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联合打击跨国网络犯罪方面硕果累累,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现实困境。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打击跨国网络犯罪合作仍停留在备忘录和宣言层面,打击效力有限,目前双方也仍未推动建立专门性、统一性的跨国网络犯罪治理条例,造成执法过程中出现较大的地区冲突。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适合本地区的打击跨国网络犯罪公约、建立协调统一的打击跨国网络犯罪机制、搭建共享犯罪信息的云数据库,是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进一步开展打击跨国网络犯罪合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孟中印缅”地区合作机制:推动因素与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中印缅论坛"已走过五年的探索历程,现已开始步入实质性阶段.随着相关国家经贸合作水平的提高和对区域机制建设的共识日益增强,该机制已逐渐由学术主导的"二轨"层面向政府决策和可行性操作的"一轨"层面靠拢.中国云南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与孟加拉国的经贸和通道建设合作为该机制提供了动力,印度的该地区跨国经济合作的认知也在发生积极的转变,并且该机制业已同其它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产生互动关联.尽管如此,该机制的运作和深化仍面对某些不可忽视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龙静 《国际观察》2016,(3):118-130
既有传统友谊、区位优势、市场需求等因素所奠定的坚实基础,又有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等现有机制产生的先期经验和成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在中东欧地区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是其展现早期收获、产生辐射效应的重要地区。但同时,现有合作机制在运作中遭遇的问题及中东欧各国对新时期中国外交理念与实践的关注和疑虑等也构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欧地区面临的挑战,亟待中国有效地应对。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根据大系统优化理论构建中国—东盟物流协调系统,将有效解决当前自由贸易区各国物流合作中存在的基础设施总体落后、管理体系与相关法律不健全、物流合作机制作用受限等问题。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亟需各国政府、物流行业和企业真诚合作,共建跨国物流"协调器",并根据"标准化"内涵将大系统有效"分解"成若干子系统;同时要借助日益发达的信息化技术,协调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等跨国物流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老挝两国公路发展模式的比较从融资、发展政策、发展规划和运作管理等方面综合比较中国、老挝两国的公路交通,可以发现中国和老挝在公路交通发展上主要存在着发展资金来源、发展政策、发展规划、公路用地政策和运作机制等方面的差异。以下笔者就这几个方面一一论述。(一)资金来源不同就融资方式种类而言,中国是当今世界公路融资活动最丰富、实践最多的国家之一。国内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股票、建设债券、与外商合资合作、外商独资、转让经营权、项目融资等融资方式在中国收费公路的建设过程中都有实践。已经逐渐…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发展与国际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跨国环境纠纷发生的几率也在不断增加。虽然可以通过国际法中的纠纷解决机制处理这些纠纷,但相比之下,预防跨国环境纠纷可能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已经产生的跨国环境纠纷,可以在传统的纠纷解决机制基础上探索更符合国际环境保护潮流的和平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跨国经营主要是指跨越国界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根据是否涉及海外管理权和控制权 ,跨国经营活动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享有国外管理权和控制权的活动 ,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国际服务性经营和工业合作 ;另一类是不享有国外管理权和控制权的活动 ,包括进出口、金融机构贷款、技术授权、合同安排、国际租赁以及国际咨询等。中国企业对越南正式的跨国经营是在1991年11月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 ,主要形式有 :对越投资、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双边贸易等。目前 ,中国正与东盟开展中国—东盟(10+1)经济合作 ,而越南是东盟成员国中政局较为稳定的…  相似文献   

8.
《国际观察》2021,(5):53-78
中国外交话语权建设经历了外交承认的获得与国际反霸统一战线话语权的生成、国际认同度的提高与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全球影响力的提升与新型全球治理实践的发展三个阶段。考察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历史演进、基本经验与生成逻辑,不仅对于推动改变当前国际舆论"西强中弱"格局,进一步推动国际战略力量"西降东升"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其本质和特点:一是高科技驱动的国家硬实力与价值观驱动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是话语权生成的基础;二是在外交实践与融通中外基础上创新外交理论体系是话语权提升的关键;三是拓展人民外交、国际组织外交与媒体外交等多元外交形式是话语权提升的保证;四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真诚重义与和平中庸的外交风格是话语权建设的助力。本文认为,外交话语转化为话语权需要满足被听闻、被回应、被认同、被实践等条件,需要遵循外交话语权的生成逻辑,在国家实力基础上加强话语构建、翻译、传播"一体化"建设,通过阴阳共生与多元结构思维相结合的方式跨越中西"话语鸿沟",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新型的全球性话语,借此提升我国的战略性外交话语权与制度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并预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与运作的艰巨性与曲折性。文章认为,阻滞10+1谈判与运作的因素主要缘于自由贸易区的参与主体在政治体制与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机制、生产力要素等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异,以及错综复杂的区域内国际关系。文章还认为,由中国政府率先提出的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目的是在21世纪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条件下,实现中国与周边邻国更为密切的“睦邻”关系。为实现10+1对中国政治意义的最大化,文章对规避10+1运作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东北亚跨国运输走廊的设想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瓶颈之一是跨国运输和国际物流服务 ,考虑到可操作性 ,因而建设跨国运输走廊和地区国际物流中心就有希望成为启动东北亚区域全面合作的切入点。其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整合“两纵两横”四条跨国走廊运输硬件设施 ,并构建跨国运输走廊有效运营的制度保障体系 ,同时建立“三大”国际物流中心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 ,这不仅可以彻底消除冷战留给东北亚的后遗症 ,而且有利于地区经济合作 ,实现经济互补 ,创造地区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崛起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各界日益关注华人企业的治理模式与运营策略。重新审慎地评估族群性和文化在新加坡华人企业的跨国治理模式、行为与网络中的作用,旨在超越主要源自西方经验的商业和创业的主导范式,进而推进现有的国际企业与管理研究。虽然,族群性和文化仍然是塑造华人跨国企业的重要因素,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东南亚华人企业在与中国市场的跨国互动中采用了新的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策略。在作出评估时不应通过东西方二元对立视角来看待华人的企业治理、管理与策略,使其要么向西方的商业模式靠拢,要么与之背道而驰;要强调共同的华人族群性和文化是支持新加坡华商不断采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和跨国战略的根本,也是推动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构建与中国之间跨国网络的重要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产业合作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意义,分析目前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的基础、优势和问题,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是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重点,应借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提高双方合作的实效和层次,实现优势互补、建立跨国产业链,中国与东盟各国建立的跨国经济园区是产业合作的创新模式和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区域经济和博弈论相关理论,以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造成跨境污染为案例,探讨责任和赔偿以及区域减灾合作机制等问题。尽管这起跨境水污染已经过去8年,但通过对这几年中俄解决有关跨国水污染问题的实践分析,在解决越境污染及区域减灾合作机制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文中主要从中俄地缘条件、双边合作基础等方面,对中俄跨境河流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合作机制的法律基础、跨国污染的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东北振兴与俄远东开发战略对接须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俄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中国东北振兴与俄远东开发实现跨国战略对接.近年来,在国家元首、政府总理的双边会谈中多次阐明了这一重大问题.为了促成这一对接规划更好地落实,必须进一步下功夫解决关键性难题.双方既要提高生产能力,又要客观评估区域市场潜力;必须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区域物流畅通无阻;应当在开局阶段落实俄东向石油管线项目协议,努力如期建成和履约运作.只有这样努力下去,才能全面推进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真正加快双方边境区域经济振兴带的合作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际组织在处理贸易、投资与环境问题的方法上各有利弊,为了解决中国-东盟贸易、投资与环境的冲突问题,实现中国-东盟贸易、投资与环境的协同发展,基于设计的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构建的思路和框架体系,并进一步探讨了确保争端解决机制正常运作的保障机制,即建立中国-东盟环境协调发展总局、中国-东盟环境协调发展基金会以及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的诉讼体制。  相似文献   

16.
中俄两国边境区域合作开发战略对接论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俄两国领导人面向未来已经达成边境区域合作开发共识,决定实现跨国战略对接,推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之间合作关系,胡锦涛主席与梅德韦杰夫总统在2009年9月会晤中确认了这一重大战略导向,并以习近平副主席2010年3月访俄为标志进入了《合作规划纲要》的实施阶段。为此,必须明确认定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间实现跨国战略对接的现实价值,注重发挥跨国战略对接的综合优势,认真评估跨国战略对接的制约因素,进而正确做出跨国战略对接的对策创意。具体地说,中俄两国只有合作加快边境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两国之间的相互投资力度,协调实现贸易规范化和科技产业化,通过优化人才储备来发挥市场优势,注重加强各种形式的人文情感交流,特别是中国应当下工夫创建进入俄罗斯市场的知名品牌,才能推进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间实现跨国战略对接,才能创建中俄两国边境区域经济合作开发振兴带,为东北亚区域合作开发提供一个跨国战略对接范例。  相似文献   

17.
在易货贸易日益萎缩、正规化的现汇贸易 (信用证方式 )举步维艰之际 ,中国公司在困境中探索出了一种新的贸易形式跨国直销。以跨国直销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民间贸易额与官方贸易额几乎持平 ,但跨国直销这种贸易形式却没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依据近几年在莫斯科经商的实践 ,对跨国直销这种新的贸易形式做一具体描述与说明。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发生的"天安号"和"延平岛"事件是使崛起的中国面临维持还是改变东北亚安全现状的重要的战略选择。由于朝鲜半岛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我们应把它界定为地缘战略重点。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应起到建设性作用,为其解决提供规则,与有关各方更多地共享利益,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在具体战略运作上,既要坚持韬光养晦,又要积极有所作为;既要顾全大局,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要坚持多边机制,又要加强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热点外交已成为中国外交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中国热点外交是以<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为宗旨,以中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和总体外交战略为指导,以实现热点问题的和平解决、缓和紧张地区和国际形势为目标,所形成的针对国际热点问题的政策主张、外交机制和手段的总和.本文以中国外交的多边主义机制为分析视角,以朝核问题和中东热点问题为案例,将中国热点外交的机制和经验总结为:第一,自主创设型的多边机制,其经验包括:1、时机把握得当;2、身份、能力与利益认知明确;3、承担建立地区安全机制的关键角色;4、外交立场与外交手段得当,积累了自主性多边外交的宝贵经验.第二,适度参与型的多边机制,其经验是:1、热点外交的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2、不干涉内政的外交原则内涵进一步充实和发展;3、中国特色的热点外交理念不断彰显;4、运用多边国际机制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0.
区位优势的选择是中国发展境外投资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区位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比较优势 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投资要素诱发理论等对跨国企业区位选择具有导向作用。目前, 影响跨国企业区位选择 的因素有: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直接目标;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是否有利于发挥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否有利于中 国企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对中国境外投资的影响;科技创新环境和科技人员的可得性等。中国 企业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重点在于:巩固和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积极开展对发达国家的跨国投资;加快投资于 东欧地区和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