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简要的阐述了知识产权的定义,并对其客体的几种学说作了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揭示了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界的通说认为,知识产权的客体为知识产品,其具有创造性的特征,且创造性是知识产品取得法律保护的条件。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制度的变迁,创造性特点理论呈现出一定局限性:创造性并不是知识产权客体本质特征的衍生,也不是所有知识产权客体的特点,不应该成为客体获得法律保护的条件。创造性只是立法者对客体选择的一种判断标准,或者说是一种国家政策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客体问题的澄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产权将成为主导型的权利形态。如何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就必须对知识产权的客体等颇多争议的问题加以澄清。本文分别从权利以及法律关系的角度契入,详细地论述了作为知识产权权利客体的知识产品和作为知识产权法律关系客体的各项权利,同时分析了知识产权下权利客体与法律关系客体不相一致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的扩张对我国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本文重点分析了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产权客体扩张的表现、动因以及我国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权利客体析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既保护智力成果、也保护非智力成果,既保护创造性的智力成果、也保护非创造性的智力成果,既保护劳动、也保护投资,而许多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并未纳入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今天“知识产权法”已经名不副实,它保护的对象并不是“知识”,而知识产权的权利客体也不完全是“智力成果”。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私权与国家管理秩序之间的价值定位.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一般是针对两种客体展开的:其一是权利人的权利,其二是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从刑法的价值、犯罪构成要件的客观方面等角度出发,本文认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两个客体应该以本人权利为主位,而国家的管理制度为次位.  相似文献   

8.
技术转移是依据技术合同进行法律制约的,而合同是一种契约,是种通过技术转让方与技术受让方共同协商,依法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保证技术转移顺利履行的法律文件。一旦出现纠纷.引起诉讼,该法律文件必然成为双方解决问题的重要根据,是认定事实、确认责任和定案的重要证据。所以,在技术转移活动中,一定要重视签约合同中的每一个条款。 我国技术合同法规定了四种基本技术转移类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相应于技术转移活动产生四种基本技术合同,其中涉及原知识产权问题有专利、版权、计算机软件和商标,还有技术秘密和商业…  相似文献   

9.
衣庆云 《行政与法》2008,(1):99-102
知识产权的内部统一性的核心是如何概括知识产权的客体,既有理论均不能概括出知识产权客体的本质。由于知识产权几种主要权利类型的客体之间的重大差异,实际上无法抽象出知识产权权利客体之“一般”,但却可以从中抽象出客体之“一般特征”。知识产权客体的一般特征是:具有可共享性,因而必须借助法律才可能私权化。这一特征是知识产权内部统一性的根据,也决定了知识产权法体系化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客体之哲学基础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勤 《知识产权》2010,20(2):3-15
知识产权的哲学基础主要在于知识产权客体的哲学基础,而知识产权客体的哲学基础又主要在于这个客体的上位事物的哲学基础.只有阐明了这些基本概念,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才能得以稳固建立,知识产权作为独立法域才能令人信服地确立和发展.在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知识产权领域最基本的问题作了更为深入的探讨,目的是进一步夯实知识产权客体的上位事物是信息这一论点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合同诈骗罪是现行刑法增设的罪名 ,但是早在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于 1 985年 7月联合作出的《关于当前办理经济案件中具体运用法律问题的解答 (试行 )》中就对以签定合同的方式骗取财物的诈骗行为与经济合同纠纷这两类性质不同的行为进行了认定 ,指出前者应认定为诈骗罪。之后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犯罪行为作了详尽的解释。现行刑法典在此基础之上设立了合同诈骗罪 ,与以前相比有所完善 ,但是不尽人意之处与争议问题依然存在 ,本文拟论述之。一、关于本罪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展示人们的智慧和调动人们的创造性 ,社会与法律对人们的劳动成果将给予最充分的保护 ,其中就包括对知识产权中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保护。由于知识产权是人类智慧与才能的体现 ,其权利人付出了超常的脑力劳动 ,法律对其保护采取较为特殊的规定 ,不仅有生前的还有死后若干年的保护。而人死之后的利益无法由权利人直接享有 ,必须通过继承法律制度给予规定与保护 ,权利人可以通过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的方式处分其死后的财产利益 ,最终实现对权利人的财产权及其他利益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4.
刘薇 《科技与法律》2000,(1):111-113
原告:双斯特饮料公司被告:庆嵘医药研究所案由:技术合同纠纷案情:1995年12月28日,双斯特饮料公司与庆嵘医药研究所签订了一份《协议书》。该协议约定:庆嵘医药研究所愿将其多年研究成果“生物功能饮料母液”转让给双斯特饮料公司。(一)该母液由庆嵘医药研究所独家供应给双斯特饮料公司。1996年暂按照每公斤3万元的价格供应,今后每年的价格随行就市。提货时间、数量由双斯特饮料公司确定。(二)双斯特饮料公司需支付庆嵘医药研究所技术转让费共计40万元,分两次付清,第一次于1995年12月25目前支付20万元,第二次于19…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客体的统一称谓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知识产权法学界而言,客体的统一称谓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理论难题。近20年来,知识产权学术随着法制建设的发展而逐渐繁荣,可是对于这个领域中的客体却一直缺乏一个能被多数人接受的术语。笔者这些年来对该命题也偶有关注,现将若干想法简述如下,供同仁雅正。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客体的本质和要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客体是知识产权学说的理论基础,学界关于知识产权的客体一直存在争议,以张勤教授为代表的“信息说”、以吴汉东教授为代表的“知识产品说”、以刘春田教授为代表的“行为说”以及传统的以《民法通则》为代表的“智力成果说”等学说都从一定侧面对知识产权的客体进行了阐释,近期李杨博士又从著作权入手提出了客体的多重构造体系说,从动态角度进一步丰富了知识产权客体学说,但混淆了一些概念,值得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的不断扩张,使得知识产权客体越发的呈现出多样化、不确定性的发展趋势.知识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特征,以及知识产权其他制度的相应消解和补足,也使得知识产权客体难以发挥出传统民法所寄托的权利客体价值.由此可见,在民法典编纂的语境下,需要进一步正视知识产权客体的特殊性、不确定性,以及其价值功能的缺失性.一方面,应在反思知识产权客体扩张的基础之上,于《民法总则》中采取权利列举的方式,而不宜继续沿用客体列举的路径,以便于更加周延的实现对知识产权权利体系的全面呈现;另一方面,应采取知识产权单行法的立法模式,进而在此基础之上,实现知识产权的单独“成典”.  相似文献   

19.
论知识产权质权的客体范畴——以物权法定原则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物权法确定的知识产权质权的客体范围为: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然实践中,知识产权质权的客体远多于我国物权法的规定,这就使得我国物权法律规范确定的物权法定原则陷入了不能满足知识产权质权实践需要的尴尬境地。对此,应采取缓和的物权法定原则,法不再指向最狭义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司法解释等只要有恰当的公示方式,都予以承认;还可通过在知识产权上设定债权来满足实践的需要。此外,还需要司法和学术界等法律职业实践的配合。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问题是装备采购合同主体利益平衡的一个关键问题。论述了采用“放权政策”处理装备采购合同知识产权归属的利弊;时于装备采购合同知识产权的鉴别和权利分配的具体做法,不应忽视美国军方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