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注重基层经历的误区——"基层经历不是去基层镀金"记者:在基层采访时,记者曾听到一种说法,说年轻化与基层经历之间存在悖论:都说要提拔年轻的干部,但年轻干部必然欠缺丰富的基层经历。您觉得应该怎样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据8月17日的《新华每日电讯》报道,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一些政府部门干部对业务一知半解,并以之搪塞群众,这种"夹生干部"的存在已成为提升基层行政效能的一大痼疾,亟待引起重视。东部某省一名乡镇干部说,由于一些上级部门干部对基层情况并不熟悉,也未经实地调研或提前了解情况,导致出台的一些政策举措与乡镇实情背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地农改厕的过程中,上级部门在未对农村情况调研的前提下,主张全部推行双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5,(11)
<正>近日,听一些下基层干部说,基层百姓非常欢迎"五官端正"的下乡干部。因为只有"五官端正"的干部,才能真正帮助老百姓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五官端正"是指:耳不偏,善听真言。下基层干部只有在深入基层过程中善听真言,乐听逆言,诚心实意地和基层  相似文献   

4.
衡洁 《廉政瞭望》2010,(23):21-22
注重基层经历的误区——“基层经历不是去基层镀金” 记者:在基层采访时,记者曾听到一种说法,说年轻化与基层经历之间存在悖论:都说要提拔年轻的干部,但年轻干部必然欠缺丰富的基层经历。您觉得应该怎样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长期以来,基层党建工作面广量大、事务繁杂,单靠组织部门和基层党委,一些具体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得到解决,基层党建工作力量不足也是一个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溪满族自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忠明向记者介绍说:"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的设立,不仅延伸了基层党建工作触角,而且对于基层党委,尤其是使乡镇一级党委与县委之间的工作链条巩固了,很大程度上也补充了基层党建工作力量。""以前我们乡镇组织委员协调县委组织部和  相似文献   

6.
蒋凤  王庆 《当代贵州》2008,(1):47-47
不少干部说创新基层党建工作难,往往是没有找准基层党建工作的抓手。赫章县在这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走进赫章县平山乡江南村,一个让村民深感自豪的"光荣榜"张贴在村校  相似文献   

7.
认真解读"插甸经验",笔者认为有这么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是干部下得去。我们党的根基在群众、在基层、在最广大人民群众中,"插甸经验"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干部不喊空口号、不唱高调,真正深入基层,把握基层所需、所急,并帮助基层群众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二是干部立得住。以往我们的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大多都流于形式,很难做到与群众打成一片。"插甸经验"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典型,就在于派下去的干部真正立足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深入基层的实践中,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  相似文献   

8.
当前,一些干部不讲真话是一个带共性的问题。岁末之际《,半月谈》记者对河北某“小康县”的县、乡、村三级书记进行了采访,亲耳听到了真话假话两个工作版本。从这些人的讲述中,我们听得出说假话的熟稔和训练有素,这让我们高度警惕;也听得出说假话的无奈和言不由衷,这让我们陷入深思。为什么要说假话,或许,这不仅仅是个人的素质问题……  相似文献   

9.
"开会发言不抽名烟;出席会议不戴名表;基层视察不打雨伞;灾难发生不露笑容;突发事件不当新闻发言人……"这是近来网上流行的"官场新十大警示"。这些调侃戏谑,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互联网时代给干部带来的压力,从中不难看出一些干部对网络的戒备和恐惧之心。  相似文献   

10.
时下,一谈到关心群众,不少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向上级汇报或总结时,总少不了谈下基层多少次、多少天,但当问到具体落实到什么程度、落实的有哪些时,却知之甚少,甚至答不上来。在这些人看来,只要下了,帮没帮群众就无所谓了,难怪群众反感地说,有一些干部把农村当成渡假村,下乡只不过是为了散心。不管群众怎样说,我们领导干部下基层,目的应该是调查了解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发展情况,了解群众的困难,帮助基层解决加快发展奔小康的实际问题,体现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可我们一些干部心里根本没有挂记群众的疾苦,在下基层时,有的象征性地走…  相似文献   

11.
正时值严冬,天气寒冷,自然界一些动物会进入冬眠状态,这是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是动物越冬的自然现象。然而,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有极少数干部一到冬季就消极懒政,不愿积极主动干好工作。特别是面对一些需要走出机关、走到基层的工作任务时,往往不推不动,推推动动,甚至光推不动,推而不动,加之在政治新生态、反腐新常态下,少数干部怕担责任,怕冒风险,就怀着"不干事、不出事"的思想,得过且过,躲在屋里猫起了冬,群众讥讽这些干部是"冬眠干部"。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对部分基层单位党管干部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的感到,虽然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一些单位问题仍比较突出,亟待认真加以解决。基层党管干部不力的主要表现:一是职权混淆、"以政代党"。一些基层党支部把党管干部理解为行政领导管部属,诸如思想形势分析、干部考核讲评等,都采取行政会的形式来进行。据对50个基层支部抽样调查,其中有42个召开连务会讲评干部,占84%;个别单位只有1名连长和1名副连长在位时,也召开连务会一名讲评另一名或互相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天津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案进行了一审宣判,判处周永康无期徒刑。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成果,从中也引起我们对怎样保证党员干部不变质问题的深入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说过:"党培养一个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是很不容易的。这些年,一些干部包括一些相当高层次的领导干部因违犯党纪国法落马,我们很痛心。我们中央的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今年是全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基层工作加强年",笔者结合县、乡两个层面的调研,对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老问题和新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思考。破解"不把宣传工作当回事"的难题,引导各级"真重视""不把宣传工作当回事"成为基层宣传干部普遍的抱怨,基层宣传工作逐级弱化现象比较严重。一是摆上主要领导桌面难。县乡主要精力还是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宣传思想工作往往"说起来  相似文献   

15.
所谓"两条轨"现象,即基层党建与干部工作很少或几乎不交融的现象,以致出现"干部考察常失真、基层党建抓无力"的问题.一些同志认为,基层党建和干部工作犹如组织部的"两条轨",虽说都不能少,但只要把各自的工作干好就行了,互不干涉最好.  相似文献   

16.
<正>下基层和一些村支部书记聊工作,听到有的村干部抱怨基层民主扩大后,干部行使权力不方便了,有的认为是权力小了。因为群众不乐意的事,你还真办不成。在此,我想和这些村干部说说怎样认识民主与权力。首先在一定意义上说,民主政治的目的,就是要限制干部的权力。道理很简单,任何公共权力都是通过具体的个人来行使的。我们不否认有公而忘私的高尚者,但仅仅依靠领导者的自觉,难以避免以权谋私的发生。领导者只有明白,手中的权力是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基层机关和中存在两类"问题干部":一种是,不仅不以避事为耻,反而常将"不会"挂在嘴边,理直气壮推诿卸责。另一种是,只要是上级领导重视的事情,不管实际会不会、能否完成,都先表态"没问题",汇报工作时则把"设计"当作"成绩",总结经验时把"盆景"说成"森林",一旦背对领导,工作能推就推,责任能甩就甩。  相似文献   

18.
"开会发言不抽名烟;出席会议不戴名表;基层视察不打雨伞;灾难发生不露笑容;突发事件不当新闻发言人……"这是近来网上流行的"官场新十大警示"。这些调侃戏谑,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互联网时代给干部带来的压力和无奈,从中不难看出一些干部对网络的戒备和恐惧之心。当今时代,互联网对于公共事务和政策的  相似文献   

19.
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带着工作组纷纷下到基层,进行"蹲点"帮抓,这无疑是改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基层建设水平的有效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某些下去"蹲点"的同志却存在着"踏不准点"、"摆不正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基层的正常建设,影响了帮抓基层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县一年有10位局长、副局长提出改任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等虚职岗位;发改局长、财政局长等实权人物也申请"实改虚"……近日记者在多个县调研了解到,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超发奖金、超配职数等非常规的干部激励手段行不通了,部分干部深感推动工作缺少"抓手",加上权力受到监督,"无油水可捞"成为常态。于是,盼望从风险和压力大的实职改任清闲但待遇不少的虚职,已成为一些基层局长、副局长们的官场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