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转型时期。这种社会转型的生动实践愈益深刻地昭示着这样一种发展的内在要求,即市场经济启动的社会转型,不仅包括经济体制转轨,实现经济增长这个根本任务,而且内蕴着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这一历史性任务;社会转型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是经济上的日益富有,而且是政治、文化上的高度民主和文明。  相似文献   

2.
从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看,行政发展是行政系统随着行政环境的变迁,改革与创新行政体  相似文献   

3.
殷燕 《学理论》2014,(1):113-114
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三特征出发论述了其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冲突的重要作用。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社会,西方外来文化的侵入使我国文化消极发展出现阻碍时,我们遵循以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党文化建设思想的基线为原则,创造既带有民族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特点、与时俱进、既立足本土又面向全世界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转型论价值观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 ,我国社会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转型时期。所谓社会转型是指整个社会系统由一种结构状态向另一种结构状态的过渡 ,它不是社会某个部分或层面的局部发展 ,而是社会系统的全面的、结构性的变化。社会转型以结构转换为核心 ,同时带动社会体制的转机、利益的调整和观念的变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为人的社会化提供了许多新的规范要求和价值标准 ,为提高人们对社会的分析力、理解力提供了条件。同时 ,也带来人们新旧观念上的冲突 ,造成人们价值观念上的多元性和模糊性 ,导致在行为选择上出现无所适从或随心所欲的倾向 ,特别是结构分化到重新整…  相似文献   

5.
高光华  马翠英 《学理论》2013,(22):110-112
国内关于社会焦虑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对社会焦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焦虑内涵、类型、特征、发展规律、产生原因、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等方面。但是从现有的研究情况来看,关于社会焦虑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概念界定不清、研究对象宽泛、划分类型的标准不统一、研究方法单一、缺乏理论支持、解决方案"治标不治本"等。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在社会焦虑现状和形成原因的研究基础上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 ,社区党的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对社区党建与社会生态环境的非均衡性进行科学分析 ,如何对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合理定位以及正确选择党建功能的实现途径等 ,是社区党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20,(6):93-100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呼唤制度伦理建设。依据制度在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结构中的不同层次与不同领域,制度伦理体系由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以及政治制度伦理、经济制度伦理和社会文化制度伦理三个方面内容构成。当今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制度伦理建设目标与主要内容为制度正义、社会效率和社会秩序。制度正义是实现社会效率与构建社会秩序的制度基础与前提,社会效率是制度正义与良序社会的物质承担者,良序社会的构建是制度正义与社会效率的出发点与目标,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民营经济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其焦点就是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价值选择问题。正是由于这一理由,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问题就成为哲学的研究核心。“民营经济价值观”是当前哲学价值论转向中的创新观念,应当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重要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
郑家昊 《理论导刊》2012,(3):13-15,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特质依然导致了各种治理缺陷和问题的出现,这对政府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基于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府治理现状的省察,转型时期的政府治理必须在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理念和服务精神的指引下,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市场、公民之间的关系,建构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史广全  叶富春 《学理论》2010,(20):112-113
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重要价值。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角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法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效率与公平、目标与手段、理想与过程的和谐;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角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法体现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体现先进文化的要求,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法具有和谐价值的政策基础,同时,作为贯彻执政党政策的法律武器,也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法具有和谐价值。  相似文献   

11.
程春凤 《学理论》2008,(4):36-38
我国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并存、新旧交替”的特征。在这种“多元并存”的价值观念中,生态领域中的价值观念值得我们关注。如何在破除传统的、僵化的价值观念,建立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型价值观念:即在市场文明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文明;以全人类利益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类本位的价值观念;以代际平等为指向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2.
政党权威是中国现代政治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在实现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必然对政党权威提出挑战,必然要求从传统的人治型政党权威到现代的法理型政党权威的转型。在分析了确立政党权威的来源以及中国政党权威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的基础之上,重点探讨中国政党权威转型在当前所面临的多重挑战,提出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权威重建和强化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3.
李娜 《学理论》2013,(16):89-90
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人的发展问题不可回避,而价值观作为人的思想观念中的一个方面,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实践证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视角来研究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人的价值观转变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唯有认真研究转型时期的思想脉象,方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使命感、责任感,不断优化、调适、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提升工作成效,为两个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强势压力下,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开始潜入高校的政治生活和教师的精神领域,在教师中引发了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师德建设问题,严重损害了高等学校的形象,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声誉,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普遍担忧.着力解决高校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6.
深圳作为古老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排头兵”,在其率先进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萌生着一种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新质文化,这种新质文化的表现之一,即深圳人的种种现代意识。时下深圳提出“现代文化名城”的建设目标,相对于“历史文化名城”而言,意在使深圳成为一个以非历史文化,或日非传统文化,也就是现代文化闻名于世的城市。这一目标的现实可能性正在于特区文化中已然萌生的现代意识。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商品经济的大市场。发达的市场经济造就了平等自由的社会观念,新型的契约关系逐步打破了社会流动上的等级障碍…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失范与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观念是社会演进的动态发展和价值观念形态交替过程中必然存在的过渡性和中介性的环节,其本质在于价值活动主体的行为目的与手段在整合中出现失调,这种失调相对于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念构建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由于传统与现代、计划与市场、东方与西方等多元价值观念的相互冲突与撞击,我国当代社会价值观念的理论构建和价值实践无可规避地经历着某种失范的过程,给当代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纵深方向改革和现代化进程,设置了不可小视的观念障碍。因此,对当代中国的社会规范体系进行全面的审度和疏理,确立与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现代价值观念体系,是消除当代中国社会的各种社会失范现象,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明的进步,促进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型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朱熹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全祖望评价他的思想体系,"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本文并不是着眼于朱熹天理论、人性论、欲望论等社会思想的论述,而是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出发,将南宋社会转型背景与朱熹理学思想建构的过程相结合,并分析其对于个人、宗族、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 理论分析框架 90年代以来,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1978年至今)的青年发展进行理论研究成为青年研究的一大热点。由单光鼐、陆建华主编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在掌握80年代至90代初期中国青年发展的大量实证材料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有关中国青年发展的理论,即“偏离与吸纳理论”。199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12个省(直辖市)、100多个市(县)对10000多名青年所做的《中国青年发展状况调查》,就青年在政治心态与社会  相似文献   

20.
公共管理伦理问题关注的是正义,并以正义为原则指导公共管理者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公共管理伦理在当代的公共管理活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社会转型期,分析公共管理伦理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