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剪刀因裂素,汝粉为开红。彩异惊流雪,香饶占便风。裁成识天意,万物与花同。”这是一首唐代流传下来的剪纸诗,它写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剪纸风俗。金华人文荟萃,素有“小邹鲁”之称,民间艺术更是异彩纷呈,民间剪纸在其中独树一帜。前几天,金华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会长鲍运达老师送给笔者一本《武义民间剪纸艺术集》,里面的作品美轮美奂、精致质朴。鲍运达老师介绍说,别看了这些作品的作者,他们可都是年已古稀的剪纸爱好者啊。早就听说武义老年大学有一批剪纸班的学员,剪纸剪得非常漂亮,看来此言不虚。  相似文献   

2.
聋女谣     
在去年2期,我们介绍了雪琪的剪纸生活。后来我一直和雪琪保持着联系。雪琪每次来编辑部,她的"老师妈妈"都陪着她一起来,再后来,雪琪就自己来找我聊天了。雪琪很忙,一是她到处奔波学习剪纸,二一个是她忙着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她的"奥运剪纸"还被奥组委收藏。雪琪的作品也有了进步,不只是剪纸技术,更多的是注入了思想,她通过剪纸,把自己说的、想的表现出来,有了更深的主题。我高兴地看到,雪琪在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台声》2020,(16)
正"高妈妈,好久没见面了,我们特别想你!""高妈妈,我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读大二,这次疫情,我真切感受到了作为医学生的自豪,我要好好学医回报社会。""我和瑞峰明年毕业后打算考研究生,今年不能见面,特别遗憾,希望有机会到台湾看你。"……7月26日,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高金素梅女士2020年度北川地震受灾学生助养金发放仪式以一种特别的方式举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已坚持12年每年赴约的"高妈妈",今年只能以视频连线方式与她助养的北川孩子隔"屏"互动交流,关切询问大家学习、工作、生活情况,鼓励他们积极生活、认真学习、好好工作。  相似文献   

4.
神剪侠侣     
<正>在昆明,有这样一对"神剪侠侣"。他们一个剪影,一个剪纸,互相切磋,互为精进。小小的工作室就是他们修炼技艺的场所。他们像江湖里的大侠,不拿刀剑,却以刀光论英雄。雕、镂、刻、剪是他们的绝世武功,所谓"多剪一刀便走样、少剪一刀不成样"容不得半点差错。一张红纸,一把剪刀,短短几分钟内,段云丽的手腕不停翻转了数十遍。人们说她刀下有花,在她手腕翻转间,花朵自来。气定神闲的闺  相似文献   

5.
苏白老师是我的业师,我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从一开始,舅父说好了给我介绍一位篆刻老师的。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妈妈不让我们搞特殊 倪萍:你妈妈生前我有幸见过一次。 蒋晓真:是吗?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倪萍:是90年。在北京,她参加一个什么活动,我叫了一声白杨老师,觉得很荣幸。见了白杨老师之后,我那种激动,好像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觉得你不像你妈妈。 蒋晓真:对,绝大多数人一见我就说,你不像你妈妈。因为我性格比较外向,我妈妈比较娴熟,说话很慢。但过了一会儿又觉得很像。我想我性格里有很多像我妈妈的地方,做事特别认真,特别仔细,很稳,我外向的性格又特别像我父亲,我父亲是一个比较健谈的人,乐呵呵,比较乐观。 倪萍:你一生下来就注定了跟  相似文献   

7.
一剪之巧夺神功——浅谈山西民间剪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贴窗花。其中,剪纸窗花艺术构思巧妙,大胆夸张,经过精心装裱,妙趣横生,惹人喜爱,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享有很高声誉,被人们视为珍品收藏。著名诗人郭沫若对剪纸艺术赞叹不已并热情赋诗赞道:“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剪纸,又称剪花、窗花、刻纸,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间工艺。剪纸中的剪是指剪刀,纸是指纸张,两者合起来是剪纸,在没有剪刀和纸张以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但用其他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早在汉代司马迁《史记》中就有记载,“剪桐封弟”的故…  相似文献   

8.
胡兰 《人民公安》2006,(7):64-64
自从我生了孩子后,就每天和妈妈住在了一起。她的鞋和我的鞋总是并排放在家门口的脚垫上。对于妈妈的鞋子,我总是持反感态度。她和她那个年龄段的女人一样,宁可大量购入水货,也不肯花大价钱买双好鞋。对于妈妈而言,到商店去买鞋,一双鞋的价位是不该超过50元的。饭桌上,我总是对  相似文献   

9.
包力盈是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区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三岁开始学习剪纸,而今才满六岁,就能剪各种动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一天我到他家里去看望他,他的祖母、侨眷吴丽华领我上楼,但见四周墙壁上贴满了动物剪纸,琳琅满目,简直成了动物世界。小力盈正坐在书桌旁,聚精会神地剪纸。他发现有人来了,马上抬起头,朝他的祖母做了一个鬼脸,我观看了他贴在墙上和放在  相似文献   

10.
自从我学习了《青少年修养》以后,我的进步很大,书中的内容深深地教育了我,使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以前,我是一个怕脏怕累的孩子。放学回家,有时间也不和妈妈一起料理家务,而是放下书包就出去玩了。家中养了几百只鸡,都是妈妈一个人料理,有一次,妈妈让我去给鸡添水、添食,我一看又脏又臭的鸡粪,就噘着嘴说:“我还有作业呢。”等妈妈一走,又去玩了。我学习了《热爱劳动》这一课后,知道了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历史,劳动是人类幸福的源泉,劳动者是人类幸福的创造者。因此,劳动是光荣的事情。热爱劳动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老师给我们讲了朱总司令和战士  相似文献   

11.
丁伟鸣,上海市工艺美术博物馆砚刻大师,曾获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大奖。 “我的观察力是天生的” 现年53岁的丁伟鸣出身中医家庭,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雕刻兴趣盎然。14岁时,父亲的好友给他介绍了一位篆刻启蒙老师,黄铁池先生。这位老师又把他引见给金通长(石林)先生学习印纽雕刻。初次见面,金通长给他看了一桌子的印纽,  相似文献   

12.
朱玲 《中国保安》2012,(1):32-35
2011年10月,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真诚沟通》节目中:柔和的阳光下,刻刀穿越青石发出清脆声响,篆刻达人时而勾画轻着,时而纵横深刻,一幅古朴拙雅的篆刻印章便呈现在了观众眼前。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夸老师象妈妈,但我不敢“夸”妈妈象老师。 我有一个当老师的妈妈。若不是她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女儿,也许我会有更多的发展余地。 我满学龄就离开爸爸的军营,跟在妈妈身边。一天我得了腮腺炎,妈妈身上的粉笔尘未及掸去,匆匆奔进家门,抱起我直奔医院。妈妈  相似文献   

14.
原本只是农妇或女孩们在田间炕头剪着玩儿的民间剪纸,最多也就是过年时剪的“挂起儿”和窗花儿,可经她的手一抠持,窗花儿变成了神奇的艺术作品,剪纸形成了产业,有些作品甚至畅销国外,成了老外们的炫耀品、收藏物。她就是——宝凤剪纸的创始人李宝凤。  相似文献   

15.
普梅笑 《今日民族》2016,(12):33-35
正李照英的剪纸源于传统和自然,题材丰富,人物、花鸟形象鲜活灵动,组合自然随意,充分体现了蒙自坝区彝族尼苏人农渔并存的文化特色。我初来蒙自时,一次逛街偶然发现了南湖旁的月牙塘附近巷子里有卖彝族、苗族服饰和蒙自刀烟的民族特色小街。因为不时去买些绣品,我和摆摊卖剪纸花样和绣品的李照英阿姨慢慢熟识了。现年62岁的李照英出生在蒙自大屯海边上的龙头寨里,是地道的彝家女。生父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病逝了,母亲黄祖珍生前是市级剪  相似文献   

16.
丹心一片系银剪王蓬草,一位平凡又普通的农家妇女,灵宝市七、八届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35岁学剪纸,40岁作品参展。10多年来,为了剪纸事业,她费尽了心血。今年53岁的王蓬草,系我市苏村乡人。她从小就酷爱剪纸艺术,多年来,凭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取得了令...  相似文献   

17.
春节快到了,在我国大部分乡村,春节是从剪剪纸、贴窗花开始的。今年恰逢猪年,猪在民间向来是吉祥的象征,在这里我奉献上我的作品,愿2007年来临时,金猪拱门,富贵临门。  相似文献   

18.
盛夏酷暑,流火烁金。放眼警营,大练兵活动正热火朝天,方兴未艾。身为一名退役老警,老汉我眼见此一战略性举措的提出与实施,喜不自胜。然,此时若有人偏要煞风景,问:大练兵最忌讳的是什么?我溯往鉴今,答日:耍花架子。 “花架子”尤为当下练兵之大忌。习惯于耍“花架子”的人,其“共性”即为“表演性”,即演给人看;若细加分解,其心态、表现形态又各异其趣,  相似文献   

19.
满族剪纸     
曾闻 《今日民族》2013,(10):51-51
抚顺满族剪纸有200多年的历史,具有浓郁的满族文化特色,它以满族文化和民俗节日活动为主要表现内容,保存了大量满族民间活态的民俗和丰富的文化,包括满族宗教信仰、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乡风民俗、人生礼俗、花鸟草虫等。满族剪纸是以剪、说、唱为一体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满族剪纸、民歌和故事结合在一起,通过边唱或边讲的形式剪出作品。剪、说、唱一体,心、脑、手并用,这种独特的具有综合陛的剪纸方法,其价值不仅仅表现在剪纸的技艺之中,也是一种仪式,一种信仰,一种文化,是了解、认识和研究满族历史和兴衰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1987年5月,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民族民间剪纸研究会和贵州省民族文物工作队联合举办了《贵州省首届民族民间剪纸展览》。其后,应北京民族文化宫的邀请,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民族文化宫和北京民族文化宫又联合举办了《贵州民族民间剪纸艺术、地戏面具展览》。为筹备展览,进行了两次征集工作,在我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铜仁、遵义、毕节、安顺等地区和六盘水市以及贵阳市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回族、仡佬族、土家族、壮族和汉族等10个民族中,共征集剪纸作品3,000多件。这些剪纸作品,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创作剪纸,有窗花、壁花,等等,以装饰性质为主;第二部分是民族民间剪纸,是民族服装上不同部位的花纹剪纸,如衣领花、襟花、袖花、卡胸花、围腰花、裙边花、鞋花、鞋垫花、背扇花、童帽花,等等,都是用作刺绣的底样,以实用性质为主。征集到的3,000多件剪纸作品中,多数属于第二部分,占90%以上,汉族剪纸作品,多数属于第一部分。本文主要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