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代公关大师。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公关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公关艺术。1936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虽然事变的发动者、组织者是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起决定性作用的也是张学良将军。但是,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在西安期间,上下沟通,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功不可没。他的精湛的公关艺术,是“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1981年12月31日,全国政协文史办副主任兼《西安事变史》编辑组组长张魁堂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关于华清池捉蒋真相辩论核实会,王玉瓒(西安事变时任张学良卫队第一营营长)、孙铭九(西安事变时任张学良卫队第二营营长)、郭维城(原张学良机要秘书)、朱宗愈(原张学良随从副官)、张学铭(张学良二弟)等人  相似文献   

3.
在西安事变发生后,应张学良将军的邀请,中国共产党派出的是“代表”还是“代表团”?笔者早在1983年曾著文指出,“中共代表团”之说,是一种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传统说法,因为当时只有“中共代表”,而无“中共代表团”。但至今在一些有关西安事变的史书论著①、回忆录和报刊、广播电视的宣传中,仍然把“中共代表”说成是“中共代表团”,或称之为“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根据档案文献记载,在西安事变时,党中央只派了“中共代表”,并没有组成“中共代表团”。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与毛泽东、周恩来的来往电报中均未提出派团问…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关键是如何处置蒋介石的问题。这不仅是关系到蒋介石生死存亡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笔者认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首倡者无疑应该是发动事变的当事人,而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其他任何人。直言之,张学良才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首倡者。这从事变前后张学良的一系列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一、事变发生前,张学良“爱护介公,八年如一日”。他总觉得“抗日不应该反蒋”——这就为事变的和平解决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5.
吴跃农 《党史纵横》2003,(12):20-22
长期以来,人们曾一直期望张学良开口,说一说"西安事变"的幕后.现在,张学良的口述历史已经公开,实际上,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不可能有什么重要的秘密了,只是在所有的关于"西安事变"的叙事中,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彭德怀.彭德怀与"西安事变"是一个不应被忽略的话题,且让我们来看一看--  相似文献   

6.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我田的侵略,但当时国民党政府坚持不抵执政策,继续地动内战。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苦谏未果的情况下,于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终于促成了全国抗战的局面。而发生在“西安事变”的背后,并有力地支持了“西安事变”的“兰州事变”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7.
我党与张学良的几次重要会谈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旨在“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将军自“九·一八”事变至“西安事变”前政治思想的转变有其复杂性。国难家仇集于一身的处境,“不抵抗将军”的心灵重负,“剿共”失利的军事原...  相似文献   

8.
根据张学良所写的《西安事变反省录》,在事变前,杨虎城曾两次向张学良进言,希望张对蒋介石有所行动。杨虎城对张学良称:待蒋来西安时,余等可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故事。挟天子以令诸侯虽出自  相似文献   

9.
1936年12月12日,古城西安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以“兵谏”的方式扣押了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蒋介石。一石激起千层浪!西安事变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而复杂的反响。是杀,还是放?各方人士意见不一。张、杨面临两难选择.在这历史转折的关头,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派遣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前往西安斡旋,促成了事变的和平  相似文献   

10.
柯云  丽阳 《党史纵横》2009,(4):39-39
早些时候披露的张学良自述中透露,“西安事变”前,张学良与周恩来曾有过一次极为秘密的会谈,由于当时的政治气氛,这次会谈是绝密的。  相似文献   

11.
孙韶林 《党史文汇》2002,(11):20-22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揭开了中华民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政治事件而令世人瞩目。而在“西安事变”前夕,周恩来与张学良的延安谈判则是“西安事变”的奠基仪,为“西安事变”奠定了明确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和统一战线等方面的组织基础。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发表了《八一宣言》,呼吁各党派、各界同胞和各军队,无论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利害不同,均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决定成立东…  相似文献   

12.
张学良和蒋介石,一对现代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军政生涯;从抗战爆发到后来蒋囚禁张的漫长岁月。蒋介石和张学良的感情有着藕断丝连的变化。西安事变后,蒋与张之间的“礼尚往来”则更为这种特殊关系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抗日战争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张学良在幽禁期间撰写的《杂忆随感漫录》及他的发妻于凤至口述的《我与汉卿的一生》先后解密。其中,有关张学良为什么发动西安事变,以及事变前后张学良的心理变化等,都有一定的记述。尤其是张学良的结发妻子于风至的口述资料,更为研究西安事变的主角在事变前后的心路历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距今已经66个春秋了。最近由于《口述实录:张学良世纪传奇》一书的出版,以及张学良密藏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实录”的启封,这一改变中国历史、影响世界史进程的事件,重新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往事。尤其是此一事件的两个关键人物周恩来与张学良的交往,最引人瞩目。两人初会于肤施(延安,1936年4月9日),再会于西安(1936年12月17—25日),相  相似文献   

15.
世纪老人、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将军于2001年10月14日在美国檀香山逝世,享年101岁。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他和杨虎城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在1936年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执意亲自送蒋介  相似文献   

16.
舆论导向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而当时国内外的舆论导向对张学良“放蒋”乃至“送蒋”决策的做出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西安事变犹如一声惊雷,震动了国内各个方面。各个政党,各种利益集团从其不同的利益、立场出发纷纷发表了自己的主张,对事变做出了不同的反应。西安事变后的第二天,1936年12月13日,南京《中央日报》刊发了国民党中央当局的决定:“……张学良十二日通电叛国,殊深痛恨。……当此外侮紧急,剿匪将竣之际,竟劫持统帅,妄作主张。该员……形同匪寇,以身为军人,竟冒犯长官。实属违法荡纪。张学良应先…  相似文献   

17.
曾道红 《党建》2009,(9):62-62
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西安事变的主角是张学良。然而,1990年张学良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说:“西安事变……那是杨虎城不平啊……可以说他是主角哇,不过名义是我,我是主角了,当然由我负责。”看来西安事变还有不少没有解开的谜。  相似文献   

18.
今年12月12日,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西安事变”70周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同意“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六项主张,从而使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局面得以实现。张学良、杨虎城  相似文献   

19.
肖舟 《党史纵横》2006,(11):12-17
1936年12月12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永远都不能忘记的日子。历史上的这一天,在古城西安,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位将军为了民族大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兵谏”,在临潼骊山活捉蒋介石,并将其送回西安市杨虎城办公所在的新城大楼看管起来,逼蒋抗日,历史上“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分水岭”,它从此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抗战的胜利“,西安事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0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70年。70年后,在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张庄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当年负责看守蒋介石的杨虎城卫士队副班长——耄耋老人王志屏回忆起当年的一幕,讲述“了西安事变”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他的出现让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再次鲜活如初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20.
张学良以“少帅”闻名于海内外,尤其是他同 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更是震古烁 今。周恩来曾将张学良誉为“千古功臣”。但是,张学良的政治生涯太短暂了,他被蒋介石囚禁了半个多世纪,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遭到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