
据报道,一位县委副书记中秋回家过节,他母亲说了一句令他非常吃惊的话:"儿啊,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平安安地退休。"他不解地问:"妈,我才四十出头,怎么就说退休呢?"老太太说:"儿呀,你看过电视上报道的那些贪官吗?我是怕你把握不住自己呀。如果你在关键环节上不检点自已,一旦当了贪官,那全家人可麻烦  相似文献   

12.
行善的理由     
张丽钧 《中国减灾》2011,(6X):45-45
<正>单位号召大家为灾区捐款,同事老陈捐了200元,工作人员便按照规定将他的名字和捐款数额记录了下来。老陈问:"你们记这个干吗,是不是还要公布啊?"对方回答道:"是。"老陈于是说:"那就请再退给我100元吧,我只能捐100元了。"工作人员不解地说:"公布出来是为了让您觉得光彩啊!您怎么反倒要少捐呢?"老陈  相似文献   

13.
云溪子 《小康》2022,(3):100-101
一位老同志和我聊天,说最近很累.我道:"您退休十多年了,无官一身轻;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有啥可累的?"他说:"头脑累呀!经常上网、看手机,同样一件事,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说,甚至一日三变,弄得我的脑筋转不过弯来,头都大了,跟着绕来绕去,更别说跟上趟了,你说累不累?"  相似文献   

14.
你是谁的人?     
笔者的一位老乡,今年大学毕业分到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不到一月就跑来向我诉苦,说单位不时有人神秘兮兮地问他:"你是谁的人?"并请教我,他该怎么办?我说,你只管埋头工作,告诉池们谁的人也不是,你是你自己的人.老乡苦笑着说:"不行啊,我们单位书记和主任矛盾很大……"我也感到无可奈阿,总不能教唆他"良臣择主而事"或"卖身投靠"吧!  相似文献   

15.
正吃完了工作人员送到房间的元宵,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一休养区的杨婆婆想起了远在武汉、身处一线的小女儿,备感思念。老人拿起床头的相框,抚摸着女儿的照片。这个小小的动作,没有躲过驻区护士覃雪的眼睛。她给老人例行测完了体温,轻轻抚着老人的肩膀说:"杨婆婆,您又在想您的小女儿黄医生了?"老人点点头,叹了口气:"前段时间说要去发热门诊了,  相似文献   

16.
据《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记载:战国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很爱吃鱼,全国的人都抢着买鱼送给他,但公仪休却不接受。他的学生劝他说:"老师爱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正因为我很爱吃鱼,所以不接受。如果接受了鱼,就必然会迁就别人而徇私枉法,宰相就会被罢免。而宰相罢免了,虽然我喜欢吃鱼,别人肯  相似文献   

17.
<正>临近六一,我也开始像女儿一样兴奋:用折纸做了漂亮的花束,放在客厅的茶几上;用水彩笔在墙上画了几个卡通的动物;用即时贴剪了"儿童节快乐"几个大字贴在门上;甚至连电脑桌面都换成了可爱的漫画形象……我这样的表现,让女儿有点奇怪,她问我:"六一儿童节,是我的节日啊,你干嘛这么开心?"我很郑重地告诉女儿:"谁规定六一只是你的节日?六一也可以是我的节日,希望我和你一样永远都有一颗童心,这辈子都过儿童节。"  相似文献   

18.
头等舱哲学     
<正>关于头等舱,有一则传闻。麦肯锡坐飞机只坐头等舱,他说:"我在头等舱认识一个客户,就能给我带来一年的收益。"而比尔·盖茨则几乎从不坐头等舱,他说:"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有人说,麦肯锡倡导的是机遇战略,而盖茨倡导的是节俭战略。个人认为,不应从字面上作浅显的意图猜测,而应更多地从发言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我是人大代表,有话语权。如果我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怎么对得起选我的父老乡亲?"履职20载,他参与提出了1200多件关乎国计民生的议案、建议,被誉为"河南第一议案大户";由他领衔提交的议案进入河南省地方性法规有关条款的就有12件;他提出的议案和建议给中原百姓带来了诸多福祉:比如整治"黑网吧"、加速河南省骨髓库建设、  相似文献   

20.
郭因 《当代建设》2003,(4):18-18
看到合肥日渐增多的片片绿色,就不禁想起吴翼。合肥的绿,当然不只是吴翼一个人的功劳,但吴翼的确有一份无法抹煞的大功劳。我最先是从合肥解放后建设部门第一代领导人程龙那里知道吴翼的。好像是在“文革”期间,程龙和我在一次同游逍遥津公园时,我瞧见一处园林小品很有味道,便满口叫好,程龙告诉我,那是吴翼设计的。他说,吴翼原在交通系统工作,是他老爸程士范把吴翼请到合肥来的,说吴翼是解放前的中央大学学园林的高材生。进一步了解了吴翼,则是在安师大教授张世锡那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应邀去芜湖讲学,世锡请我在他家里吃饭。他家墙壁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