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时看到有战友收到请柬后,无奈地戏称为"红色罚款单"。工作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社会交往和人情往来,但不能让人情之美成为人情之累。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革命军人也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需要与战友、亲友、朋友广泛进行人际交往。但凡事皆有度,如果整天为场面、情面、脸面而周旋奔波,不但会花费大量的物力、财力,而且会分散工作精力,  相似文献   

2.
人情特烦恼     
正在中国人的一生中,婚丧嫁娶都属大事,热闹的宴席是免不了的。而这热闹,就可能意味着大操大办。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宴席能办起来,主要还是因为有人情在。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民间摆酒之风大盛,人情关系给人们带来的烦恼和负担,也随之出现。民众深恶"宴席之苦",但又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当人情被面子喧宾夺主,熟人关系成了市侩算计,该怎么治?谁又来治?  相似文献   

3.
《新长征》2007,(6)
"人情难却","人情大于债"。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家都觉得摆脱不掉,因而就成了一种风气。重友谊,轻礼物,本是我们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亲朋好友结婚,家中有子女上大学,子女生孩子等之类喜事,送些有意义的纪念品以示祝贺,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问题是现在只以钱财论"人情",似乎礼送得愈重情也愈厚,于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开展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问题专项整治的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开展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专项整治,领导干部要公开承诺拒收不送红包礼金,并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中国素为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本属情理之中。然而,部分执权官员,凭借逢年过节,婚丧喜庆,大操大办,收受管理对象、服务对象红包礼金。为了掩人耳目,这种收礼之风,美其名曰:"人情往来",实质是利用"风俗"作"马甲",披着"人情"外衣,行敛财之实。探究"人情往来"收礼敛财,不难发现,始终有条无形之线贯穿其中,那便是"权力"。官员手握权力,可以左右他人  相似文献   

5.
朱江 《当代贵州》2013,(6):27-27
2013年,节俭过春节成为一种新时尚。春节期间我们通过网络、问卷随机对300各贵阳市民如何过春节进行了调查,调查中我们发现,传统春节中铺张浪费的现象正在逐渐减少。过去,借春节之名衍生而来的一些变味风气在不断侵蚀着我们的生活。春节搏感情拼人情要靠吃喝送礼,"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朋友不能要",种种酒场饭局流传的段子一度成了春节走亲访友的写照。其实,在这一风气下,参与者也受累。不少人每天拖着被酒精浸泡的  相似文献   

6.
张璐 《党员文摘》2023,(16):24-25
纪检监察机关近期发布的通报显示,随着行贿手段花样翻新,一些行贿人将贿赂行为冠以"人情往来"之名,搞"明礼暗贿""形礼实贿""礼贿不分"。变味的"人情往来",大开权钱交易之门,污染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必须进行有力整治。  相似文献   

7.
何谓人情?查《辞海》,乃"人之常情"、"人的感情"。历史上曾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人情!晃错《论贵粟疏》中说:"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王之道《桃园故人》中则说:"人情曷制春山好,山色不随春老。"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然而,曾几何时,在许多地区",人情"发生了蜕变,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同过去的人情面目全非,今非昔比。有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人》2010,(12):46-46
一、不准索取、接受或者以借为名占用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财物本项是关于禁止党员领导干部通过索取、接受或者以借为名占用的方式非法获取财物的行为的规定。这里所称"索取",强调获取财物的主动性。既包括主观上明示有关单位或者个人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加强",这是深化国企改革要达到的总目标。搞好混合经济是一个大政策,但要有效防止有人借此揣私货、黑货,借改革化公为私谋暴利,就必须把握一个总政策,即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改革关键是公开透明"。公开透明,就要坚决破除"神秘主义",把改革的"暗筐"变成"玻璃筐",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让黑腐行为无处藏匿。  相似文献   

10.
现在,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了圈子不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简单说,就是"做官"要懂得融入所谓的小"圈子"。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十分看重"人情",做什么事情往往把"人情关系"放到重要位置,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在干部队伍中,看重"人情关系"的现象也有一定市场。正如上面提到,"入圈"就能得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16,(3)
正当前,伴随着各类腐败案件的披露和剖析,"人之常情"这个词语屡屡被提及。对待所谓的"人情",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用"火眼金睛"来识别真伪,用党性原则来提炼"纯度",拒腐蚀、抗诱惑,行得端、走得正。从落马官员的教训来看,一些人走上贪腐之路的重要起点,就是抹不开人情面子,抵挡不住人情攻势,被身边别有用心的人打着"人情往来"的旗号,变换说辞、更新花样打开"缺口"。有的与商人勾肩搭背,称兄道弟,觥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说,共产党是最讲"人情"味的.但是,在目前的腐败现象中,不少腐败分子却正是在"人情关"前纷纷落马.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人情",值得每一名领导干部和伦理学研究者深思.  相似文献   

13.
"龙"盘水黄展新颜。在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水城县蟠龙乡借学习实践之"势",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全力打造"水黄绿色经济带",使全乡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4.
王敏 《先锋队》2012,(27):43
不久前,观看了发生在长治市的公务员考试舞弊案警示教育片,心里感到沉甸甸的,也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思考一:中国的"关系"到底有多大法力受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影响,我国是个很讲究"人情"的国家,这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也确实起着比较积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人情却也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景观",很多难办的事情在所谓"人情"及关系的影响下迎刃而解,这就要看关系人的"面子"有多大。在一些所谓的"面子"面前,一些人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甚至,以身试法,走上了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15.
《爱莲说》把莲花喻为"花之君子",借写莲之语、爱莲之心达喻人之志。如何增强组工干部纯洁性,笔者认为反复品读文中语句,定会启示良多,回味绵长。一、学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要重视人情,但在党的原则面前不能滥用人情,尤其要过好"人情关",唯此才能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一位因腐败被判刑的官员在其"忏悔书"中写道:在社会上时时面临着人情与原则、徇情枉法与遵纪守法等方面考验的时候,作为领导干部要管好权、用好权,不要滥用权,更不能以权谋私。我在工作中逐渐用感情代替原则,为个人、亲属牟取不正当的利益,我陷入了畸形亲情泥潭中不能自拔。口头上我懂得人民利益高于  相似文献   

17.
这里提及的和谐"变形"、"走调",与人们时下直面的某些不和谐迥然不同,它是借和谐之名行自我"保护"之实,归根到底仍是一种不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危害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8.
正如今,即使在一些小城镇,电梯也算寻常之物。可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梯仅出现在高层建筑,同时有"洋人"居留的大城市,是十分稀罕之物。物以稀为贵,这个"贵",不仅说物件,也成了使用者身份的某种象征。不够身份,或者不够"洋",那是连乘电梯的资格也不具备的。不仅普通百姓,就连颇有身份的名家,也曾遭到乘电  相似文献   

19.
网闻摘录     
《党员干部之友》2020,(1):63-63
人情味与人情关人情味与人情关,一字之差,却有霄壤之别。古人说:"情而公,情而正,则圣贤也。情而私,情而邪,则禽兽矣。"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群众办公事,而不能用来为自己、为家人、为亲戚朋友办私事。有人说,中国是"人情社会",人情难却,却之不恭。殊不知,很多人犯事,就是从变了味的人情开始的,结果越走越远,坠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其教训不能不令人警醒。  相似文献   

20.
<正>时下,常听一些党员干部有"点背"之怨,比如,看到某些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被查,不是从中汲取教训,借锤敲钟,而是认为时机不对,归咎于个人"点背",对密织起制度的"笼子",规范用权行为深感不适,对一些福利待遇的尽失心痛不已,不敢伸手捞取好处更是大喊"时运不济",牢骚不断,怨气冲天,对于党员干部中的这种"点背"之怨,不能等闲视之。"点背"之怨,来自于一些人的侥幸心理。近些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