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1955年授衔产生的十位元帅,除聂荣臻外都有过改名经历。朱德原名朱代珍朱德4岁时,父亲按照朱家的祖传字辈,给他取名"朱代珍"。1895年,他的私塾先生又给他改名"朱玉阶"。  相似文献   

2.
一 朱德元帅(1886~1976),一生中用了好儿个名字。他出生后,为了好抚养,母亲给他起乳名为狗儿。4岁时,父亲给他起的小名是朱代珍。1895年,他的私塾老师按照朱家的家谱,把朱代珍改为朱玉阶。1909年初春,朱玉阶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当时云南陆军讲武堂只招收云南人,不招外省人。朱玉阶来到报名处,查阅了登记簿,发现蒙自县无人报考。于是,求学心切的他就假称是云南临安府蒙自县人,改名朱德报上了名,并通过考试被录取。从那以后,朱德就成了朱玉阶的常用名,而玉阶就变成了朱德的字。  相似文献   

3.
朱德:红色品德耀中华朱德元帅原名朱代珍。中学毕业的他在家乡教了一年书以后,为了报效祖国,立志投笔从戎。经过一番曲折,1909年11月,23岁的朱德如愿以偿地考入了云南陆军讲武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0,(24):103-103
1886年12月1日,新中国开国元勋朱德诞生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原名朱代珍,字玉阶。1909年,朱德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并在那里秘密加入了同盟会,从1911年到。1917年,他先后参加了反清斗争、护国讨袁斗争和护法运动。为了寻找新的救国之路,  相似文献   

5.
正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红军时期,他是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其辉煌人生的背后,是一条艰难曲折、上下求索的道路。朱德,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是四川省仪陇县一户佃农的儿子。青年时代他就怀有从戎救国的志向,参加过昆明起义、讨袁护国之战和护法战争,战功显赫,威震川滇,从而成为著名的爱国将领。可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使他非常失  相似文献   

6.
正朱德一生谦逊,待人彬彬有礼。他宽厚仁慈的性格,早在井冈山时期便为人所知。长征时期,张国焘和追随者们不断给朱德施加压力,甚至骂朱德是"老糊涂""老顽固"。朱德从不发火,等对方骂完后,不慌不忙地和他们分析当前形势,讲道理。那些一时不明真相甚至骂过他的人也被朱德所感动。毛泽东后来称赞朱德"度量大如海"。然而,慈眉善目的朱德也会有金刚之怒,他用发怒震慑了他人,维护了党的纪律  相似文献   

7.
正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授衔仪式举行,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等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有意思的是,这些开国元帅们的名字,都寓含着他们的人生抱负和志向。朱德被斯诺解读为"红色的品德"朱德的戎马一生中,曾用过好几个别名。朱德的母亲生下他时,给他取的乳名叫"狗儿"。朱德小的时候,朱家也按川北习俗,称呼他为"狗娃  相似文献   

8.
正"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农家翁",是许多人对朱德的评价,本应威严赫赫的一代军神,却仿若四川乡间的年长农夫,一副慈眉善目。甚至朱德的反对者,也拿他的与世无争说事。林彪曾批朱德:"作为总司令,一次胜仗没打过。"林彪的话虽是别有用心的污蔑,但无意间却给人一种印象,朱德人缘好、资历老,军事才能却一般。在猛将如云的中共军队中,朱德的确很少亲临一线指挥战斗,不像彭德怀的横刀立马,刘伯  相似文献   

9.
正被毛泽东誉为"意志坚如钢,度量大如海"的朱德,他不仅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也给世人留下了宽厚质朴的形象。朱德习惯称自己是"广大群众的代表"。他认为,既然代表群众,就首先要成为群众的一员,和群众心连心。不管是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朱德始终不忘初心,从不摆架子搞特殊,和蔼可亲,平等待人。"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席间笑  相似文献   

10.
《支部生活》2013,(2):49
1962年,是我国经济特别困难时期。这一年春节,朱德把他的儿孙们召集到家里,开了一次家庭会议。朱德说:"平时你们都在集中精力忙工作、忙学习,现在借节日团聚的机会,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家史,让你们知道为什么要革命。"  相似文献   

11.
正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之首。他参加革命70余年,历经磨难和险境,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崇敬,毛泽东更是称赞他为"人民的光荣"。朱德既是伟大的,也是普通平凡的,他在家庭、家教、家风方面的修养堪称表率,给全党、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重温朱德的家风,既是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优良的家庭、家教、家风的感悟和敬仰,也为新时代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提供生动素材。  相似文献   

12.
1886年12月1日,朱德诞生在四川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两岁时过继给大们父朱世连。朱世连家境贫寒,但他节衣缩食给朱德提供读书的机会: 朱德的学生时代,正是中吲近代史上多灾多难的年代。广大劳动人民衣不蔽体,食不充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朱德目睹这种社会现实,深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担忧。他受教育界一些进步人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朱德是陈云的老上级、老战友、老同事,他们都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付出了毕生的心血。1985年12月21日,陈云提笔挥毫,为朱德诞辰100周年(1986年12月1日是朱德诞辰100周年)题词:"雄风犹在,后人师表",表达他对朱德的缅怀和景仰。"雄风犹在"是赞扬朱德军威赫赫。他是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十大元帅之首,被同志们尊称为"朱老总"。斯人已逝,陈云赞扬他的精神风范和铸造  相似文献   

14.
孙明沁 《党的建设》2007,(12):40-41
早在战争年代,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以"兄弟"相称。在一次庆功会上,战士们等待坐官轿、骑大马的朱德到来,谁知他却步行来到会场,自我介绍:"兄弟便是朱德。"此事在  相似文献   

15.
正朱德,这是一个曾经响彻山河,汇聚民心,震慑敌寇的名字。在中国工农红军之父、八路军总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国人民优秀的儿子等称号中,更为突出并贯穿他革命征程始终的仍是朱德之"德"。他的"德",立天地之间,传万世而不竭。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谈到朱德时曾感叹道:"朱德"这个名字对于他本人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朱德两个字,在文字上就是"红色的品德"。实际上,朱德是"为争取中国人民解放而奋斗的传奇式的统帅和士兵",他  相似文献   

16.
正朱德既是伟大的元帅,又是普通的士兵。他一生功勋卓著,声名显赫,同时又谦虚谨慎,廉洁奉公,平易近人,艰苦朴素,以身作则。周恩来称赞他的革命历史"已成为20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外国政要和国际友人赞誉他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民族领袖之一""中国红军之父""中国人民优秀的儿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象征""无私地忠于职守的典范"。这里披露的是朱德慷慨赠物给战友及战士、外国友人及至人民群众等的感人故事,从中可见他那大公无私、重情重义和彰显人性  相似文献   

17.
正1946年,党中央在朱德六十寿辰祝词中高度评价他具有"联系群众、信任群众、视民如伤、爱民如子的群众观点"。这一评价精确得当,恰如其分。朱德这一美德与风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早在青年时期的戎马生涯中,他就堪称爱民典范。在云南建水县,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件朱德"视民如伤、爱民如子"的往事。  相似文献   

18.
潘宏 《党的建设》2021,(8):61-62
毛泽东称赞朱德为"人民的光荣",周恩来高度评价朱德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因为朱德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最典型,他心甘情愿地"投降无产阶级",作为"红军之父"在人民军队创建史上最具代表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足迹遍及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向中央写的调研报告最多,明确提出要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朱德的一生与中共党史密切关联,朱德谈学习中共党史对后人有诸多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提起开国十大元帅之首,人人皆知是朱德。可你是否知道,从1955年授衔开始,一直到朱德去世,整整21年间,他竟然一次都没有领过元帅的工资。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只要了解朱德一直以来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也就明白不肯拿元帅工资只不过是他的"常规操作"罢了。曾经因接见外宾的需要,工作人员准备为朱德做新衣服,他却说什么都不同意,认为把钱省下来支援国家建设更有价值和意义。平时,朱德穿的也都是旧衣服,床上的被褥和床单都是打着补丁用了多年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一熟知井冈山斗争历史的人绝大多数都知道红四军军长朱德有一个称呼叫"伙夫头",而伴随这个称呼的由来也派生出了好几个精彩的、脍炙人口的故事。奇怪的是,朱德这个"伙夫头"称呼不仅没有损害他作为党和红军高级领导人的威信,反而使他那可亲可敬的形象呼之欲出。此后,无论作为红军的总司令,还是作为新中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从不讳言自己的农民出身。相反,他的言谈举止,他的穿衣戴帽,他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