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的一位朋友在某机关任副职。许是碰巧,有一次连续几天里打手机找他,竟然都是在会场开会。事后见面时,朋友颇为感慨地说:如今这会也真是太多了,行业会、专业会、临时任务会……即使是某一项工作有时没十个八个的会都不成。比如:任务来了,党组班子成员要开会研究如何落实,而后是负责部门具体方案会,接着是动员教育会、任务分解会、阶段汇报会、现场推广交流会、总结大会等等,准得一连串、一系列没完没了的会。  相似文献   

2.
丑有所值     
老傅在群里说,他在某短视频平台弄了个账号,让大家都去关注一下.我打开短视频一看,他一边弹吉他一边自我陶醉地唱歌,可惜弹唱都不在调儿上,而且方言味太重,简直滑稽.朋友嘛,鼓励为主,大家都"闭耳"夸.一片违心的赞扬声中,老傅飘了,竟然还开起了直播.  相似文献   

3.
正一位朋友在某单位办事的时候,因为不熟悉该单位的工作业务,连续问了五个工作人员,得到的回复都是"您应该找某科长,不要找我"。当他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去找科长的时候,结果科长说也不关他的事,应该去找窗口服务中心。这一来一回的折腾,事情没办成,时间却花费了不少。朋友  相似文献   

4.
邱晓华与张荣坤,一个是国家统计局的党组副书记,一个是福禧投资控股公司的老板;一个身居北京,一个地处上海.无论从职业的角度还是从地域的角度,他俩成为朋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他们偏偏成了朋友,而且是看上去好得不能再好的那类朋友.  相似文献   

5.
作为他的朋友,我怎么也不能相信,小陈这么一个机灵能干的人也会上当受骗。小陈是北京人,当时是厦门某贸易公司驻京联络员,公司在北京设了个汽车配件批发点,就由他主要负责。一晃开张半年多了,批发点赢利却很少.小陈心里非常着急。一天,批发点来了一位操南方口音的青年,自我  相似文献   

6.
朋友正在打一场官司,因为许多年前借出去的十万元钱至今不能收回.他是看在朋友面上借出去的,他的那位朋友做了担保人.十万元钱几乎就是他一辈子的心血.最后一次催款连借款人都找不到了,他只好把担保人告上了法庭.没想到他的那位朋友做了手脚,借条上"担保人"的"保"字龙飞凤舞,看不清到底是个什么字.就因为一字不清,一个本来一清二楚的官司便搁浅了.  相似文献   

7.
我的一位在某乡镇当副镇长的朋友日前向我抱怨:“我被折腾死了,去年一年中竟换了6个乡镇!”一年中竟“正常调动”了6个地方,如此“正常调动”就显得不那么正常了。爱养花的人都有一个经验:要经常换盆。因为一盆花在一个花盆里长期不换,盆土会板结,根须过密反而难以吸收营养,渐渐地花就会蔫枯乃至死亡。所以适时地换盆,有利于花朵的生长和盛开。养花如此,  相似文献   

8.
在某市纪委工作的一位朋友寄来一篇稿子,让我润一下"色",想在报刊上露个脸儿.稿子的题目是<关于机关党员廉洁承诺实践的思考>. 电话里,我问他:"(党员廉洁)承诺效果怎样?"  相似文献   

9.
初春的一天,笔者去某基层单位看望朋友.他是一名党务干部,正在做党支部年度工作计划,让我参谋参谋.我一看,满满两页纸,洋洋洒洒十几条,便问道:"这些计划内容都能完成吗?"他颇为无奈地说:"年年都是这些内容.至于能有几项达标,谁心里都没底儿.到年底完成多少是多少."  相似文献   

10.
去年8月,本刊先后在多家媒体刊登了征集新刊名的启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全国各地的读者朋友纷纷来函来电,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几个月来,本刊共收到来信3000余封,征集刊名近4000个.有的朋友一口气提供了十几个刊名,每个刊名都附有详细说明;有的朋友还为本刊的发展提出不少颇有见地的建议.捧读一封封洋溢着激情、闪耀着智慧的来信,我们深深感动.  相似文献   

11.
和朋友看一档节目,主持人邀请两位嘉宾就如何帮助消费者甄别楼盘进行分析。一位嘉宾是某科研院研究员,口若悬河地谈市场的供求关系、政府的宏观调控,不但大而化之,一个又一个概念更是弄得我们一头雾水;另一位是房地产从业者,贴近生活、有条有理、娓娓道来,让我们受益不少。"又一位‘草根’逆袭了‘砖家’",朋友笑称。朋友  相似文献   

12.
正一日,我与朋友到某风景区游玩,他连给我照了好几张照片,可每张照片都令我大失所望——照片里的我,要么老气横秋,要么气质欠佳,要么腰板不直,要么表情木讷……见我满脸不悦,另一位朋友说,恐怕不能光怨相机,关键是"原形"不理想。一句话,犹如醍醐灌顶,事后让我思考了好一阵子。照相是个技术活,但起决定作  相似文献   

13.
有个自己开公司的总经理朋友坚守一套能量守衡的哲学。他的观点是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平衡点,肌体里自身制造的能量必须及时而且适当地释放出去。释放的太少,会感到不适;释放的太多,同样也会不适。  相似文献   

14.
在场感     
正一睡觉关掉手机肯定是个好习惯,优点多多,比如防辐射、防骚扰、能让自己安静地躺在床上"吾日三省吾身"。和吃健康食品对身体好一样,大家都知道,可又有多少人会认真执行呢?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尽管没有高下之分,满可以不在乎这样的小事。但是当你坐在朋友的沙发上抖腿,朋友趴在地板上捡你从身上抖下来的头发、衣服外套的琐屑时,你会不会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进化得不够好?  相似文献   

15.
赶饭局     
吕清明 《党课》2013,(10):128-128
我的朋友老孙是某单位主任,找他办事的人很多,加之老孙交际广,朋友多,饭局接二连三,有时候一天得赶好几个“场子”。有饭局就要喝酒,老孙酒量再大,几个饭局下来,也喝得醉醺醺的。  相似文献   

16.
我有两个朋友,每次聚到一起,都要讨论世界上到底是幸福比痛苦多,还是痛苦比幸福多? 幸福与痛苦孰多孰少?其实无法精确计算,有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确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很多,可为什么大家仍会感觉幸福比痛苦多呢?这里面有个视角和体验的问题.那位认为幸福总比痛苦多的朋友,其实人生也是坎坷的,恋爱时一无所有,工作时千辛万苦,创业时艰难起步,但他依然乐观,他说人生就是过关斩将,痛并快乐着,因为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理想的实现充满自信.有了希望和自信,打拼就是一种幸福,身在苦中也不觉得那么苦了.  相似文献   

17.
北京一女大学生在朋友怂恿下,约当官的上床,由其朋友强拍艳照向对方敲诈。受害人富某共付给该团伙250万元,买来的却是空胶卷。富某最终报警,警方随后逮捕该团伙全部犯罪嫌疑人。怀柔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涉嫌敲诈的刑事案件。(7月11日《北京晨报》)一个乡镇干部,哪里来的250万元?从整个事态来看,这个乡镇干部是准备花大价钱息事宁人的,并且也  相似文献   

18.
一天和朋友吃饭,从餐厅出来,看到一个外卖小哥坐在电动车上,正低头看着什么.朋友不禁大声感叹:"这年头,谁都离不开手机,到处都是低头族."我也以为外卖小哥是在玩手机,没想到经过他身边时,才发现他正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  相似文献   

19.
最近,遇到一件很犯难的事,我的一位朋友要我帮他打官司。 朋友告诉我,去年他们厂里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他们的厂长嫌自己的官位太低,为了谋求高位,他通过朋友把局里和部里的几个实权人物请到了某三星级饭店,花了4000元人民币请他们吃了一顿饭。此外,据说他还给到场的和未到场的两三个关键人物另外送了红包,数额都是以万计。送红包的事到底有没有也未作查考,即使有这笔费用也只能另行筹措,万万不能报销,但请客的事是千真万确的,并且4000元的开支以交际费的名义已在厂里报销。不知那次请客的事起了多大作用,或者有没有起作用,反正半年以后厂长的工作调动了,到局里当了副局长兼党组成员。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有人说:"多个朋友多座桥."也有人说:朋友是资源,朋友是财富,朋友是生产力……这都对.但这里指的是真朋友、好朋友,而不是假朋友、坏朋友.领导干部交友不当,那朋友就绝不是"路",也不是"桥",更不是什么资源和财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