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萍 《人民论坛》2012,(11):6-7
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期联合发布了《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对公务员在职务安排、任职地点和履行公务方面规定了三种回避制度,即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新回避规定能否阻断公共治理中的人情关系,如何解决执行难问题?同时,与"异地为官"的中国式地域回避制度不同,现代西方国家官员任职大多采取本地化选举的策略。"异地为官"还是"本地就任",两者究竟孰优孰劣?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研究。  相似文献   

2.
执行力是公务员回避制度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的颁布,推动了中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但如何提高回避制度的执行力仍然是最大的担忧。应强化问责机制,进一步完善《规定》;增强透明公开性,引入群众和舆论监督;切实重视执行,多方改进回避制度的执行。  相似文献   

3.
回避制度是现代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诉讼程序公正的重要内容。我国刑事诉讼立法有关回避制度的规定存在疏漏之处,应从回避的适用范围、回避的理由和回避的程序设置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期达到防止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组部、人社部近日印发《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规定公务员要进行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除血亲关系和相关公务活动的回避外,规定还明确了公务员一般不得在成长地担任市(地、盟)党委、政府正职领导成员。  相似文献   

5.
任职回避制度古今中外都有规定。当今时代,任职回避制度中亲属范围还需要进行重新界定,以更好地发挥亲属回避制度的功能,为行政运行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该文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及国外回避制度亲属范围规定,结合时代新特点,对回避制度亲属范围进行了界定并尝试对其作适当的扩大解释。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0,(2):80-81
今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关于审判人员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这一《规定》,审判人员与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包括:对“人情案”、“关系案”亮出了红牌。  相似文献   

7.
新公务员回避制度的进步意义显而易见,但其能否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却令人质疑:责任主体多元、授权不完整、惩戒"虚设化"以及外部监督缺失等,都会影响回避制度的有效落实;地域回避的简单"复古",在不断制造新的"两地分居";干部空降也是"利弊参半"。如此种种,都将给新回避制度的执行带来考验。  相似文献   

8.
《时事报告》2012,(4):6-6
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  相似文献   

9.
《条例》百问(九)71.什么叫回避制度?回避的原意为因避嫌而不参与其事。回避制度作为国家公务员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对公务员在所任职务、任职地区、执行公务等方面作出的必须遵循的回避规定。回避制度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必要的限制措施,保证行政权力的正确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有关回避的规定概念与分类:回避,是为避嫌而不参与其事。回避制度,是根据公务员与其亲属关系的不同程度所作出的不同的回避要求。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围绕亲属回避为中心,规定了三种回避类型: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和地区回避。回避的亲属范围:夫妻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公务员知识     
《创造》2004,(11):58-58
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保证国家公务员依法执行公务,促进国家行政机关的廉政建设,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公务员有下列亲属关系之一的,必须按规定实行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 (一)夫妻关系; (二)直系血亲关系,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 (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包括伯叔姑舅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侄子女、甥子女; (四)近姻亲关系,包括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及子女配偶的父母、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 第…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三大诉讼法对于审判委员会委员的回避没有规定,这给案件的公正审理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作为法院内部最高审判组织的审判委员会,虽然不直接参与案件的开庭审理,但它对案件处理的讨论决定,独任审判员和合议庭却必须执行。文章就我国目前审判委员会委员的回避制度存在的问题,回避的方式、主体、事由、程序、效力及保障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我国刑事回避制度中将检察人员仅定位于回避对象这一立法规定,分析其带来的问题,指出其存在角色错位之嫌。为了顺应当前对抗制庭审改革趋势和审判中心主义的需要,应适时对其进行角色之转换,并对转换之合理性基础和最终实现其角色转换的具体设计思路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国家公务员回避的概念公务员的回避,是指为了防止公务员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而在公务员所任职务、执行公务和任职地区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限制,使其避开有关的亲属关系和公务活动。二、公务回避的种类公务回避的种类包括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和地区回避三种。三、法定应回避的亲属关系根据《湖南省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规定》(湘人发)〔1996〕文件规定,国家公务员有下列亲属关系之一的,必须按规定实行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一)夫妻关系;(二)直系血亲关系,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  相似文献   

15.
周世磊 《传承》2008,(22):124-125
行政回避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的一项程序制度,从现代意义上讲,它是行政法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程序控权机制,具有特定的实践价值。由于传统"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以及我国程序法制建设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现行行政回避制度无论是在制度建设上还是在具体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缺陷,对我国现行行政回避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行政回避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的一项程序制度,从现代意义上讲,它是行政法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程序控权机制,具有特定的实践价值.由于传统"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以及我国程序法制建设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现行行政回避制度无论是在制度建设上还是在具体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缺陷,对我国现行行政回避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外国公务员回避种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公务员回避种种魏宪朝,王秋波建立和实施公务员回避制度,是为了防止公务员共同作弊和裙带关系等弊端,保证行政人员廉洁奉公,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从而达到维护统治、发展经济的目的。但是,由于各国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不同,其回避范围的规定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赵瑞琴 《前沿》2005,(5):114-115
法官回避制度是指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 遇有法律规定的某种情况时, 不再参与该案件审理的制度。但是长期以来受重实体轻程序思想的影响, 在立法上关于法官回避制度的规定很完善, 司法实践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 完善我国法官回避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检察人员不得向当事人推荐、介绍律师作为本院办理案件的辩护人、代理人";"检察人员在办案中,与当事人的律师有夫妻、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关系的,应当严格执行回避制度,有其他亲属关系或与律师之间存在亲朋、同学、师生、曾经同事等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应当自行申请回避,并在案件办理期间不得与其交谈、讨论案情。"在新《律师法》实施一周年之际,上海市检察院近日出台相关规定,对检察人员与律师交往行为进一步作出规范,这是上海检察机关首次对此类行为作出明确细化规定。  相似文献   

20.
对完善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完善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建议对<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中的相应内容作适当修订.即对于报考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资格条件要作出更明确的规定;面试一律由政府人事部门组织实施;凡与应考者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面试时应予回避;面试考官必须由取得面试考官资格的人员担任,实行持证上岗;必须加强对考试录用全过程的监督;应规定笔试和面试成绩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