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干政工就意味着清贫。金钱不是你的追求,名誉并非你的目标。你信奉的是:工作着是美丽的。干政工就意味着单调。枯燥的理论需要你刻意钻研,繁琐的思想工作需要你耐心疏导。异地风光的考察那是别人的事,浪漫潇洒的歌舞厅那不是口袋羞涩的人能去的地方。干政工就意味着少被人理解。苦口婆心的教育常被人说成多管闲事,通霄达旦的劳作也被误为是不创造价值的多余。干政工就要学会忍受。无理责骂、恶意诽谤不说,有时还得赔上一张笑脸。干政工就要沉默地跋涉。你写的文章署的是别的名字,你取得的成绩记在别人帐上。你只管播种不管收获,丰收…  相似文献   

2.
“你对厕所问题很热心,就由你把厕所管起来。”“别人扫厕所每月60元,我们照顾人大代表,给你加20元。”这是武汉市某区人大代表朱信洲,多次反映一居委会久拖不解的公厕问题,而得到的区环卫局领导的回应。从此,每天一大早,这位人大代表和老伴一起,拿着水桶、扫帚,在公厕里清扫、冲刷。  相似文献   

3.
瞭望哨     
《瞭望》1996,(7)
乡村干部用得最多的工作方式莫过于“催”。在会议上催,在广播中催,在电话里催,在乡府村部催,在田头路边催。催耕催种,催征催购,催钱催粮,样样都要催。农民群众呢?却是你催你的,他干他的。催是检查,催是督办,催是事业心  相似文献   

4.
制度的力量     
公司里有位美国工程师,刚来中国的那一阵子,他一看到周围地上有垃圾就拣起来,然后到处找垃圾桶.同事都劝他,说你拣这个干啥呀?他说习惯了.于是我常常感叹:美国佬的素质就是不一样.但是没过两个月,他不光不拣垃圾了,有时还和别人一样往地上乱扔垃圾.  相似文献   

5.
制度的力量     
黄建如 《党政论坛》2010,(11):62-62
公司里有位美国工程师,刚来中国的那一阵子,他一看到周围地上有垃圾就拣起来,然后到处找垃圾桶。同事都劝他,说你拣这个干啥呀?他说习惯了。于是我常常感叹:美国佬的素质就是不一样。但是没过两个月,他不光不拣垃圾了,有时还和别人一样往地上乱扔垃圾。  相似文献   

6.
垃圾新闻     
韩羽 《瞭望》1989,(17)
邻居老李悄悄告诉我:“前天出了个稀罕新闻”,我问:“什么稀罕新闻?”他说:“干疗所大门口旁边不是有一排垃圾箱么,你猜怎么的?垃圾箱里有两条尺八长的大鲤鱼。一个老工人看见了要捡起来,他老伴说,八成是坏了的,捡它干什么!老工人摁了摁,冰凉绷硬,是冻着的。你想,大冬天冻着的鱼怎会能坏!老工人捡起来提回家去了。一开膛,你猜怎么的?鱼肚子里有个塑料卷,真神了,打开塑料  相似文献   

7.
最大的失落     
晚饭后看电视,两个节目不期而遇:先是中央台的“焦点访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说的是长春动植物国的河沟清淤工地,解放军驻长春某部战士们在乍暖还寒的天气里,站在齐腰深的腥臭的泥淖里,正热火朝天地淘挖淤泥。据说是在有关部门请正规工程队“一立方米给500元都不干”的情况下,该部官兵们才决定来这里义务奉献的。但站在河岸边看热闹的人群里,却有几个穿着入时、手持大哥大的青年前战士们起哄,喊他们是“使大兵”,戏他们为“泥报”,问他们“这么卖力挣多少钱”,还向他们扔土坷垃。在公园里春游的几位女大学生看不下去,…  相似文献   

8.
夫妻夜话     
夜深了,沸腾的钢城结束了白昼的喧嚣,此时,多半人家已进入甜睡的梦乡,但王伟家的灯却还亮着。妻子拉着王伟的衣襟耐心地数说着:“眼下春节快要到了,车间生产任务这么急。在这节骨眼上你为啥撂挑子不干了?领导和你谈过多少次,你一点也没听进去……”。读者要想明白“夫妻夜话”这则故事的原由,还得从头说起。王伟和妻子吕宗敏都是鞍钢机械制造公司铸钢厂清砂车间的工人,王伟是清整二班的班长。今年  相似文献   

9.
拥有万余名职工的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是我国机械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之一。最近,笔者就当前热门话题与职工聊天,发现他们最关心的是分配问题。分配的天平倾斜了王春 (炼化设备分广工人):我下苦干,每月奖金加工资能拿250元,也有人把我也看成“二百伍”,因为我只会在工厂好好干,下了班也不去挣外快。我是电焊工,31年工龄了,谁都知道,兰石厂的焊、铆技术是拔尖的,晚上出去干三小时,少则30元,多则近百元,比我在工厂一月奖金还多。厂内外的工资差别这样悬殊,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在其位政绩不佳者要下位,不干工作捣乱毁业者要问罪。不这样做,就不能弘扬正气。必须旗帜鲜明地支持干事的,惩治捣乱的。”这是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在一次会议上讲的一段话,道出了广大群众许久鲠在喉咙里的心里话。难怪话音未落,会场上掌声雷动。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有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一些人不仅自己不干事,还生怕别人干成事。于是,擦亮双眸,手执放大镜,专找干事人的碴,只要听到他人有点成绩,或受到群众拥护、领导表扬,他们心里就不是滋味。总要绞尽脑汁,横挑鼻子竖挑眼,找出你一点毛病来,不管  相似文献   

11.
全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一九八三年底达到八百九十二亿元,比上年增加了二百一十七亿元。对于多年来比较贫困的我国人民来说,这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个消息确实喜人。五年之前,即一九七八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储蓄的存款余额还只有二百一十亿六千万元,平均每人还不到二十二元;五年之后,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五年时间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数翻了两番,平均每人达到八十八元五角。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23岁,青春年华。而我从23岁开始干政工至今已有27年有余。像我这样始终在一个岗位上没“挪窝”干了这么多年政工的,不要说在千余人的企业独一无二,就是在我所在的安康铁路分局乃至路局政工系统,也属个别。每每闲暇细思,尤其是思忖从事政工这些年的所失所得,还真打心眼里庆幸今生与思想政治工作结缘。 如果说27年前是组织上、是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社会而言,求同乃是对改革的认同,而非墨守成规。比如你要修铁路,他则说老祖宗没有那东西也过来了。骑惯了毛驴,看见汽车就不快;坐惯了马车,看见火车则不快。不管什么事,稍有变异,马上招来非议。不敢为天下先,又不许别人为天下先,二者为一,成了坚韧性保守。这种思维,今天还在影响着不少人。典型表现则是,凡事没有先例不干,"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见到改革创新,不明就里就泼冷水。如此"求同",实则不想求新求变。  相似文献   

14.
看到这个题目,您也许会说,现在各级各地都在大力精简压缩各种会议,砍都砍不及,你还在这里要多开会!是的,我这里说的是“职工群众爱听想听”的会。现在这种会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少到了一些单位里、企业里、村子里连中央在抓什么、省里在想什么、地方在干什么都一无所知。说起来是在改革,咋搞的厂子里发不出工资了呢?单位里咋搞的要减人了?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咋这么难处了呢?村子里老百姓咋要交那么多名堂的钱呢?不清楚,不明白,反正说不出个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这还不该开个会讲  相似文献   

15.
取经这件事,表面上看历经千辛万苦,这罪没有人愿意受,这活也是没人愿干的苦差事.但仔细一琢磨,又似乎不是那么回事.你看,悟空十几年前还在五行山下服刑,后来给了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结果放出来后,经过十四年就己成佛.唐僧被如来贬下界去,经过十世修行,也成了佛,这个过程不超过五百年,因为镇元大仙让弟子好好接待唐僧一行时,曾说过这样的话,"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孟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可见那时金蝉子还在天上,并在重要会议上做过端茶倒水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农村商品经济的兴起,使大批的农民走出了“寨门”,把商品送进了城市,而又把城里的现代文明带回农村。河北省晋县周家庄乡在新形势下,正确引导农民消化吸收现代精神文明的成果,破除封建落后的旧观念、旧传统,使这个乡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去年在这个有一万一千多人的乡村里,公共积累一干四百零三万元,人均纯收入九百二十五元,达到了小康水平。在六个自然村里出现了六百多座漂亮的农民住宅楼,并耸立起一座座现代化的文化体育设施,科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绝  相似文献   

17.
瞭望哨     
《瞭望》1984,(29)
郑州汽车制造厂前几年是郑州市有名的亏损大户:一九八一年亏损二百二十五万元,一九八二年又亏损三百五十九万元。不少干部对此无动于衷。看到这种情况,工人们说,我们厂的干部有的埋头苦干,也有人光吃不干,还有少数人不但不干活,还打击先进,挑拨离间。  相似文献   

18.
原标价10万元的钻戒现在只卖5万元,如此打折不是令人心动而是令人心颤“上帝”必须是砍价的行家里手购物处处有陷阱,讲得可能过激了些,但要真正买到物有所值的物品,还真要具备一些“特异功能”才行。首要的,你必须对许多商品的价格有个基本了解,只要有可能,你必...  相似文献   

19.
学会拒绝     
拒绝,看起来再简单不过了, 难道也需要学?是的。君不 见,有些人就是因为不善拒绝而带来人生烦恼甚至是人生悲剧。 通常情况下的难以拒绝是碍于老同学、老战友、老朋友的情面,但也有不少则是因为诱惑。比如,你是身份不低的“公仆”,别人赠送巨额金钱、豪华住宅、名贵字画,你收不收?还比如,摆在面前的是一桩能获巨利但又触犯国家法律的生意,你干不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拒绝,因为该拒绝时不拒绝,就会被真理拒绝,被社会拒绝。必要的拒绝实质上是一种去旧图新、删繁就简、标新立异。 学会拒绝,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当…  相似文献   

20.
云甸 《瞭望》1984,(26)
云南省文联大院坐落在昆明风景秀丽的翠湖边。院中长满各种南国花卉,艳丽的山茶花、火红的杜鹃花,满树的海棠花……循着一条绛碧芳菲的花路,我去访问《边疆文艺》编辑杨百铸同志。他正好在花圃里低头劳作,为那些奇花异木浇水、施肥。多年来,他用自己艰辛的劳动,为整个大院增添了不少春色。我来访问杨百铸,当然不是为了花事,而是因为他在培养少数民族作者方面硕果累累。人们说他在少数民族文学园地里不断辛勤耕耘,付出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纳西族作者戈阿干曾送给杨百铸四句诗,“枯苗由你扶起,枝蔓凭你去留,雨露靠你洒淋,花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