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官僚人"的自恋精神分析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彬 《理论探讨》2006,(2):107-110
党在取得执政地位后,大批共产党员成了各级组织的领导者,手里掌握了部分权力。他们中的大多数能够正确运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但是,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和现实条件的变化,一些人逐渐蜕化为“低效率、缺乏创新、僵化教条、办事拖沓,直至腐败缠身”等官僚主义作风盛行的“官僚人”了。在西方,人们大都从制度角度来研究“官僚人”;在社会主义国家,人们倾向于从思想作风方面来研究“官僚人”。而对“官僚人”作精神分析学分析,探讨“官僚人”作为自恋人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列宁晚年,为了防止官僚主义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制约问题进行了艰苦探索和制度创新,形成了依靠执政党党内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法律监督"三位一体"的权力制约思想。列宁的权力制约思想和制度设计,对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规范党和国家的权力运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苏共执政时期,官僚阶层从出现到逐步形成和固化,其特点是成员等级化、利益集团化、交往内部化。当官僚阶层和特权扭结在一起,苏共从官僚主义发展到特权享受、特权腐败和特权繁衍,以至于执政末期出现了官僚特权异化,通过特权异化实现制度变迁,同时通过深度政治参与延续和扩大制度变迁收益。苏共的亡党在很大程度上是苏共官僚集团为了既得利益的合法延续,主观上放弃了社会主义,实现自我转  相似文献   

4.
执政党是执政国家政权的政党。执政党执政,就是按照党的意愿控制国家权力的产生和对权力进行科学配置。执政党执政的实质,就是执政党如何控制国家权力的产生和权力的配置以及权力的监督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六十多年的执政实践中,实现了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执政特色,在政党政治与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上有重大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水平跃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十月革命后,列宁依据俄共(布)面临的新形势与新环境,对提高执政条件下的党建质量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列宁提出,有效应对政权安全局势、顺利完成过渡时期任务、切实履行国家管理职能,是提高执政党建设质量的功能指向;反动思潮的扩散传播、不良分子的组织侵入、官僚主义的蔓延滋长、党员文化的严重缺失、派别分子的分裂活动,是提高执政党建设质量的现实制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纯洁党员干部队伍、大力反对官僚主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提高执政党建设质量的实践方法。列宁关于提高执政党建设质量的思想,对在新征程上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建设质量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主政治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存在形式。现代民主政治主要有两种实现形式: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和(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主权在民,核心是委托授权,基石是权力分立与制衡,政党制度是两党制和多党制;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国体是先进阶级的代议制度(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政府的行政根据是先进阶级的方针政策,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政党制度是一党执政、多党参政,各参政党(民主党派)的主要特征是目标趋同性、政治参与性、成员精英性和基层松散性。  相似文献   

7.
徐艳 《学理论》2010,(11):29-30
政党执政是指政党通过一定方式进入国家体系并通过国家体系实现政党意志的政治行为,所反映的是政党外部的政治关系及其运作;在法治条件下,执政党要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行使执政权力;政党执政权力来源于社会,是社会权力的一种实践形式;政党是国家与社会的桥梁,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状况与政党执政权力的实现有密切关系。非政府组织的蓬勃发展给国家与社会关系带来的新变化,向政党执政权力的职能定位和实现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8.
执政党与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主体,由于并存着党的权力机构与国家权力机构,社会主义执政实践必然生成着党政之间的相互关系,党政之间的关系模式先后历经了四个发展阶段,并形成了党政权力划分、党政职能履行、党政机构设置及管理效率等方面的辩证矛盾,只有规范和界定执政实践主体际的权力范围、执政职能和相互关系、规范和界定个体的社会身份与政治身份,才能逐步消解党政之间的辩证矛盾,完善现代国家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主政治视阈下执政资源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民主政治视阈下,政党、国家、社会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素,执政资源的研究应以执政党为轴心,以执政党处理国家、社会关系为切入点.据此执政资源应该是由政党优势资源、权力资源、民意资源、制度资源组成的有机整体.执政资源建设要从政党树立执政成本的理念入手,增强资源意识;要着眼于资源运行的环节,建立执政资源的运行机制;要立足执政资源运行的现状,增强执政资源建设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公共权力与私有资本都必须受到制约。在人类历史上,政商关系先后经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权力神化、资本主义社会权力道德化和社会主义社会权力客观化三个阶段。其中,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资本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有效地制约公共权力,将其关进了私有资本的笼子里。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依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建立相配套的社会主义市场政治上层建筑来制约公共权力;在此基础上,必须用公共权力将私有资本关进科学制度的笼子里,不能放任私有资本从经济走向政治染指国家政权,要坚持国家公共权力对私有资本的驾驭。因此,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重塑强大的科学的公共权力优越和正确处理政商关系,是全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特别是保持一种强大的科学的公共权力优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刘开寿 《理论探讨》2004,2(2):102-104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其实就是"如何"领导和"如何"执政的问题。江泽民认为,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问题,不仅是工作方法的问题,也是思想方法和世界观问题,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问题。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必须坚持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规范党委和政府的关系,使政府依法行政;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委对各类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领导;必须做好"四个多样化"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与小城镇建设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一、城市化 :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不可逾越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近年来 ,全世界对城市化有了更为积极的认识 ,并将其视为不发达国家谋求发展的必要条件 ,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城市化将是不可逾越的发展过程。据统计 ,1995年我国城乡居民点用地1805万公顷 ,其中设市城市用地为216.6万公顷 ,占12 % ;建制镇用地为198.55万公顷 ,占11 % ,两者相加共415.15万公顷。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0.43%。1994年 ,我国共有622个城市 ,其人口(含市辖县)占全国的73 % …  相似文献   

13.
反腐倡廉建设内蕴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可以回应"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的命题诉求。反腐倡廉建设有助于公平正义的感性显现,实现从宏大叙事到微观感知的转化,这种显现和转化是通过利益机制和社会机制来实现的,利益机制以利益的侵蚀和匡正为核心来为公平正义感奠定客观基础,社会机制则以舆论、政治生态、价值倡导的方式成为公平正义的彰显路径,两种机制相辅相成,一方面构成"公平的经验事实——比较与内化——公平感"的一般过程,另一方面也成为廉政新常态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推进廉政新常态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感。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studies aspects of sequential choice (and elimination) through the ‘routewise’ application of choice. (A choice is a mapping of the subsets of a set X into their respective subsets.) This approach sheds some further light on the ‘path-independence’ of choice, as well as on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several rationality criteria for choice, as expressed through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mparison (or preference relation) revealed by a choice. The results bear particular relevance to the theory of collective choice.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难点是制度供给相对过剩状态下的制度供求非均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制度供 求均衡,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公共部门既以改革者的身份推进制度改革,又以被改革者的身份接受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其出发点、着眼点在于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7.
皇侃<论语义疏>里面的"性情"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要比较何晏、王弼和皇侃的性情论,指出皇侃的新思想,及其对何王二人性情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由此体现中国哲学史学术思想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中的一项新的改革举措,已经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 果,但还有待于改进。要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制度化和法规建设,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现代化、全球化的消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放 《理论探讨》2002,1(1):1-6
资本主义现代化、全球化在历史上具有巨大的进步作用 ,同时也造成了重大的灾难。资本主义现代化、全球化的第一个浪潮产生了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浪潮形成了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第三个浪潮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从世界历史进程来看 ,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现代化、全球化的对接、对应和对比、对立的消长关系 ,我们只有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对内改革僵化的权力过度集中的体制 ,对外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放 ,参与全球化进程 ,才能实现对接和对应。  相似文献   

20.
刘宗让  吴毅 《理论导刊》2000,(10):14-16
经济结构优化是充分发挥陕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关键。本文试分析陕西工业的轻重结构、所有制结构、行业结构、规模结构等方面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陕西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对策。一、陕西工业结构的多层面审视(一)工业经济在陕西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二)陕西工业轻、重结构。1轻、重工业结构及变动情况。1952年,陕西全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占762%,重工业只占238%。1978年,重工业比重上升到554%,1993年重工业比重达到646%,此后,重工业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呈缓慢下降趋势,到199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