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沉浸式展示互动空间成为空间展示的一种重要展示手段。通过扩展现实技术(Extended Reality,简称XR),将虚拟的数字化效果与真实的空间相结合,打造出一个人机互动的虚实结合的空间环境。将扩展现实技术融入到互动空间展示的设计中是将多种虚拟数字化技术融合的一种创新展示设计方式。多元的感官融合使体验者融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获得无缝转接的沉浸感。通过技术手段将身体与空间媒介融合为一种具身性的感官体验,强化数字展示空间的互动性,形成虚实相生的展示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2.
高晓溪  董慧 《前沿》2012,(19):12-16
空间城市化与现代化作为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目的是为城市主体提供更好的生活,忽视空间正义的价值取向等同于历史必然性的丧失.城市发展的空间与活力转向以及政府、市场与个人三者的空间博弈导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一现实语境为空间正义的彰显提出严峻挑战.本文试图在分析空间的物质性与社会性两大特征的基础上阐述空间正义原则的基本内容,梳理提出背景、原因,进而反观我国城市空间发展的现实境遇,以期在城市空间生产与消费过程中通过空间正义的彰显构建活力化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3.
空间生产的历史嬗变使城市空间呈现出异质性的现实面貌,但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是城市空间生产的价值归旨。活力化的城市空间在动力论、生存论、价值论等方面勾勒出城市空间生产全新理论图景,既在理论上破除了现代性视阈下的空间"隐忧",也在理论上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提供了合理诠释。本文基于伦理视阈,试图建构以"现实之人"为理论轴心的活力激发路径。  相似文献   

4.
祝伟 《重庆行政》2021,(2):99-101
推动文化空间生产是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其主要包括文化的产业空间、物质空间及社会空间三种空间生产维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战略规划部署.文旅融合发展不仅是新时代推动中国文化空间生产的现实载体和平台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新型的文化空间生产模式.2021 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扎实推进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渝东北文旅深度融合是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实抓手及战略支撑.通过文化空间生产可以为审视渝东北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视角和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空间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研究其发展现状对于提升青少年空间服务质量,创新青少年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报告通过对武汉市青少年空间的实证调查,分析了青少年空间的基本现状、服务绩效、主要特点及现实问题,提出了青少年空间下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空间与现实空间日渐融合,网络社群的影响力超越了网络空间。网络社群不仅是一种虚拟空间的产物,而且在社群互动模式、地理社区的网络社群化、社会组织的去实体化等方面与现实社会产生融合。这种线下融合趋势客观上要求网络社群治理在思维方式与制度层面产生变革,应综合互联网治理和社会治理,构建多元化、协同化、智能化的创新型网络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张骁鸣 《思想战线》2011,37(3):99-105
旅游地空间是一种建构性的社会现实。基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的个案研究可以看出,在旅游地发展过程中,不同行动者共同建构了有关旅游发展与遗产保护的空间话语系统,而确保这一系统得以制度化、合法化的原因在于行动者都能通过参与空间的命名、分类、策略性使用、仪式化行为等四种机制来获取合意的利益。旅游现象所蕴含的空间话语的开放性、动态性可以为空间话语研究开辟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一、众创空间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脉络(一)众创空间的起源和发展2015年,是我国迈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开局之年,为了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顶层设计落实到具体探索之中,夯实其落地生根的现实基础,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3月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和2017年6月分别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从此,众创空间作为一个社会新词、热词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众创空间从问世  相似文献   

9.
以信息编码方式的颠覆性改变为标志,经济社会经历了工业时代到数字时代的转变。“玩劳动”作为一种新的劳动形态出现,再次掀起了学界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否过时的探讨。实质上,从单一空间维度去分析“玩劳动”难以真正厘清其物质属性和生产质性。随着数字经济新形态的发展,“玩劳动”不仅符合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同时还具有空间二重性。即在现实物理空间和虚拟数字空间二元空间视角下,“玩劳动”在现实物理空间中表现为休闲、娱乐等活动,在虚拟数字空间中进行着生产劳动。这种空间二重性的产生是数据商品化、数字平台资料化以及经济空间数字化重构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数字资本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榨取和占有“玩工”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进一步加剧了价值剥削、劳动控制和社会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0.
王永梅 《理论月刊》2010,(8):137-141
米克·巴尔关于空间具有"结构性"和"主题化"功能的论述为探讨《无名的裘德》中的空间叙事提供了依据。裘德在一个个地点之间辗转形成一条统领小说的"结构性"线索;作者以此为基础塑造的两个空间(以北"威塞克斯"为原型的现实空间和裘德建构的想象空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带来的是裘德的觉醒,这一过程具有"主题化"特征,它揭示了作者的"进化向善论"思想。  相似文献   

11.
聂阳 《理论月刊》2023,(5):90-97
从现代早期的产业资本主义到当今时代的数字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主导逻辑经历了从资本空间化到空间资本化的深刻转变。空间资本化意味着数字资本作为数字网络空间的控制力量,通过实质吸纳人的生命过程而获得全面改造和掌控社会空间的能力,空间生产由此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主性和吸附性。从本质上说,空间资本化是由数字劳动推动的,数字劳动通过整合资本扩张的空间要求与人的发展的空间需求,消解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界限,加速空间生产的潜能向现实转化等环节来推动空间资本化的实现。空间资本化蕴含着一种超越肉体规训的生命政治范式,即数字资本通过微观场景设计,最大限度地占有剩余时间,营造媒介化的意义空间来完成对人的深层精神规训。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后期,空间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被激活以后,不平衡空间发展成为分析当代世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视角,其中哈维(D.Harvey--1935)的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既有理论分析研究又有现实社会批判,既总结了以往研究又提出了新的理论研究框架,特别是建立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的四个核心要素:资本积累过程中的物质因素、剥夺性积累、资本积累时空中的特点和在不同地理空间规模上的政治、社会和阶级斗争,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推动我们的不平衡发展理论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取得重大的革命胜利,是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典范,具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从空间视角出发,很容易发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的现实依据来自于毛泽东对中国城乡的实际境况的空间判断和精准的唯物主义时空观思考。革命理论在实际的革命斗争中演化出了多种微观理论样式,具体包括"土地革命"与空间法权再分配;"工农武装割据""地方主义"与空间重塑;"根据地建设"及其内部空间生产;农民斗争艺术与空间解放等等。由此可以看出,空间视角不仅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当代创新的重要一环,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新成果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理论探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一开始你会以为这是一部浪漫的时尚爱情片,后来感觉是科幻探索片,到最后竞发现这部电影更像是一部惊悚悬疑片。《香草的天空》着实是一部“烧智商”的电影。现实与梦境反复交织,观众的脑子会有点乱,即使全神贯注也几乎难以全部分清哪是梦境哪是现实,很累人,又会给你很大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机关大院”是指由国家各级各类权力机关(广义)围绕自己的办公场所修建各种形式的院墙,形成一种明显不同于周边普通居民居住环境的特殊院落社区。它是中国各级党政机关较普遍的一种空间存在形式。与发达国家的“市政大厦”类型的政府办公机构不同。中国的“机关大院”是以党政机关的工作职能为存在基础,集党政机关的工作职能和机关工作人员及家属的私人生活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空间。现实中的“机关大院”有许多种类型。从权力等级角度划分,有中央一级的  相似文献   

16.
无论什么世界,都是充满着矛盾的,就是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这是因为“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7页),而现实世界是充满矛盾的统一的,所以数学概念作为现实世界一个侧面的反映,也不能不充满矛盾的统一。数的概念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对客观事物数量关系的不断认识而逐步形成的。在原始社会,古代人在打猎捕鱼和制作工具等活动中,遇到了如何分配工具和食物的矛盾,感到有顾及人群、工具和野兽的数目的必要。在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中便形成了自然数“1,2,3,……”的概念。但首先形成的是“一”与“多”这两个矛盾着的概念。开始,人们认识数“1”,进而认识数“2”,对于“3”以上就认为是多,所谓“三人为众,人多出智慧”。“一”和“多”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转化为“多”,“多”转化为“一”。不仅由“一”连续相加可以得到任何的自然数即“多”,而且任何不是“一”的自然数无不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一”,例如,30(天)转化为1(月),  相似文献   

17.
罗永青 《创造》2011,(12):92-93
所谓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物质基础、以现实的人在电子空间中进行网上生活为基本内涵的新的社会文化形态,它是一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全球性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在资本主义城市问题突显的现实背景以及城市地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双重理论背景下,大卫·哈维试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入空间分析,形成了空间视域的资本批判理论。尽管哈维对马克思主义缺乏空间维度这一说法颇有欠缺,但他从资本积累的维度阐述了城市物质景观变迁和阶级关系再生产的新特征。哈维将资本批判引入空间理论的成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并为城市空间理论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中国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19.
程金华  张豪 《探索与争鸣》2022,(11):52-59+177-178
在全球元宇宙建设的热潮中,开发并运营虚拟空间相关产品,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布局元宇宙产业的重要举措。但是,虚拟空间的权属整体上并不清晰,尤其是当基于现实物理空间开发虚拟空间产品时,两类空间的权益可能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冲突。为了推动元宇宙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必要在厘清物理空间法律属性的基础上,对元宇宙虚拟空间权利人赋予一种“准物权”的新兴财产权利,并建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权益冲突的解决规则,在维护物理空间权利的基础上,保障元宇宙虚拟空间相关产品能得到有效开发和运营。  相似文献   

20.
王志刚 《思想战线》2012,38(4):121-124
空间正义关注的是空间生产实践的总体性伦理问题,所谓城市空间正义,就是存在于城市空间生产实践中的公平和公正,是不同(差异)城市主体能够相对自由、平等地享有城市空间权益,不受支配地进行城市空间生产和空间消费的理想状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空间正义,把消灭城市空间矛盾、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追求的理想目标,同时引导人们将生活的目的,从对外在物化空间的关注转向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上来。现实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资本同质化逻辑和主体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空间生产应该把"差异的正义"作为其价值诉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空间就是要承认差异性,通过价值指引和制度安排,推进对无压迫的群体差异的再生产和对无压迫的群体差异的尊重,谋求多元利益群体空间的"重叠共识"或"交叉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