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工”是在税费征收年代的概念,是指农民必须要出的农村义务工与劳动积累工。农村义务工,主要用于防汛、义务植树、公路建设和修缮校舍等;劳动积累工,主要用于本村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植树造林,并主要安排在农闲时间出工。“两工”制度在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中曾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宿豫县对为群众办实事定下三条原则:“光面子好看的事不办;超越承受能力的事不办;干部得利享福的事不办。”去年,全县取消92项要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升级达标活动,为全县农民减轻负担700多万元。笔者认为,这个“三不办”好,值得倡导。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单位,每年都有许多实事要办。年初向群众承诺“办多少件实事”,年终总结“实事办了多少件”,已成为一项工作制度。但是,办什么、不办什么?先办什么、后办什么?哪些当办、哪些不当  相似文献   

3.
来信摘录     
“办厂”也要“办场” 有 些干部认为“厂”是“工”字头, 而“场”是。农”字头,办厂比 较时尚,办场有点土气,对招商 引资上项目办工厂情有独钟,对发挥本地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办农场却重视 不够。应当看到,办厂直接富的是地方财政,是政绩,办场直接富的是一 方百姓,也是政绩。对农民来说,“场”与他们更接近,更有感情。与办厂 相比,办场难度小、见效快。一个农户养百十只鸡,掌握了技术,增加了 收入,就可以办个大一点的养鸡场。如果我们能用办厂的劲头来办场,加 大扶持力度,富民强县的目标就一定会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千百万群众自己的事业。无论报刊、广播、电视,它们都应当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反映人民群众的活动、意志和愿望,依靠人民群众来办,诚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贯彻落实“全党办报”、“全军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组织措施,建立一个遍布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通讯网络。  相似文献   

5.
昔日仅作为工分记载凭证的记工本,目前已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减轻农民负担的工具,出现在湖北省枣阳市徐寨乡村村组组。为了加强农村公用工、义务工的管理,湖北省枣阳市徐寨乡党委、政府积极推广记工本管理的办法,增强“两工”管理透明度。全乡每户农民都发有统一印发的记工本。平时归农户保管,出工时,由派工者一工一记,年终凭记工本结算。据该乡经营站同志介绍,过去有些村组张口便派工,没有确凿记载;或单方记账,没有说服力,不利于用工限量管理和群众监督。记工本登记管理既增加了用工透明度,又利于单户结算,抽查审计。记工本登…  相似文献   

6.
夏莉娜 《中国人大》2009,(10):50-51
她是个农民。20世纪50年代初,在当时红遍全国的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倡议下,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率先创办了“金星农牧生产合作社”。她当选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副社长。从那时起她就走家串户动员妇女出工下田和男人们一起劳动,并提出妇女不仅要和男人享受一样的工作权利,还应该得到相同的报酬。  相似文献   

7.
2011年1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指出,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4万亿元看似很多,实际并不多,主要原因是农业欠账太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算过一笔账:“上世纪,一直到上世纪为止,一年农民出工出力修水利大概要120亿个劳动日,而现在一年能出的劳动日大概只有20多亿个。也就是一年要减少100亿个投在水利上的劳动日。如果按照一个工10块钱,一年就等于少投入1000个亿。那么持续十年左右呢,这个欠账就很多。”  相似文献   

8.
谈“心”     
心,有多种多样。从好的方面讲,就有热心、细心、虚心、精心、耐心、诚心等等。要做一个好的政治教师,当然就要讲这样的“好心”了。先要“热心”。要热心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把全部心劲用在教学工作上。这是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次要“细心”。有助或有关教学工作的情况,资料等等,都要细心体察、该记的记、该问的问,该管的  相似文献   

9.
徐双双 《重庆行政》2023,(1):103-10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1]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比较重,要实现全社会成员共同富裕,农民这一群体至关重要。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民物质生活水平虽不断提高,但农民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却受到忽视,呈现单一化和碎片化的短板。随着这一短板逐渐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一文中提出了“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强调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2]。农民精神生活的改善是中国社会发展变革无法回避的问题,农民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从侧面反映出乡村振兴的成效。因此,研究促进实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改善农民精神生活品质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 年 伊 始,省 委 、省 政 府办 公 厅 就 发 出《关 于 进 一 步 做 好 灾 区 重 建 家 园 工 作 妥 善安 排好 灾 区 生 活的 通 知 》;全省 经 济 工 作 会议 明 确 要 求 今 年 突 出 抓 好 就 业 再 就 业 、社会 保障 、医 疗卫 生 等 十 大实 事 的 落 实;省 委书 记习 近 平 新 年伊 始 第 一 个工 作 日 就 到 基层 调 研 “三 农 ”工 作 ,省 长 吕 祖 善 赴 乌 溪 江库 区检 查 困 难 群众 异 地 脱 贫 工 作 。还 有 政府 为民 工 清 薪、 对 困 难 群众 实 行 基 本 生 活物 价 补 贴 、 下 拨 2700 万 元 救 灾 款 帮 助 雪…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完成了“争得民主”这一历史使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使亿万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就是国家《宪法》中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种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这对生产资料为资本家所有的私有制的民主,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所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反映在人民民主方面。劳动人民在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12.
服务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 ,是个充满温馨 ,让人心动的词语。为人民服务 ,领导就是服务 ,政府为基层群众服务 ,这些提法 ,从本质上说 ,都是一致的。《望》杂志刊登过刘根生先生题为《政府也要学会“被动服务”》的文章 ,说现在有些政府部门的“主动服务”成了灾害。该文例举某地有家正红火的私营企业 ,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批来客 ,来的都是有关部门的头头脑脑 ,来的都说是来“关心帮助”的 ,搞得这家企业招待费剧增。又说某市要求农民统一住别墅 ,说是政府为农民办的实事之一。在政府行政命令之下 ,不少农民只好举债盖房 ,住在别墅里过穷…  相似文献   

13.
时下,从城市到农村,到处都能见到“人民的事人民办”之类的标语;从大会到小会,随时都能听见“人民的事人民办”之类的口号。按说,“人民的事人民办”这句话是没有什么毛病的。但是,如果在实际工作中,不顾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承受能力,把“人民的事人民办”用得太多太滥,就很有可能走向反面,严重脱离群众,甚而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恶果。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在“人民的事人民办”的旗号下,向群众和企业乱收费、乱摊派。诸如“人民的城市人民建”,“人民的教育人民办”,“人民的道路人民修”,等等,等等。你不能说这些事不是人…  相似文献   

14.
“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而这又必须从尊重一切劳动做起。十六大首次把尊重劳动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相并列而且将其置于首位,并且特别强调“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首先是生产性劳动。凡是生产和提供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产品和劳务的劳动,无论其产品和劳务是物质性的还是精神性的,都应该是生产性劳动。有益劳动首先应该是生产性劳动,其范围包括国民经济统计中第一、二产业的劳动和第三产业劳动;同时,有益劳动还  相似文献   

16.
语录     
《创造》2008,(10):32-32
“发展是硬道理,但是没有安全保障的、盲目的、不科学的发展就没道理。如果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一基本要求都不能保证,发展得再快也失去了意义。” “我们要坚决纠正盲目的、粗放的、急功近利的、制造虚假政绩的发展,努力兴办人民希望办的实事好事,决不要污染的、带血的GDP。”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为了人民,为了全国人民能一步一步地过上“温饱”、“小康”,“中等发达水平”的美好生活。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必须依靠全国人民。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谁赐予的,也不是从外国“买”来的,而是人民群众自己干出来的,正如列宁所说:“生机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首先,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劳动创造世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创造了物质财富——这是最浅显、最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我国一年生产的4亿多吨粮食,400万吨棉花,10亿多吨煤,1.3亿多吨石油,  相似文献   

18.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把标点改一改,意思就不同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人民认可,就这么办;不认可,也应让他们了解情况。他是说人民群众有决定权和知情权呀!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提出使劳动及其主体劳动者开始受到尊重和保护;要切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必须做到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进行创新,划分出第四产业,确立生产商品劳动与非生产商品劳动的范畴,尊重人才,发展劳动文明。  相似文献   

20.
两个起点与社会经济条件基本相同的县残疾人联合会,一个观念旧,以为残联就是依附政府某个部门的,有“等、靠、要“的思想,唯唯诺诺,左顾右盼,推一下动一下,什么都向上伸手,什么都等“红头文件“;另一个重视政府部门的支持,但不等不靠,意气风发,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发展趋势,主动出点子想办法,办实业促事业,奋力开拓。两年下来,两个县的残疾人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